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逆旅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重逢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翌日午后,烈日似火,连大地也被炙烤的散发出了一层模糊的灰气。

    整整昏睡了一天一夜的凌霄张了张紧闭着的嘴唇,并传来微弱的声音道:“水、水”

    婉儿一早醒来便来看望凌霄的伤情,由于昨晚胡思乱想了大半夜,这时正坐在一把椅子上,阵阵困倦不时袭来。

    可这一忽然听到凌霄发出的声音,连忙站起身来,情不自禁的欢呼道:“呀!你终于醒啦!”

    待发觉凌霄正在睁睁的瞧着自己,忙低下头为他倒了一碗清水,端到他的身边低声道:“你自己成吗?”

    凌霄试着抬了一下手臂,只得尴尬的摇了摇头。

    只见婉儿俏脸一红,一手轻轻的托起他的头颈,再将水碗递到了他的唇边。凌霄早已是渴的唇干口燥,此时喝着这碗的甘甜的清水,当真是说不出的畅快,随即一口喝干。

    婉儿道:“你先躺着休息,我这便去请舅父过来。”说罢便快步出了屋子。

    时候不大,婉儿便随着那中年人来到凌霄近前,那中年人微笑着道:“大人身体可好些了么?”

    凌霄的伤口虽还十分疼痛,但精神却恢复了许多,原本苍白的脸上也渐渐有了血色。这时听了那中年人的问候,连忙忍着剧痛掀开被子,挣扎着便要下了床拜谢。那中年人连忙劝阻道:“大人不必多礼,勿要牵动了伤口。”

    凌霄这才只得跪在床上,红着眼眶向着这对舅女俩拜了三拜,感激的道:“救命之恩,恩同再造!敢问恩公尊姓大名?”

    婉儿却连忙闪避在舅父的身后,不敢受凌霄如此跪拜大礼。

    那中年人赶忙扶着凌霄让他靠坐在了床头,这才道:“不敢不敢,乡下人家哪有什么尊名,大人便称草民一声徐郎中吧,这是草民的甥女,叫做婉儿。”徐郎中指着婉儿道。

    凌霄听罢微微的颔首致意,朗声道:“切莫再以大人相称,晚辈姓凌名霄,若非恩公您与这位婉儿姑娘搭救,凌霄早已命丧黄泉了。”

    徐郎中见凌霄言语挚诚,对自己舅女俩又是礼敬有加,实不似奸邪之辈,于是稍稍的暗自放下心来,也坐了椅子道:“既如此,那我便攀个大说,称你一声凌贤侄吧。我见贤侄你多为利刃所伤,不知能否讲说一下经过?”

    凌霄当下也不隐瞒,便将自己于山中激斗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讲说了一遍,说的口干舌燥,婉儿见了,便又喂他喝了些水。

    徐郎中听罢奇道:“那么高的山崖若是旁人跌落必是凶多吉少,凌贤侄你真可谓福大命大。”见凌霄刚刚转醒,不便多聊,于是又道:“你的伤势还需调养多日,但凡有何需要,只管知会一声。”说罢转身便走。

    婉儿也随即跟了出去,并轻轻的自外掩好房门。可凌霄却没有留意到,婉儿的那双明眸之中,竟有几滴晶莹泪珠正在打转。

    大片杂乱的草丛之中,一只葱绿色的螽斯灵活的跳来跳去,似也忍耐不住这山中午后的炎热。

    虎头山,锦衣卫南镇抚司总旗官英褀、小旗官清一子,按照凌霄沿途留下的暗号到了静虚观。几十个锦衣校尉正严密的把守着上山的要道,而静虚观中亦遍是东厂番子的身影。

    英褀与清一子则正率领着本部的二十名锦衣校尉在山间仔细的搜寻着凌霄的踪迹下落。这名叫英褀的总旗官年龄比凌霄小着一岁,因此三人结义,排行在二。但见他生得方面正脸,一双环眼炯炯有神,高耸的鼻梁挺直如峰,身形魁梧,气力过人。

    前日清晨,英褀刚刚画完了卯,正要外出公干,可刚一出锦衣卫南镇抚司的衙门口,但见三弟清一子自街北纵马疾驰而来。

    清一子见了英褀飞身下马,气喘连连的向他叫道:“二哥,出大事了!”

