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也就是大凉景泰二年六月一日,兵部尚书司徒枫,连滚带爬的跌进文德殿。颤颤巍巍的将手中的两份军报(也叫廷报)呈交凉王!
自此,南疆战败的消息,终于正式的传回朝中。凉王很是配合的重演了一番晕死的戏码,连连休朝几日,指明众臣朝议接下来如何应对,议出个章程来。
作为凉王的心腹近臣,老侍中常闽也得到默许,控制着宫中有关凉王身体境况的消息,半真半假色透露出去。
至于留在城里的蒙云几人,在一日前,已被凉王安排到城卫,禁卫,以及南城营中。
只是,对于卫府,无论是蒙云众人,还是凉王,都暂时封锁卫拓战死殉国的消息。他们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开口啊。
是的,兵部尚书司徒枫呈交的两份军报中,其中一份,便是陈述了凉府军及军主卫拓的最后一战的:
【卫将军拓,为挽回败势,于景泰二年五月廿日,收笼凉府军残部,除留守木石营两千兵卒外,共计三万余,在尹长军到来之前,于禾城至木石崖一带,重创乘胜围剿的二十来万朗威军。为此,卫拓将军及凉府军余部全部殉国!随即,尹长军及时赶到,进驻留城。南国朗威军见势,无力再战,退回禾城。及至当下,大凉南疆的禾城、未城、尹城等及周边村镇,全部沦陷。截止,军报发回,两军已于禾城一带僵持不下……】
当然,二十万凉府军殉国,南疆变天,这等大事,随着时间推移,终究还是会传到王城甚至整个大凉的民众当中的。但至少,在廷议没有结论,凉王吕侃没有上朝之前。哪怕是别有用心之人,甚至有通敌嫌疑之人,也是不敢透露丝毫的。
要知道,往往在这种紧要关头,看似有机会,实则那多是陷阱。毕竟能做到事先通敌的人,又有谁是傻子呢。
六月六日,在连续称病五日后,凉王吕侃终于上朝。
一天前他已经接到来自白城的文书:胡骋军副将,吴文携带凉府军旧部韦平疆,及一干心腹,顺利接管城防、城府!
同时,凉王估摸着南下的郑曲,差不多到了。因而,才有了今日的早朝。要不然,他不介意再称病个几日。反正,这会儿不是他着急的时候了。
南疆八城,已丟其三,堪称半部。现两军僵持不下,后续还有近六万胡骋军,他吕侃有什么可着急的呢。
【哼,就留城那三万杂牌,还僵持不下,哄谁哪!】
【等着吧,看看你们谁先跳出来,碼碼戏……】
依旧装病的凉王,阴鸷的撇了一眼朝堂下的这些个大臣,喘着气,悠悠的坐上王座。
其实,也说不上是装病,只是经此一事,凉王吕侃身体和精神上真有些吃不消了。军报传回前那两日早朝,他是艰难的挺过来的。当南疆战事僵持不下的消息传回后,那一股子支撑着的劲,就一下子松垮了!剩下的仅有悲痛,恨意,以及无限的思念。
作为帝王,国难思良将,是必然的,何况所思的又是这么多年的老臣及兄弟,还有那二十万儿郎。
“都说说吧……”凉王斜靠在王座上,发话。
……
同日,即六月六日,在奔波了足足六日后,宴安、柳斌随胡骋军军主兼大凉南疆战事统帅[郑曲将军],抵达南疆,开始着手接管卫城。
事实上,昨日他们一行人,已经抵达卫城。原本郑曲要立即接管城防、城府的。只是,宴安提了下建议,顺便考虑到,身边这些人跟着自己一路奔波劳累的,也就推迟了。
卫城,大凉南疆首屈一指的城府,是王城[梁]通往南疆、西南吴国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往西北增援通城的必经之地。
若是往常,这里必是商贾汇集如云,各种商品应接不暇。所以,每一任城主更替,朝廷中都会引发一番犹如地震般的争斗。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这一任的城主得了渔翁之利。
记得,当时在多方争得不可开交之际,现任城主「方智」一夜之间,由郎尉直接调任卫城令!次日早朝,王命一宣,朝廷上相关各部的反应,可谓是精彩至极!后来才知道,因禁卫统领阆芩,向凉王禀报禁卫郎尉方智调动一事,才有了后来的一幕。
要说,一位行伍出身的将领,是应当不适合作一城之主的。可偏偏方智其人确实不一般,再加上将要上任的地方也不一般。凉王当夜详细问询之后,最终才有后来的事。
话说,方智此人也极为机智。当晚领完王命,便向凉王请命连夜赴任!搞得凉王,当时都要怀疑,是不是自己下错了王命。沉默之余,想明白其中关键之后,凉王很是褒奖了一番,并同意其所请。
这也是导致,次日朝会中,惊愕之后的众臣不得不默认的原因。而这,也是宴安说服郑曲,不必着急接管卫城的理由之一。
往年,凉府军在木石营驻守,多少都与卫城令方智有些交集。至少每年的军饷、物资供应,离不开各个城府的。尤其是像卫、丘、白等可以阻断各方往来通行的城池。
对于类似方智这一类,能够连任一方城令的人物,要么朝中关系势力十分强大,要么就是深得凉任!而宴安从方智的仕途经历中,得知其应该属于后者。
正因为这一因数,决定了郑曲暂缓强行接管卫城事物,而采纳宴安的建议。
「休息一晚,顺带派人了解城中情况,明日先行探测一番,再决定。如其无有犹豫,确实终于王上者,便可继续将卫城交于其,将军只管监察,同时腾出手来处理其他事物。如其犹豫而百般推脱者,我等助将军强行接管卫城……」。这就是宴安分析完方智其人之后,给出的建议。
按理说,没有必要这么折腾的。按往常,王命一到,相关人员即行交接,各安所命。但也有例外的。
就比如现在的卫、丘二城。由于前方正在交战中,为避免粮草供应、民心恐慌等等不利事件出现,从而影响到前方战事。这两方城令,是可以执行“君命有所不受”的。如果真是到了这种情况,那可谓鸡飞蛋打了!
