在距地球254万光年的仙女座星系,星系边缘有一颗名为阿里埃的恒星在围绕仙女座中心的黑洞旋转。阿里埃的成型时间已经很久很久了,从最初的原子云团坍塌成为恒星后,有数十亿年的时间它都在浩瀚的宇宙中游荡,后来,在经过仙女座边缘时被黑洞所吸引,它开始围绕仙女座的黑洞旋转。
阿里埃的质量并不大,它只有08个太阳质量,但这并不影响它俘虏那些小型的四处飘荡的行星,但也不多,它的行星只有三个,而且距离它也很远,最近的一颗也有三个天文单位。它们缓慢的围绕着阿里埃旋转,好像随时都有可能离去,但还是接受着它的光芒。
其中的一颗行星叫做迪尔,迪尔行星表面温度只有100开尔文,所以它表面的液体因为极低的温度而凝固。它拥有着和地球一样的液态金属核心,核心的运动使它产生了覆盖全球的磁场,强力的磁场是它大气层的保障。只不过它的大气层里氧气含量太低了,而且它身上也没有孕育出有机物,所以它的身上没有任何生命特征,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大气层放电现象,当闪电来临时,它们疯狂的电击着陆地和冰层。迪尔行星上的闪电强度是地球的十万倍还要多。
迪尔行星靠近赤道附近有一个迪尔莫伊峡谷,这里是经常被闪电光顾的地方,只因为在四面环山的谷中有一个金属矿石堆积的山峰。闪电击打在山峰上,金属矿石内的自由电子很快的会将电流导入地底,再强大的闪电都未对山峰产生过影响。直到有一天……
迪尔莫伊峡谷上空已经有很久没有闪电了,气流在迪尔莫伊峡谷上空汹涌翻腾,似乎在酝酿着巨大的阴谋。也不知多少个年月,它们终于有所行动了,一条粗大无比的,几乎要灌满整个峡谷的闪电降临了,最先遭殃的就是电阻较小的矿石山,它在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被闪电直接轰成了原子云,闪电接着在峡谷内肆虐,越来越多的物质被轰击到原子级别,这些原子在暂时失去键位连接的同时获得了强大的动能,他们互相碰撞,原子与原子碰撞,原子与物质碰撞,整个迪尔莫伊峡谷成了一个巨大的没有次序的强子对撞机。闪电给峡谷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了了极高的温度。
当闪电停歇时迪尔莫伊峡谷成了一个五花八门的物质场,各种不知名的元素和知名的元素连接成为千奇百怪的物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一条长长的金属板。这条金属板上层是锌下层是铜。金属板的一头扎在闪电轰击出来的地下冰中,一头裸露在空气中。
当阿里埃的光芒照射在迪尔莫伊峡谷时,虽然很少,但是裸露在空气中的金属板温度还是上升了,而在地底冰层中的金属板温度并没有变化。空气端的金属板温度升高,其中的自由电子运动剧烈起来,但是这些运动剧烈的电子被金属板的晶格吸引并不会跑出金属板。它们左冲右突只能跑向了冰层端。冰层端的自由电子增多使这一端开始带负电,空气端的核外电子数减少使它处于带正电的状态。整条金属板成了一个巨大的温差电池,但是因为铜和锌的电势差不同的。这样,金属板形成了微弱的电流。
正是这微弱的电流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肆虐的闪电不光造就了温差电池,它还使其中某些新生物质拥有了电路属性,它们拥有了与或非门。但是,它们太单一了,它们散落在金属板上,就像一支百万人的部队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一样。看上去并没有任何作用!就这样时间过去了很久很久…
直到有一天阿里埃这颗主序星进入到了末期,它体内的氢元素已经燃烧殆尽,只剩下一层氢壳,内核的氦元素进入收缩阶段,强大的压力之下,它的核心温度达到了一亿摄氏度,氦元素在极高的温度下发生了不可控的聚变反应,氦闪光在一瞬间发生了。阿里埃质量亏损造成的能量爆发以光的形式辐射出来。
阿里埃氦闪光的同时迪尔莫伊峡谷受到了数亿倍的光辐射,闪电轰击时代存留在峡谷内的原子有一部分组成物质,但更多的却是核外电子饱和的原子堆积在峡谷内。这些自由原子的核外电子吸收到光子,它们获得了能量,产生了跃迁,它们脱离了原子核的束缚,于是,迪尔莫伊峡谷的原子云再次进入重组……
氦闪光结束时,金属板上散落的电路拼接完成,它的电路比人类制作的要复杂和精妙的多,简直就是一颗金属做成的大脑。可惜的是氦闪光将迪尔行星上的冰层蒸发殆尽,也幸好它离得远不然恐怕迪尔行星已经变成了阿里埃的环绕云,迪尔行星表面温度极速升高,温差电池也失去了作用,金属电脑也没有了电能来源,变成一滩死物……
阿里埃的氦闪光持续了五个小时,它终于将能量释放完毕,正式进入红巨星阶段。此时迪尔行星距离阿里埃这颗膨胀的恒星只有两个天文单位。他的表面温度升高,被氦闪光挥发的冰层进入了迪尔行星的大气层。大气层中保留的巨量水分子等温度逐渐下降之后,开始了长达数万年之久的降雨过程。
终有一天,云层变得稀薄,久违的阳光再次照射在这片大地上,也照射在迪尔莫伊峡谷那颗多灾多难的金属大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