    英褀听罢清一子的叙述登时吃了一惊,急道:“竟有这等事,快快随我去面见千户大人!”二人火速进了镇抚司见到了锦衣千户赵铎,那赵千户听罢也是大吃一惊,连忙吩咐英褀二人速去点起本部人马,不在话下。

    赵千户不敢耽搁,马上前去求见镇抚使周彦如。那周镇抚听完赵千户的转述,顿时冷汗淋漓,忽的想起昨日确有诸多道人入宫为天子驱魔祈福,那个为首的道人果不就是唤作元清么?漫说是天子遇刺,就算是受了一丁点惊吓,也是不免万千人头落地。周镇抚想到此处直如坠冰窟,随即一面前去承天门外的锦衣卫指挥使司,禀报自己的顶头上司指挥佥事大人,另一面令赵铎速去知会东缉事厂与北镇抚司衙门,按规定,这种涉及谋逆,清肃贪反的案子主要由那两个衙门负责。

    英褀与清一子回到本部,立刻点起了二十名身手利落的锦衣校尉,看那一众校尉皆都跨马提刀,煞气腾腾。只听英褀高叫道:“一子,你我马上带上弟兄们去接应大哥!”

    天气闷热难耐,没有一丝微风,放佛连空气都已黏糊糊的粘在了一处。

    清一子焦急的抹了一把额前的汗水,心道:“这线索怎的到了静虚观便断了,连大哥也不知去向,真是急煞小弟我了。”

    这时英褀却向着清一子张眉怒目的喝道:“清一子!就为了这点功劳,你自己跑回来报信,大哥的安危就不顾了吗?”

    “二哥,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我们再由山脚仔细的向上搜寻一遍,不要放弃任何一线希望。倘若大哥身遭不测,一子定会向大哥谢罪的。”清一子黯然道,他实在是太了解自己这位二哥的脾气了,脾气暴躁、性如烈火。可如今自己也是悔恨不已,心中责怪自己没有留下来与大哥相互照应。

    窗外的天空乌云密布,如同黑压压的铅块一般,直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这一日凌霄早早的醒来,距那日在河边获救已过了半月有余。多日以来,幸有徐郎中的妙手医术以及婉儿的悉心照料,凌霄的伤势才得以恢复的如此迅速。

    一起身下了床,便见自己的衣衫和纱帽整齐的叠放在床头,随手穿戴起来,鼻中传来了淡淡的清香,心中顿觉一阵暖意,心道:“这一定是那位婉儿姑娘缝洗好的,婉儿好熟悉的名字。”接着来到院中,打了一套峨眉虎翼拳,但见其出掌如风、挥拳如电、提纵如飞、跃跳如虎。

    这时徐郎中与婉儿在正屋中听到了动静也来到院中,婉儿见凌霄这套拳打的虎虎生风,不禁面露喜色。徐郎中拍手也赞道:“凌贤侄果然是习武之人,筋骨强健,恢复神速。”

    凌霄听了立即收势,来到这舅女二人身前端立,再次拱手谢道“全仗徐伯父您医术精湛,还有婉儿姑娘的悉心照料,晚辈感激不尽。”

    徐郎中道:“救死扶伤本就是我辈分内之事,凌贤侄请到正屋宽坐。”说罢引着凌霄进了屋内。二人先是分宾主落座,徐郎中随即又具体询问了凌霄伤势的恢复情况。

    这时忽听徐郎中轻咳了一声道:“凌贤侄年齿几何?可是世居京师?”

