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启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艺浅心里急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哦!还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不能先透露一下。”张子华问道。

    “现在还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总之会是不寻常的美味!”张启华道。

    “这么神秘,那好吧!先走了。婶子,我们先回家去了。”两人对钟桂花说道。

    “好,你们车子开慢点!”钟桂花应着两人说道。

    送两人离开后,张启华回到了诊所的休息室。饭前给张卫华做推拿的时候消耗自己太多的能量,就连刚刚成形没几天的内气都消耗殆尽。

    现在吃饱肚子气力是恢复了一些,但內气却没有怎么恢复,所以现在必须马上盘坐吐纳,练习内息。

    三个周天下来,感觉丹田的气息竟然比给张卫华做推拿的时候要强劲了一些。

    心里还有一点小小的欢喜。只是现在自己连手上的六条经脉都还没有全部打通,原本的一点欣喜都一扫而去。

    “张医生在家吗?”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在诊所门口问道。

    启华看看时间,显示一点半。听到问话,快速从休息室走到诊所大厅。“在家呢。哟,这是王大叔来了。您这会才到我这,吃过午饭了吗,没吃就到我家里凑合着吃点吧!”

    老人笑笑说道:“吃过了,吃过了。你别客气,这本来是上午就要送过来的鱼,现在才给你送过来,可有误了你的事吗?”

    “没有,没有误事!买您的鱼都是自己吃,什么时候送过来都不耽误事!”

    张启华也是很和气的回道:“您也知道我上个月糟了场大难,我爸那些天在你们村去收了些野生鱼,吃了你们山上的鱼我才能这么快康复。”

    “这不现在觉得这身还没好利索,才又打电话让您去寻鱼吗?对了这次收获可还好?”

    “是听你爸说了你遭难的事,今天给你送了这大半个月的收获。四到五斤的鲤鱼三条,一条三斤多两条四斤多的乌鱼。”

    “这可是整个村子大半个月的量了,要不是你爷爷和我们村老支书的交情,而你又受的重伤的原因,我们可不买给你呢,这都是留着自己吃的好东西啊”老王头说道。

    “哦,鱼就在外面的三摩上呢”又补了一句。

    “那太好了。我这就和你一起拿去。”启华道。

    来到诊所门口从三轮摩托后车厢让把一个大塑料水桶抬下车来,两人又抬着进了启华家里。

    走到启华家院子的水泥池旁。老王对启华说,“把你的秤拿出来,过过吧!”

    “王大叔,我这就不秤。我相信您。直接把鱼倒进这池子里就好了”启华回了一句道。

    说完就两人一块用力把水桶连鱼带水一块倒进了水池里。

    老王看了看说道,“你这个水池是特意做成只放只五六条鱼的尺寸的吧?这还刚好放进去呢,这么大的池子抓鱼也好抓,鱼放在这有水流流进来,养个三五天也还是活蹦乱跳的鱼。”

    看着这个长一米六左右,宽九十公分,深六十公分的水泥池子,老王说道

    “呵呵!你真说对了,我爸是老泥水工了,做这个水池子当时还真是这么考虑的呢。”启华笑着回道。

    这时钟桂花走到院子里来了。

    “老表,吃了午饭了吗?”钟桂花问老芩道。

    “吃过了,吃过了。路上车多,来的时候怕车子开太快了把鱼给颠反肚子了所以就开得慢了点,过来迟了些。”老王应道。

    “先进屋喝杯茶水吧!”

    钟桂花又客气的邀请老王进屋。

    进来屋里,桌上点心,水果,茶水都已经备好了。原来钟桂花听到老王来了便直接准备好了这些,等着忙完就邀请老王进屋。

    张启华把买鱼的费用给母亲,让母去接待王老头去了。

    又和母亲讲晚上把两条四斤多的乌鱼煮了,另外在弄几个菜,晚上招待张启华和张子华。

    重新走进诊所,刚好有个老人带着个孩子八九岁进来看病。

    说是孩子咳嗽。启华给仔细看了看口腔和扁桃体,又很认真的用脉给号上了确认是普通的上呼吸道炎症。就给孩子开了些消炎药和中成药冲剂。

    这种普通的情况他现在几乎都是中成药配消炎药,而且几乎都是三到五天就能好了。

    这么做少掉了很多打点滴的,连药材公司给他送药的人都以为他现在不准开诊所了。

    不过口服的药到是多进了不少的货。当然,更好奇这个村卫生室居然开始进中药饮片了。

    可现在让启华烦恼的事,似乎不用消炎药自己真的无药可用啊!让他很不解的是中成药里也有消炎药的,可是给病人用了却起不到作用,让他很郁闷。

    他不明白是现在的中成药生产工艺有问题呢还是因为药材本身出了什么问题!

