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方向的官军得知史思明率主力来战之后,理都没理他,直接躲回了象山城内。
史思明本来还有些疑惑,当得知平原的战报之后,当即明白自己被耍了,惊怒之余,下令各部回调,猛攻平原,向各部许诺破城之后可以在平原洗劫三天。
平原城也感受到了史思明的怒气,平原城不分白天夜晚都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下,晚上平原的城墙被投石车乱砸,白天则要面对休息充足的叛军主力。但是以骑兵为主的叛军不善攻城这一点在攻坚战中完全显现了出来,而且平原守军也不是吃素的,虽然平原城是一座小城,城墙并不坚固,好几次被叛军砸毁了城墙,让他们从被砸毁的城墙小角落进入到了平原城内。但是平原守军战斗意志极其坚强,叛军无论是攻入了城内还是攻上了城墙,都被平原守军击退了,在巷战和城墙战中叛军完全无法发挥他们的人数优势。而且平原城的民众也是极其自发的协助,在击退了叛军之后,就赶紧配合着官军一起把被砸毁的城墙给补上了。当然了,平原守卫战,梁牧和赵仪征率领的五百援军也是出了很大力的,跟叛军巷战的主力就是他们两个从象山率领来的五百援军。
无论史思明怎么猛攻,平原城短期之内是破不了的,因为梁牧不仅给平原城带来了援军,还给平原城带来了一个振奋军心的好消息,把平原守军的士气从崩溃边缘拉了回来——郭子仪将军已经率领朔方军进入河北支援了,四天之内应该会抵达平原一带帮平原解围,毕竟兴延所作为朔方军的前锋已经进入河北三天了,后面的朔方军主力是一定能跟上的,如果跟不上的话,只能说朔方主力军的素质堪忧了。
事实也像梁牧预料的一样,叛军在平原城的大规模攻势仅仅持续了三天,第四天就走了,肯定是朔方军主力已经快抵达平原了,叛军怕自己腹背受敌,所以提前撤走,做好跟官军持久战的准备。毕竟河北这个地方无论是对于官军还是叛军来说都无比重要。
对于叛军来说,河北的战略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安禄山正在中原战场上还需要进一步进攻,他需要拿下潼关再进逼位于关中的长安,覆灭大唐的长安朝廷和各地官军的斗志,这个时候的叛军极其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以及后勤通道,而河北正好就处于叛军大本营范阳和中原之间。如果郭子仪率领的朔方军官兵光复河北的话,到时候安禄山的叛军主力不仅会没有了后勤通道和退路,更要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
而对于军而言,目前中原战场的局势已经稳定下来了,缓过了洛阳大败下的阴影,重新组织起了二十万大军集结在了潼关一带,虽然这二十万大军大多是临时募集来的新兵,战斗力不能跟安禄山的精锐骑兵相提并论,但是阻止叛军继续西进关中的动作是没问题的。也正是此时官军和叛军在中原战场的相持不下,更加突出了河北战场的重要性,可以说,如果两方在中原战场这样一直相持不下的话,谁能在河北战场取胜,谁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郭子仪率领的大军到达了河北之后,两军的战线就从平原一带往北重新推进到了象山一带(象山这个名字搞错了,是常山不是象山,象山并不在河北境内,但是写了这么久的象山了,还是将错就错地写象山吧!但是我会逐渐把名字改过来的)。
平原之围解了之后,梁牧就跟手下的那五百象山(常山)军训回到了象山(常山)郡,因为他现在是属于象山郡的编制,而且他还记得颜杲卿说过的话——如果他能保证平原郡不被叛军攻破的话,颜杲卿就会上表朝廷,让他在河北地区做一个郡太守,所以梁牧并没有在平原多做停留。
史思明率领的河北叛军因为之前吃过亏,而且人数占劣势,不敢跟朔方军的主力作战,龟缩在范阳(北京)南面一座新建筑的城堡里拱卫范阳,以防御为主,相当于主动让出了范阳(北京)以南的河北地区。占据了河北战场主动的朔方军见叛军龟缩城内不敢出城交战,就将进攻方向放到了常山(象山)以南的河北大部沦陷区,想以此切断中原叛军和范阳(北京)的联系。
梁牧这次回到常山(象山),是略微有些失望,没有了第一次随兴延所大部人马在城外击退叛军时进入常山(象山)城内万众欢腾的景象,不过颜杲卿倒是早已经在东门等着接待梁牧的到来了,对梁牧来说也算是不错了,毕竟颜杲卿唐唐一郡太守肯亲自放下身段迎接梁牧一个无名小卒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
梁牧不敢怠慢,看见颜杲卿亲自出城迎接,赶忙下马对颜杲卿拱手行礼“我等小辈怎敢劳烦颜太守亲自出城迎接,真是折煞我等了。”
“哪里哪里,我们的大将回来了,自然要接待得体一些”颜杲卿的官话说得一套一套的,梁牧差点没飘起来。
“太守,您就别恭维我了”梁牧挺不习惯说官话的,他这次回来当然是为了颜杲卿当初许诺给朝廷推荐自己的太守职务“害得我账都不太敢要了……颜太守。”
“陈抗,先带你这些从平原回来的弟兄们休息两天吧!你们也挺不容易的”颜杲卿自然知道梁牧所说的“账”是什么,叮嘱了陈抗之后,转头对梁牧说“年轻人就是急躁,先进我的太守府在聊吧!”
“是,太守”陈抗是这五百常山(象山)军的直系领导,但是威望不太够,因为他是太守府里的文职提上来的,才接替之前在象山守卫战里战死的李恒的职务没多久。这也是梁牧和赵仪征在平原的时候能轻易指挥得动这支队伍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