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改头换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随着队员们在高空滑落训练场地的训练的不断进步,队长胡志勇看训练的时间已差不多了,因为后面还有直升机试练,过度消耗体力对后面的试练极为不利,于是叫停训练,让所有队员原地休息一下,为后面的真正试练作准备。

    在休息的时间里队员们围成一圈坐在地上互相交流,经过一天多的时间相处,彼此都不在陌生,交流的话题就多了一些,大伙都有说有笑的,要是外人看到,不会相信这是一个刚组成的团体,彼此间相处的这么融恰。

    欢乐的时间总是很短暂,队员们的欢声笑语被轰隆隆的直升机引擎声打断。随着直升机的到来,队长胡志勇向大伙说到:“走吧!伙计们,该我们啦。”

    随着胡志勇的话音落下,所有队员腾地从地上站起,迅速离开原地向直升机停下的地方奔去。同时,在同一地点训练的另外三个组的成员迅速集结也向着直升机停落点奔走而来。由于林燕所在的组在直升机到来之前就已经提前结束训练,在直升机到来时第一时间赶来,所以她们组是最先到达直升机停落点的,也就是先登上直升机的一个组。在没有上直升机前,林燕心里一直在纳闷,四个组的人怎么只来了一架直升机,待登上直升机上时,林燕兴奋的在机上转了两圈,真是大开眼界。国家真的强大了,这样大直升机也是国产的,而且是z50,以往只是从新闻或网页上看到的,但一直没有目睹过,真的和影视上看到的不一样,影视上无法体会这样的临场感。

    以往在影视上看到的也小得多,上面只载一二十人就好似已经把直升机塞满了一样。但这架z50却不一样,这么大的空间,载个几十上百把人都还显得宽松。而且机顶设计很高坐在里面并不会感到压抑。加之宽敞大舷窗,让机舱更显现代的霸气。坐到位置上后,林燕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里,头不停地在机舱四周打量,对上面的每一样设置都觉得新奇,几位队友已经用看外星人一样的眼光在看着她。但林燕完全没有理会到队友们的眼神,仍然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一边打量着飞机,一边对队友说道:“别用这样的眼神看我,我又不是第一次坐飞机,但是是第一次坐直升机!十多年前的我高中毕业,想参军,但是由于体质原因未能如愿。选择了医学院学习,在往后的人生中,军队上的节目成了我最爱好的关注,同时也消耗了我很多空余时间。如果那一年体质没有问题的话,我就是一名军人,今天能走进军营,登上军用直升机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在做梦一样,同龄人早就实现的梦想,我却要比别人多做十多年的白日梦,让你们笑话了不好意思。”

    队友们听到林燕这么说,大伙都沉默没有说话,待其它三个组的成员都上机后,在机上只感觉的抖动了几下,并发出了轻微的轰鸣声,直升机平稳地起飞了,预示着新的训练又开始了。透过飞机舷窗可以看到机身在徐徐升起,地上的草木被飞机螺旋桨卷起的风吹的不停摇拽,可以想像要是隔音设计不是多么的给力,要不在这样的轰鸣声中那将是震耳欲聋。

    飞机只上升了大约五十米高度后,就不再上升,而是平飞一段距离后,从舷窗上仍可以看到地上小草被风吹的样子。这时只看到飞机的两侧舱门打开,同时弹出机械悬臂,而且悬臂上的滑轮不停的转动带出卷扬机内的绳索正在快速下落。接着机上的红灯闪了两下,警报里也传来嘟嘟的两声。这时广播里传出了机组人员的声音:“各位队员请注意,空中滑落训练即将开始,请大家作好准备。”

    林燕所在的小队正好处在舱门的一侧,而另一侧是肖刚队长所带的组,对面是另外两个组。机组的话音落下后,胡志勇和肖刚两位队长微笑地对视了一眼后,胡志勇担开右手作出了一个“请”的手势。肖刚即时也回出了一个“请”的手势,并说道:“还是你们先吧,是你们先上的飞机,总得有个先来后到。”说完后又再次对胡志勇作出了一个“请”的手势,胡志勇也微笑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肖刚微笑地点头,仍然作出同一个手式“请”的手势。

