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门娇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58 新鲜的玩法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新鲜的玩法

    更不应该成为本地大家族之间互相争斗和炫耀的资本,那样太小家子气了。

    镇长固然是想壮大自己家族的声势,这是私心。但从诸多的好处出发,也是为公了。

    所以这一届,莫姑娘的呼声应该是很高的。

    但裕康钱庄并没有给她一个像其他家族那样高调的出场方式,还是按照传统更接地气。

    按照民俗,入选的女儿们,都是要徒步在镇子里面走一圈的。当然这个时候还没有穿上节日的盛装,让人们先看个新鲜。更让人知道,一套衣装,究竟能给一个女孩带来多大的转变。

    这真的挺有意思的,李长安是否也该考虑一下品牌效应什么的。现在是她自己联合白心慕给自己的成衣做代言,也算是异曲同工了。

    既然是有这样游街的传统,几大家族为什么不用呢。女儿们坐在轿子里,能看着什么的。

    只是莫姑娘是徒步,还穿着普通的衣裳。因为她本来就是穷苦人家出身,这样就太寒酸了,难免惹人讥笑。

    这不是谁家那谁么?她爹是做苦力的,她娘

    是给人做老妈子的。她家里能攒一套女儿节的衣装吗?恐怕是傍了哪一家的老爷吧。

    真傍了谁家的老爷的,偏坐在轿子里不听你们说。

    永金镇的男人们,你懂的。不光懒散无用,而且嘴特别欠。沿途的打唿哨,说什么戏虐之言的都有。更有些二流子甚至敢直接上手调戏。永金镇现场维持秩序的人不够,所以这个传统很早就取消了,现在都是坐轿。

    你们好像忘了女儿节的初衷了?是为了纪念主母,主母再世,你们也是这样调戏的吗?

    跟他们说这些没用,人家只管一时的快活。

    就这种古怪的风气,让一些外地人也跃跃欲试了。哎呀,她虽然穿的是寒酸的衣裳,可那小脸儿,真的是嫩的能掐出水儿来啊!

    正因如此,莫姑娘一路就走得十分艰难。既然裕康已经做了背后的大金主,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安排呢。

    你看看人莫姑娘,全程都带着微笑了。既不气恼也不闪缩,落落大方的。你要是稍微觉得委屈一点,根本就走不完这条路。

    没错,这正是裕康钱庄给她的考验。作为背

    后的赞助商,这也是他们提出的要求。

    你要做裕康的形象代言人,以后将会面对很多这样的场面。你要从现在开始习惯,并且树立起自信。这样的轻慢之徒什么地方都有,但你要一直保持自己光辉正面的形象。当然了,我们会将事态控制在不威胁人身安全的程度。

    再稍微乱一些的时候,裕康的护卫们就上阵了。这里有本地分号的护卫,也有商船的护卫。这两支队伍加在一起,差不多都可以跟整个永金镇的家族团练叫板了。那战斗力之强,谁喊敢造次。

    护卫们对莫姑娘说:你没有跑也没有躲,表现得不错,这一关,你通过了。再看着一个小姑娘受欺负,我们也忍不住了。

    什么时候该出马,这个度有护卫们自己来把握。你们戏谑几句就算了,真还要个个上手,什么德行!

    那些轻慢无礼之徒被喝退了,莫姑娘安然无恙地到达会场。

    不能说安然无恙吧,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弄不好是会留下心理阴影的。你们男人会说摸一下也不少块肉,但那只是你们男人的逻辑。

    全程,都让李长安这个外人看得很揪心。

    “如果是你,你能这样安安分分走完这一段路吗?”白心慕问李长安。

    “那怎么可能,我估计是要沿路打将过来的!”李长安怎么可能忍得下这口气呢。

    “如果以后真的能在永金镇定居,那你也是永金镇的女儿家了,你会不会参与呢?”白心慕问她。

    这个李长安得好好考虑考虑了,女儿家,指的应该是未出阁的姑娘吧。

    严格来说应该是这样的。但前面说过了,女儿节已经逐渐在永金镇演变成一场全民狂欢。未出阁的姑娘,当然可以冲着评比而已。普通人呢,就算是老妇人,觉得自己尚有些姿色,也可以试试。甚至是男人,有兴趣的也可以异装。这都没人说什么,自娱自乐吧。

    但李长安想,自己大概不会参与。一来她就算迁居过来,也不是完全的本地人,没有这样的祖宗信仰。二来她不想充当了政治玩物。

    当然,凑一凑热闹是可以考虑的。

    这节日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这套衣裳真的好看。

    等他们都打扮好了来到台上,才发现一套衣

    装对于女儿家的改变究竟能有多大。

    穿惯了华衣美服的不觉得,刚才还粗布麻衣的莫姑娘现在站在台上,给人一种惊艳之感。

    对比强烈,这大概也是裕康钱庄的目的之一吧。

    评选要从各个角度,气质啊修养啊手艺之类的。所以会有才艺展示的环节,这一点保留传统,那就是比绣工。

    怎么证明这套衣裳是你亲手缝制,你就现场展示一番呗。所以这种制式的成衣在这里是没有销路的吧,因为一上台就露馅了。

    他们的主母,原本就是个绣娘。永金镇的纺织业,因而也十分出名。

    这里也出产生丝,桑田在乡下,有一半是桑农。李长安他们之前拜访杜老的那个村子,就是种桑的。

    生丝的品质上比永路村差点,但因为交通方便,销路还不错。那桑农也不至于穷成这样呀。你们去看看永路村,让李长安调教成了什么样子。

    这里就要引出匪患的问题了,桑农出产的生丝,有一半要孝敬给山上的大王老爷们,剩下的还有捐税什么的,自然也就穷了。

    李长安能在永路村起势,一大半的原因还是解决了当地的匪患问题。要不然,永路村居民的情况可能跟这里差不多。

    但这里的土匪还是有脑子的,他们没有全拿走,留了一半给镇上。

    当然要这么做了,要不然永金镇还不倾全力剿匪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