这是郑曲,也是宴安不愿意看到的。
此时的卫城,早已经接到禾城兵败、凉府军上下包括军主卫拓将军在内,全军覆没的消息。虽然城府、城卫极力隐瞒。但,从禾城逃难到此的民众,终究还是把这消息带来了。往日喧闹非常的街道,如今行人匆匆,面露忧色。商贾店補早早歇业,有些已经开始碌碌续续将家产往梁城方向转运。
这些都是,昨晚派出去的人打探回来的消息。郑曲很庆幸,昨晚听取了宴安的建议。不然,强行接管的情况下,只会让原本已经恐慌的民众、甚至城卫更加惊慌。这对于接下来的行动是很不利的。搞不好,会弄出兵变!
【幸亏昨晚听取了这小子的建议,不然麻烦了……】
前往城府的路上,亲眼所见,与昨晚东明上禀的消息一般。郑曲军主,有些后怕。倘若真出了臆想中的事,他郑曲南下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到时候还会因其连锁反应。让王上更加难做。甚至,众臣有可能胁迫王上撤了他的军权。
没了军权的南疆统领,如何统领南疆战事?恐怕,他的政令都出不了卫城府!
还好,事情没有到这一地步!
……
【看来,我的分析是对的……】
看着街道上,往来的百姓、商铺,对比以前自己来时的景象。宴安再次确认了心中所想,同时庆幸昨晚自己及时的建议。本来,之前是有所犹豫的,但,想清楚如果自己不提,出现最坏的那种情况时,便提了出来。
“将军,前面就是城府了……”见郑曲等人依然在看着周边的商铺、行人,东明上前提醒道。
“唔……东明,拿着我的帖子去拜访……”
郑曲与宴安依旧看着周围的事物,回了句。此行,为了不引起太多人注意,郑曲特意与宴安商量了下,决定除了宴安与东明外,外加两名护卫,一行五人前往城府。毕竟相对来说,宴安比他们了解南疆。
而其余的两百多亲卫,交由柳斌和一名校尉统领。并约定,过了午时,未见他们回来,也不见消息传回,立马带上镇国剑,引兵城卫营,强行接管。而后帅城卫营包围城府!
虽说所闻所见,都与预测中一般。但,事情没有结果之前,做任何防范都不为过。
之所以只带寥寥几人,是有目的的。用宴安的话说,这叫测试胆量。同时也是测试他方智的态度。假如真有万一,那么带这么多人来也没有用,还不如留下作策应。只要柳斌等人,强行顺利接管城卫,到时候,就只能按照最糟糕的情况处理了!
……
卫城府内,方智正在处理政务。这几天可真是把他给忙坏了,如今案头推挤着各部传过来的文书。前方战败的消息,他下了严令,封锁消息,等待朝廷做出决定!可是城中逃难流进的国人已经把消息传开。这不,昨天那些被他安抚了几天的商贾、名流、世家,又来拜访。说是拜访,其实都是为了打探消息,确认事实,好做出对他们有利的决定!整整一天,导致该办的急务,都推到了一块!
【呼,但愿王上早些安排啊,光靠留城那位……哼,当真出了乱子,休想从我这里拿到一丁点粮草……】
想起留城的尹成军,卫城令方智,有些愤怒。前方战事艰难的时候,百般推托延迟进兵。直到禾城失守消息传回,才急急忙忙进兵留城!这帮人安的什么心,他方智心里清楚。
只是,如之奈何,如之奈何啊!
总不能真的把粮草给断了吧,果真那样的话,整个南疆八城,真的就都保不住了!
“大人,”
“何事,早都吩咐过了,今日不见客。”埋头处理案上文书的方智,听闻,抬头盯着府卫手里的名贴,呵斥道。
实在是,案头推挤的文书,都要他亲着批复。那些个能代理的,早就安排给下面的人去处理了。剩下的,今日无论如何都要处理完。为此,已经再三强调过了,轻易不来打扰。
【……】
“大人,您还是看看吧……”府卫有些犹豫,还是将名贴递过上去。
【……郑曲……嘶……】
“大人!”噌的一下,方智惊疑的站起来,把来传信的府卫吓了一掉!
实在是,这份明贴的主人,身份太不一般了。
【此人此时应该在梁城,怎么到了这里,莫非?不对,不对……】,惊疑不定的方城令,反复的翻阅手中名帖,思索着。
这份名贴,来得当真蹊跷,却又做不得假!可为什么要这样做?
没错,此时方智手中拿着的,正是东明转交的郑曲的拜贴!
【唔,大致应该是这般……高明啊……】
“来者总共几人?现在何处?”为了印证心中推测,方智问了问府卫。
“回大人,一行五人,已请至静心堂等候……”府卫恭敬的回道。
【恩,那就错不了了……可真有胆量啊……】
“来呀,随我去迎接贵客……”思罢,方智即刻做出决定,出府迎人。
在他想来,来人定是奉命统军南下,解决南疆战事问题的。对,是解决,而不是增援!如果是增援,用不上这位!只是,后来让他惊讶的是,来人不仅仅奉命统军南下解决南疆战事,还奉命统摄整个南疆政务。可以说是统摄军政,这着实把他惊得不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