    和肖刚客套完毕后,队长胡志勇转身对自己的队员说道:“弟兄们行动。”

    随着胡志勇的话音落下,早已站起来的队友们一话不说,径直走向舱门,扣上滑轮后迅速下滑,在前面的三位海军陆战队员不愧为在职军人,训练有素,他们一个接着一个的下滑,间隔在一两秒之内。若是所有的队员都这样的素质,那么这样一个舱内的四十人两个舱门打开最多三十秒内可以清舱。

    林燕在机上的位置靠近舱门边,站起来后正好排在三位陆战队员的后面,亲眼目睹三位队友鱼贯而出的迅速下滑速度,没来得及看清他们的动作,人就一闪而出没入脚下的空中,不得不为他的专业钦佩。

    眨眼间消失的队友,就让林燕到了风口浪尖,但林燕没有犹豫,大胆地向着舱门走去。此时还站在舱门旁的队长胡志勇向林燕说道:“慢着,别紧张。”并伸出手为林燕拉住滑绳,待林燕扣好滑轮后才松开手,让林燕自行撑控向下滑落。

    虽然有了先前在楼顶上的适应训练,林燕早就有了心里准备,但是在直升机上滑落时还是有些紧张,真的是有一些不同,不同的地方是在大楼上下滑比较从容,毕竟大楼是静止的。而机上是抖动的的,还夹杂着螺旋桨卷进来的劲风,这样的环境对专业人员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林燕她们这样的初次试练者来说,那可是玩命的,没有一定的心里承受力是不可能尝试的。还有着地方式也不一样,在大楼上 下滑有墙面可以用脚着力可以固定方向和决定落地点,从机上下滑完全悬空,控制不好会在空中打转,造成落地不好控制重心而摔倒。

    五十米滑落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林燕下滑中由于旋转,在半空刹了几次车减速,加上地上有陆战队的队友扯住绳索,等于固定了落地点,这样林燕虽是初次从直升机上下滑也得以顺利完成。随着林燕的滑落成功,还有队长胡志勇在机上协助指导,后面的队友们也都陆续下滑顺利,到队长落到地面时,整个小队早上的训练圆满完成。队员们可以休息一下,等待下午的训练。

    舒坦的时间总过得很快,午饭后的一个打盹间就到了下午越野车追逐训练,每个小队分乘两辆越野车在平原上快速行驶。而且路况极差,还有一些人为设置的障碍,驾驶人员要驾驶车辆快速通过,有时还要冲开小型障碍物,同时还要保证车辆安全通过这一关对所有队员要求都很高,非常讲究团体合作的配合度。

    车辆行驶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急驰,后面还有追兵,也就是另一组的成员,每两组相互交换角色进行演练,以达到训练的目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后面的那一辆车作为掩护撤退成员,乘坐在剧烈颠簸的车辆中,除了驾驶员外,另外的四名队员还要开枪还击,虽然是演习枪支,但是枪支的重量和射击精度跟各种参数是一样的,队员身上被扫中的红点代表着被射击的部位,表示着实战中的结果,是上战场前的最后一次演练,所以队员们都不敢掉以轻心。

    林燕此时正在进入自己的角色中,她坐在第一辆车上,是一辆加长的越野车,车上的装甲都经过加厚,而且还多了两个“营救回来的人。”有一个人受了重伤,身上血流不止。林燕在不断颠簸的车上为重伤员处理伤口,在处理伤口的过程中,伤员忽然呼吸急促,生命体征下降,已经出现生命危险。这个时候是考验救护人员的关键时刻,虽是演练,但林燕并没有把它不当一回事,相反林燕却相当的认真和敬业,在此情况下,当机立断地叫了一声,呼唤队友帮忙。听到叫唤声后队友董娟离开注视着的窗口,转过身到林燕身边。看到董娟抽出手来后,林燕立马吩咐董娟帮忙按住伤员的伤口,自己快速打开急救箱从里面拿出一支肾上隙素进行肌肉注射,在这样晃动的车上这些动作是连惯的一气呵成,中间并没有因为车辆的颠簸而影响了林燕的救治速度。

