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门娇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07 与自身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与自身

    旅途中那些最大的为先永远是来自于不可预计的天气和天灾,人祸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跟朱老大同届的那些员工,现在还活着的不多了。朱老大也感叹自己,能活到现在简直是运气爆炸。

    那自己的儿子,也会有同样的运气吗?

    也许没有吧。但他们不会这样去想,永远憧憬的只是旅途的新鲜,留朱老大在家里给他们提心吊胆的。

    于是朱老大就信奉一条万用准则:不参与就不害怕。

    哎,不让他们干这一行,自然也就没有设身处地的担心了。真的不容易,这一路走来。也不是说入行的条件有多苛刻,那不光是需要运气,还有许多别的东西。

    朱老大用心良苦是真的,虽然李长安觉得这种想法是有些自欺欺人。你敢保证子女干别

    的行当,就一点危险也没有?这世界当然有许多高风险高回报的工作,过分追求安逸又会抱怨没出息。人就是这样啦,比动物更加惜命,却也没能完全摆脱丛林法则。

    读书是比较安全一些,也比别人更知道怎么含蓄地抱怨。要不然酸文假醋是怎么来的呢。一部分的文人,确实败光了世人对他们的好感。

    然后又当如何呢,只能满腹牢骚的时候最多也就只是牢骚。若真的让这种人说一句话就能够举足轻重的时候,那才可怕呢。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开新科,读书肯定是比较稳妥的选择。有条件没条件的都往里面挤,有些生生不息的意味。就算是朱老大这样的人,也是一门心思要让自己的儿子里面怎么着也要出一个读书人。他千万别告诉李长安,他如此执着,就是因为他们老朱家祖祖辈辈都没出过什么读书人。

    把自己的遗憾寄望在后辈身上,这太常见了。

    那李长安可就要问了,什么才能算是读书人?像李长安这样,只接受过基本的义务教育,始终未踏足过高等学府的,算是读书人吗?是不是只有那种整天咬文嚼字之乎者也的,才能算是读书人。

    在李长安的世界里,那是以大学为基础线。在这个时代看来,要中个举人才能算得上读书人吧,最少是秀才。

    “还是读书好,一条路直直的没有岔。只要自己不是特别作妖,走错路的机会都很少吧。你看那些打家劫舍的土匪里面,有几个是读书人的。”朱老大说。

    “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现在家里普遍缺少劳力的情况下。能把孩子送去读书的,家庭条件都还不错,根本不至于沦为盗匪之流。另外呢,读书人普遍手无缚鸡之力,也是很重要的一

    个原因。你以为抢到这一行的入行门槛很低吗?”李长安说。

    “但从概率上说,读书人就是比较容易走正路,这一点不否认吧。”朱老大说。

    “不否认,如果你觉得贪官污吏也是正路的话。一个贪官污吏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可比一个盗匪要大得多哦。”李长安说。

    确实,朱老大也没办法保证他的儿子能够从善。李长安说得没错,人们从来只恨比自己得到更多的人。虽然是不同样的手段,盗匪却要还要拼命,贪官可以说不费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

    人们对盗匪只是害怕,而对贪官,除了憎恨,又多了一种羡慕嫉妒的复杂情绪。朱老大让小儿子读书,如果最终是做官的话。想拥有好的生活,但不贪的情况,那还真没有做生意来得容易。

    所以李长安的意思就是,你想让自己的

    小儿子做官,从而拥有更好生活的话,就默认了他可能会搞一些灰色收入。不然凭普通官员一年的俸禄,真谈不上什么优越的日子,还不如商人那般为所欲为呢。

    朱老大好像被李长安点到了软肋,一时间竟然无话可说。朱老大从未对三儿子做过什么职业操守的教育,就算是自己做船把头的这些年,也不敢说什么便宜也没有沾过。既然自己都无法做到,又何谈什么言传身教呢。更不要指望别人辛苦读书是为了去修清贫,人家考功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的。

    说从小立志报效朝廷的,李长安听来不是觉得好笑,而是有些悲哀。吃饱饭的人不稀得立这样的志,吃不饱饭的又没空去想。功名利禄,一朝时局更替,不就全都没了。于是全民从商,人才断代。

    做商人好啊,不管你如何战乱,总少不了商人从中牵线跑腿吧。更何况战乱时还多了不

    少趁机发财的商人呢。市场规范度不够,以及执政者不够强力,无法执行战时经济。以至于很多商人囤积居奇,大发横财。

    就算是到了太平时节,只要是前期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可供剥削的对象是从来都不会少的。就拿朱老大来说,他现在的日子实际是拿几代人换来的。与朱老大自己而言也不能说很亏,只是没有裕康赚得那么实在罢了。

    不在裕康打工你可以试着去干别的事情,可怎样也不敢想说能比现在过得好。

    像朱老大这样的韭菜多来几茬,裕康维持自己的商业帝国就稳稳的了。“

    “您的意思是,让我家小三子从商?不过我们家族既没有这个基因,我也没有这个资本啊。难道说您有心提携?”朱老大知道现在哪条路最正,他也看在眼里。裕康的大老板在河间府就是有面子有地位,连官家老爷也敬畏三分。有条件,当然是去学做生意啦,其次之流才是读书

    嘛。

    “别别别!”李长安连连摆手道:“我也是刚起步,还远没有达到可以提携别人的程度。我也是种地的出身,要不然让你儿子跟我学种地?出徒之后成了技术员,挣得比你还多多了。”

    “可我儿子,是进士及第呀…”朱老大说。

    “得,那绝对是我高攀了。反正国学八股与种地也用不上,我这小门小户的,也请不动你们家这尊大佛。就不要各自为难呐,读书也挺不错的。”李长安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