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叶尘在H岛当霸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混乱的H岛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光天化日之下,武装分子明目张胆地持枪抢劫、伤人,放在别的地方只怕要炸开了锅,但在h岛却算不得什么新闻,这种“小事”每天甚至每小时都在发生。

    这就是h岛坐拥众多美丽的海滩却无帅哥美女光顾的原因,治安混乱,抢劫、强奸甚至枪战都随处可见,每天都要流血,每天都要死人。

    这就好比一个极品美女染上了艾滋病,除了yy一下,你还能有什么大胆的想法?

    也正因如此,没有蜂拥而至的游客,也就没有过度的旅游开发,h岛的自然风光倒是没有遭到破坏,保持着原始风貌,也算难得!

    从一个刁钻的角度来看,“抢劫”也不失为一个保护环境的好方法。所以说,什么事都有其“两面性”。

    然而抢劫还只是小儿科,更“精彩”的是h岛几十年来都保持着各种武装组织、帮派相互争战的“好传统”,隔三差五就要切磋一下“武功”。

    这个小岛仅有不到10万人口,自然经受不住战火的摧残,所以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如果不是字数不够,我都想把“之一”两个字去掉。

    其实二战结束后,h岛曾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联合国都记录有名,也许是那时的h岛zf太过仁慈,而h岛的众多武装组织又太过残暴,所以没过几年,这个岛国zf就被迫宣布解体,h岛四分五裂。

    武装分子们瓜分了h岛,拥有各自的地盘。如今在h岛,稍有实力的军阀一般拥有几百人的武装,大量枪支弹药,个别武装组织甚至还拥有榴弹炮、装甲车、反坦克导弹等上档次的武器。

    最骚的是他们称呼头头不叫“老大”,而是“将军”!就像我们这些码字的屌丝冒充作家。

    h岛是一个孤悬大海的岛屿,没有统一的zf,而海底光缆又那么贵,武装分子们又忙着打仗争地盘,以至于都9102年了,这里还没有通互联网、也没有移动通信,甚至连固定电话都省略了,贫穷落后可见一斑。

    h岛的武装分子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的武装分子都更加野蛮和无知,他们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而得来的钱财几乎全部用来加强武装力量,或招兵买马或通过地下军火商购买军火。

    至于发展经济、维护治安、改善民生等等,他们会说:are you kidg ?

    关于h岛混乱的根源,就要从h岛的历史、人口种族的由来说起。

    数千年前,这里就有土著居民,一直繁衍至今。

    到了18世纪,欧洲航海家发现了h岛及岛上的矿藏,开采殆尽之后,绝大部分人返回欧洲,但是也有少数留下定居于此,到如今也有数千后裔。

    为了采矿,欧洲人当时还带来了不少亚裔和非洲黑人矿工,资源枯竭后,这些人都被抛弃在岛上,他们的后裔占据了如今h岛人口的7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亚裔。

    二战期间,一部分战败的日本残余军人逃亡至此,也将h岛作为新的归宿。

    所以,看起来h岛只是一个人口不到10万的小岛,其实包含了很多种族,至于其中的民族构成就更错综复杂了。h岛面积狭小,资源有限,为了生存,哪怕是为了女人,也会争斗不休,这也是h岛几十年来战乱的根源。

    联合国也注意到了这里的混乱,多次派遣观察员前来调和,但均因h岛的武装组织太无知,矛盾太复杂,徒劳无益。最后,联合国干脆懒得“观察”撤回了观察员,只当这个小岛不存在。

    所谓自作孽不可活,任其自生自灭,灭亡了也就彻底和平了。

    其实这也不完全是联合国的锅,这样一个渺小的南太平洋小岛,又远离其他国家和大洲,存在感比马里亚纳海沟还要低。而联合国在中东、索马里这些地方忙得头都大了,自然也没有精力派遣维和部队来这里控制局势。

    只有一些国际上的民间组织专注h岛20年,同情h岛百姓的遭遇,坚持着一些收效甚微的人道主义援助。

    其中的一项援助就是从h岛挑选成绩优异的小岛学霸,资助他们到国外的知名大学留学深造,希望将来这些h岛精英们学成归来,用知识改变h岛的命运。他们相信,只有h岛自己人才能拯救这个苦难的小国家。

    既然要输出留学生,就必须说说h岛的基础教育了。而h岛的基础教育也是一朵奇葩,全岛只在t市有唯一一所破落不堪的学校,而且一股脑打包了小学、中学和高中。

    这所学校设置了一个高中班,这也是整个h岛的“最高学府”。由于战乱,“最高学府”走位风骚,学生常年游走于上学与停课之间,比例达到了三七开,这也造成学生们通常要到二十几岁才能学完高中课程毕业,之后他们竟然就成为全岛知识最丰富的人。

    而控制t市地区的武装组织“岛南警卫队”更是节操掉了一地,脑洞大开,规定上学除了交学费还要交税。

    在h岛武装分子眼里,什么是教育?把你按在地上一顿“摩擦”就是教育!

    所以选拔留学生如同矮子里面挑将军,短中取长,难度可想而知,忙活了二十年,挑选了聊聊十几个勉强达到出国深造条件的所谓“精英”。

    也许是h岛独特的“素质教育”打通了任督二脉,这些出国留学的h岛“精英”们,竟然都深造得不错,各自都有一技之长,甚至还产生了几名大学教授。

    只是这些出国留学的h岛“精英”仿佛“嫁出去的女儿”,纷纷拿到绿卡,改换门庭,唯独没人愿意衣锦还乡,回去拯救水深火热的h岛,这也与国际民间组织援助留学生的初衷大相径庭。

    毕竟这样一个堪比地狱的小岛,即使回去,那里也没有他们一展身手的用武之地。

    尽管如此,资助h岛留学生的人道主义援助活动一值坚持着,尽人事、随天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