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神木拓渐行渐远的身影,青城回想着此人高超的武艺,紧皱的眉头久久不能舒缓。船上那些被神木拓以吼声震晕的将士们逐渐醒来,且未见有何不适,足以看出,他此行确实并无恶意。
然而最让青城想不通的就是这一点。今次大齐举兵进犯,一举摧毁了海川的水师力量,神木拓作为海川的持国大将,既已出手,又为何不战而退,反倒主动示好呢?
“神木拓实力超群,剿匪大军中无人能比,加上我有伤在身,他若有心,取下我和镇海侯的首级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可他偏偏没这么做。他说日后定有机会再行讨教,不难看出海川的狼子野心绝不会因此战而灭绝。无非是眼下没有了一战之力,只能韬光养晦罢了。神木拓是个劲敌啊。”
青城考量着神木拓的心思有些出神,还是经镇海侯提醒才回过神来。眼下他看着海川水师基地已经被大齐的炮击夷为平地,可见之处战船尽毁,还有无数伤员。不得不说,青城这一次的反击的确成功达到了目的,且给海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难以磨灭的伤痛。
但战事仅限于此,青城也不愿再继续攻伐。因此,他沉默片刻后,跟身旁的镇海侯说道:“侯爷,传我将令下去吧,大军凯旋,班师回城。”
“好。”
镇海侯命传令兵传下将令,各战船虽然意犹未尽,也都谨遵主帅之命,着手撤退事宜。
“好个段青城,竟能在这种情况下收起战心,下令撤退,真是我等之幸啊。若然当真让他打下了海川,再以此等战功加入万厉军,可想而知即便是徐帅也不及他了,勿论我等。不过,临海城里的内鬼到现在都没有现身,此事或许还不算了结啊。就不知道,他对此事又有何打算了”
收到青城的撤军将令后,林峥先是感慨了一番,对前者加入万厉军之事更加在意。同时林峥还想到,虽然剿匪结束了,但是大齐军中的内鬼到现在也没有现身,青城更不像已知其身份的样子,难不成此事就不了了之了?不,他非常清楚,最起码孤鸿王是绝不会轻易作罢的。
“凯旋而归!大齐万岁!”
临海城的将士们被海川匪寇压着打了四个月之久,百姓不堪其扰,心中早已怨气冲天。今次在青城的带领下,他们终于成功剿灭了来犯的匪寇,还反击到了海川的老家,重创其军力,可谓是大快人心。因此,将士们自发的欢呼起来,毫不掩饰的展示出心中喜悦。
而看着他们的样子,青城也是不禁感慨,此战终算是不辱使命,维护了大齐的威严,还彰显了天朝上邦的军力,他这个主帅也算是可以松口气了。
“哎,终于算是结束了,待回城之后也可一解浑身疲惫。就是不知,他穆王爷会如何上书战报,我又能分到多少战功了。爹,孩儿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没有给您丢人,我相信,往后只要我努力,就一定有为段家昭雪的那一天!”
眼下的青城刚开始独当一面,涉世不深,一门心思的以为,只要立了战功就会有封赏;只要继续下去,就一定会有为家族申冤昭雪的那一天。却不知,人心险恶,哪有这么多公义可言
站在岸上正指挥着士兵救人灭火的神木拓,眼见青城果然守信退兵,面上不禁露出一抹笑意,同时心中想道:段青城来日再见,希望你会比今日更强,那样,杀了你才有意思。哎,上泉已死,从今往后的海川,再无人能与我一战,也是时候该考虑,‘退下来’的计划了。
(ex){}&/ 听着镇海侯提到的秘闻,青城恍然大悟,惊呼道:“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海川天皇命上泉兄弟犯我大齐,一方面是打击我军水师力量,另一方面是‘打地盘’,为他们在海外建立新国做准备。而神木拓自然知道此事,但碍于身份,他又不能加以制止,因此只能放任上泉出兵。但是,最希望上泉战败的,不是我们,正是神木拓!因为上泉一旦战败,他既无了顾忌,天皇的势力又惨遭重创,他的权势更加巩固,即时,他再进一步,就可逼宫指责天皇昏庸无能,招致恶果,甚至,取而代之。”
青城分析着神木拓的异常举动,镇海侯听完深深的点了点头,接口说道:“所以他才不再与我们纠缠,因为本来上泉战败就是他所希望的,而他那样的枭雄,自然也不会在意海川损失的那数万精兵,跟不会因此而和我们死战。何况再打下去,难免要调动他自己的势力了。可现在作罢,既能卖我们个人情,又能达到他的目标,因此,其实眼前的局面下,最大的胜利者就是他。”
镇海侯所说和自己所想完全一致,青城忍不住的冷哼了一声。他想到神木拓当时那毫不掩饰的神采飞扬表现,再联想到这个中关系,就气自己没能当场想通,点破了他的虚伪。
“好一个神木拓,不愧是权倾海川的人物,真是好心思、好算计啊。只恨我没能立时想通,当时竟还在担心他会不会发难,现在想来,倒是他该害怕我会不会不肯罢休才是,哼。”
看着青城因神木拓之事陷入一阵自责之中,镇海侯沉默片刻,开口安慰道:“你涉世不深,加上对海川了解不多,自然是想不通这些事,这没什么。好了,就要到临海城了,你这个剿匪大军的主帅该要风光凯旋才是,别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了,还是想想穆王爷会如何赏你吧,呵呵。”
青城也的确不想再因此事烦恼,毕竟已经过去了,以后记得长个心眼就是。而他听着镇海侯提到战功封赏一事,沉吟片刻后轻叹了口气,说道:“侯爷是知道我家之事的,因此青城也不打算隐瞒。的确,我需要战功,我需要封赏,这样我才能有机会在陛下的面前伸冤。只是,人在屋檐下,如何论战功,全凭穆王爷一人定夺啊。”
镇海侯明白青城是在担心孤鸿王会否赏罚不公,而这样的事在大齐军中也不少见,因此镇海侯明白,青城并非庸人自扰。
想着青城提到的事,镇海侯沉吟片刻后,开口劝道:“青城,你是段帅的儿子,本侯把你看作自己的亲侄儿,所以,有一言相劝。不论孤鸿王此次如何定战功,若有机会,还是早早离去的好,孤鸿王并非明主,需知良禽择木而栖啊。”
镇海侯如此直言不讳,青城听到后略显惊讶,沉思片刻,他轻点了点头,两人也不再论及此事。不多时,临海城已经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大军即将凯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