    凌霄道:“晚辈今年二十有二,祖籍北直隶永平府,祖父于宣德年间举家迁至京师。”

    “凌贤侄这般年轻便有此作为,真是英雄出少年。”徐郎中夸赞道。

    “徐伯父谬赞了,说来惭愧,晚辈只是继承了亡父生前的官职,现今只在锦衣卫南镇抚司做个小小百户。”凌霄道。

    徐郎中听罢微微沉默了一会,这才向着门外轻声道:“婉儿啊,你进来吧。”

    乌云密布的天空中已然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只见婉儿缓步的由屋檐下走了进来,一串串晶莹的泪珠如同屋外的雨点一般,顺着脸颊“啪嗒、啪嗒”的滴落下来,哽咽着开口道:“凌霄哥哥”

    原来这位婉儿姑娘原本姓唐,世代居于京师。唐父又与凌霄的父亲乃是世交,因此凌霄与唐婉儿从幼便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怎奈世事难料,就在唐婉儿九岁的时候,一场大祸突如其来的降临到了唐家。

    成化四年,西北边境土官满俊叛乱,陕西总兵任寿,副总兵陈价奉旨统兵四万平叛。都督同知薛洪提督军务,太监张祥监军,结果大败于石城,损兵折将,都指挥使蒋泰、都司申澄战死。

    唐婉儿的父亲唐文孝时任兵部员外郎,因此也随军出征。当唐父眼见数万的将士埋骨异乡,多少个家庭失去了父亲、丈夫、儿子以及兄弟,心中悲愤。遂奋笔疾书,冒死上书,直言导致战事不利的根本原因:其一为非将帅统兵无方,实则每遇战事,兵部负责挂帅派将,五军都督府负责兵员调配,两权分立,结果便是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其二便是临时抽调参战的各地卫所军兵,协助主军作战,甚至连粮草辎重都要自原驻地运送,时常接应不急。且各路军兵只求自保,不肯全力拼杀,更不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其三乃是委任那些于兵法战策一窍不通的内监、督察院的御史文官监军,参与军务,以文制武,焉有不败之理。

    岂料皇帝看罢这道奏折,勃然大怒,认定唐父是在开脱战败之责。随即下诏,将指挥不利的一干将校军法从事,其中自然也包括唐父。

    其实唐父上书所言句句在理,但是朝廷之所以设立这样的权力分配,无非是为了防止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拥兵自重,以免皇权旁落、稳固集权的一种必要手段。满朝文武哪个不是心知肚明,而对于这种威胁到皇权的言论,向来是讳而不言的。另外唐父此言又得罪了内官太监以及整个文官集团,而每逢战事委任内监与文官监军,实际上就是两派的相互制衡,此时又有哪个肯为他求情。

    随着唐父被处斩,按律犯官家中的女眷也要充入教坊司为妓。唐夫人急忙将女儿唐婉儿托付于自己的弟弟,即徐郎中。又使了大把的金银,将他们藏于水车之中,送出城去。而唐夫人则暂被关押进了刑部大牢,等待发落,夫人虽为一介女流,倒也是贞洁烈妇,宁死不愿进那教坊司任人侮辱,一日晚间乘着狱吏不备,打碎了装饭的瓷碗,割腕自尽了。

    而徐郎中则带着婉儿一路北上,晓行夜宿,几经辗转,终于落脚到了这开州府,潮河县治下的河东村。

    听完徐郎中的叙述,凌霄如梦初醒,连忙起身想要握住唐婉儿的双手,但忽然意识到两人早已不再是孩童年纪,便又将手缩了回去,只是怔怔的看着她,激动的连声音都有些发颤的道:“婉儿,真的是你!我学艺归来时便听我爹说,你们唐家人都已不在了。”说完也是泪湿了眼眶。

    唐婉儿此时再也忍耐不住,猛地扑到了凌霄的怀中,把头深深的埋在了他那肌肉结实的胸口,失声痛哭道:“呜凌霄哥哥,婉儿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

    凌霄紧紧地抱着她,轻柔的拍抚着她的脊背,柔声道:“婉儿不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