    后来和黄志吉沟通后,黄胖子建议他如果要用中成药消炎可以试试五百元以上的。

    这下他是明白了,估计消炎的中成药真做不出便宜的药来。

    “小张医生。”一个慈祥的声音传来。

    张启华正做病人处方记录抬头看见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妇人正慈祥的看着自己。

    “哟!吕大妈,您怎么来了,您是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吗?”张启华认识这个老人是二队的一个老人。

    她儿子在十多年前就去当兵了,听说很牛的一人。不过那时自己还小也不懂这些。

    自己受伤住院前给老人打过针看过病,那时老人说头晕,眼花,有点心闷气短。

    自己当时给她诊断为上火加感冒,打了两天的点滴老人说感觉好了一些,后来就开了些吃的药,后来也没听老人说什么不适。

    今天她怎么会来诊所。应该是有什么不舒服才会来找自己的。

    “是的,我是来找你看病的呢!张医生我这三四天都觉得头晕眼花和上次你看病那会差不多症状,不过这次是晚上睡不了觉,一闭上眼睛就做梦啊!所以来找你看看!”

    老人有些吃力的说完自己的情况。

    张启华不敢怠慢,连忙让老人坐到诊桌边上,先观察了面部,又看了看舌苔,在看了看老人的眼睑。

    最后又是给老人号脉。这一达上老人的手才十多秒钟就心里一惊。这是要出事了。

    吕大妈,看张医生这么认真的给自己做检查,心中感激。可看到他把手指达在自己说腕上号脉之后,眼神里明显有一些不一样后,心里也起了些波澜。

    不过小张医生并没有出生她也就没有开口。

    又过了四五十秒钟,张医生终于开口了,只见他脸上带着笑意对自己说:“吕大妈,我听说您儿子快回来了,郑大哥他是回来探亲的吧?”

    “哦,你说我家蛮牛啊!他可能还要过段时间才回,我也不太清楚是不是探亲。

    不过他说这次回来就会在市里住些日子。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他的事情,这国家的人啊,总是有很多规矩的,我们也不能过问。”吕大妈叹息地回答到。

    “哦!是这样子的啊!对了,郑大伯呢?有没有在家。”张启华又问道。

    “在田里呢!这会收拾烟田里的草去了呢!”老人心里奇怪这是怎么回事。

    以前也没见张医生和自己聊过很多闲事啊,这次,张医生怎么健谈起来了。

    “这样吕大妈,你把郑大伯的电话号码给我,我给他打个电话,你先在我家里休息一下。

    我 妈在后边屋里呢,正好您去陪她说说话。我现在给你来点吃的药,您上去我屋里吃过就休息一会。等郑大伯来接你。”张启华也不等吕大妈回答就走到药房拿了盒阿托伐他汀钙片和一盒脑心舒胶囊出来又告诉吕大妈服用的剂量。就赶着吕大妈去自己屋里了。

    这边吕大妈刚走张启华就赶紧给郑大伯打电话了,一遍没人接听,过了一会又打第二遍,响了很久才接了电话。

    郑大伯一听是张启华就很抱歉的说着自己刚刚正干活。

    手脏没接着他的第一个电话。连连道歉,说实话也只有小张医生才能获得老郑的欠歉意。

    因为这小张医生给自己和自家老太婆看过几次病,每次都是态度很好收费很公道,而且从不多开药。

    能给自己省,就绝对不让自己多掏钱。把自己当亲人看了。

    这急忙又问什么事。小张医生这会把吕大妈的情况和郑大伯一说。

    这郑老头一听也是急了,这脑中风可是绝对会死人滴。

    张医生一通安慰,连忙让郑大伯赶紧回家先把现金都带上。

    然后赶紧送大妈去市中心医院,让他找自己的一个熟人,想想办法给大妈安排住院。

    最后又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要好好的给大妈说,一定不能人大妈着急。后又给自己的中心医院的熟人打了个电话。

    把事情安排好后十多分钟郑大伯就赶来了,把吕大妈给好好哄着去市中心医院去了。

    张启华这是第一次用号脉的方式,诊查出一个大病即将要爆发的情况。

    他心里很震惊,同时也很担心吕大妈的安危。老两口有一子一女,儿子十年前去当兵了几年才回来一次,一次也就待个两三天就又走了。

    听说现在还没娶媳妇呢!女儿嫁了,不过嫁得有点远,也是一年只回一次的那种,感觉两个老人都很不容易。

    真心的希望他们能够度过这一次危机。

    同时又很懊恼自己医术不精,看来真的要好好认真的把针灸给研究一下了。

    只是现在时间尚短,自己人体经脉俞穴都还没有全了解,这针灸还敢用吗?

    这里郑大伯刚走,覃伟带着他二叔覃广房就走进了诊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