    肌肉注射完毕后,伤员生命体征开始出现暂时的平稳,林燕又立即回到处理董娟按住的伤口。在这样的情况下,林燕仍能从容以对,这是跟平时敬业分不开的,因为在林燕的工作中,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也出过诊,比如滑坡、交通事故现场等,这些伤员是一经救出就立时送往医院的,很多伤口都是车开动后在车上作紧急处理的,想在现场处理好再送医院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不允许,这些都为林燕积下了很多不可多得的经验。

    越野车在平原的泥沙路上一路左冲右突颠簸飞驰,向目的地狂奔而去。车上的各个队员各就各位都不轻松,林燕所乘的车行驶在前面载有被营救出来的人的车辆,驾驶员是来自特警的冯进华,而副驾上坐着的是队长胡志勇,一边指挥整个小队前进一边注视着前方,他负责着来自车辆行进方向警戒。如果有来自前方的攻击,那么坐在副驾上的胡志勇将用手上的武器给以还击,清除前方的障碍。

    而此时董娟正在帮忙林燕,车辆侧翼的掩护全部压在李友全一个人的身上,压力虽然一时增大,但是李友全完全能应付过来,毕竟这是他的专业“狙击手”。之所以安排狙击手在前面,没有放在后面的车辆上掩护撤退,队长胡志勇是有考虑的。因为营救出来的人员乘坐在前面的车辆上,万一后面的车辆遭受攻击挂掉的话,那么狙击手还可以掩护剩下的队员撤出。当然这也不是不变的,是要根据战场情况来具体决定战术。

    现在的战场是组与组之间的对抗,也就是敌我双方是1:1,若是到了真的战场,遭遇到几倍或数倍的敌人时,那么战术就需要领头人的临场指挥能力和队员之间的应变能力配合了,个体之间是很难发挥大作用的,个体能完成的就是撤退利索,一走了之,没有牵制。

    后面的战车压力也不小,在他们后面是两辆车在追击,由于是在平原地带,在后追击的两辆战车中有一辆已经离开路面驶上草原,试图从草地上超越,以攻击“敌方”侧翼。虽然是演习弹,即使被击中也不会“身亡”,但是对方有显示,敌方已经挂掉一个,这样战斗力会削弱,剩下的队友的压力会增大。加上这样也能体现真正战场上的战果,也是一名战士成长的经过,所以队员们都一直全力以对,力争拿出最好的成绩来检验自己即将走上战场的情况。

    后面的驾驶员是陈兵,在部队是快艇驾驶员,但是在陆地上的驾驶车辆技术也不赖,驾驶着车辆一直紧紧跟在前车的后面,尽量压着前车的印痕走,这样是避开最好的方法。机枪手,作为直升机驾驶员的他日常的训练用的都是自动航炮,但在飞机驾驶中讲究的是手速,在经年累月的历练中动作灵活的手指此时用来撑握机枪虽有点大材小用,但在全车人员中再合适不过了,因为直升机在近地跃升中对敌方的突然袭击和大面积扫射,这样的手速此时发挥的作用一定不会小。

    在身边的是刘云海,他们俩的任务的警戒后方,在整个小队中就二十四岁刘云海和二十五岁的陈兵最年轻,不同之处在于陈兵来自部队,在训练上比刘云海深厚一些。刘云海警校毕业就参加工作,在校期间主攻的是刑侦,在小队里来说只是作为男性在体质上比林燕强一些,作战能力可以说两人是半斤八两,刚起步。

    付筱雨负责左侧的方向,三十岁的她从部队转业后到警局工作,有幸成为一名特警,虽为女性,但多年的职业生涯造就了她的沉着干练。出身刑警的欧鹏,也是从部队转业,坐在副驾上负责右翼的安全和驾驶员受伤后的顶替,同时也观察着前方,给驾驶员作一些必要的参考和提示,因为驾驶员在高速行驶中视力专注于前方,会忽略了来自侧翼的威胁这样的团队讲究的就是配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