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起航的一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存在之咎 (二)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015年10月1号

    黄金周,这个特殊的日子,会让不同的人进行往日不同的选择。

    校园某个房间,有一位穿着灰色西服的中年人,手上捧着平板阅读器,看着上面的文字。

    或许由于经常用眼的缘故,脸上带着眼镜。

    而阅读器的上面的内容,是他特地留在学校,在唯有这种特殊时期才能享受到的幽静,开始进行这个作业。

    学习……

    学海无涯,无论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学者,还是仅仅几年就放弃学习的青年。

    无论是民族和国家,还是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别说人类,就连别的生物都在体验学习的重要性。

    可是,又有多少人深刻的感悟,学习指的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所谓的学习?

    就好比孩子从懂事的时候开始,踏入教育的那一刻,就每天对着书本,记忆不同程度的知识。

    那么,学习就是指,记忆人类创造出来的财富吗?

    现代所要记忆的文字量,孩子在拼命的记忆,大人却不断的忘却,往往下一代还是孩子时期,超越大人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

    尤其这个国家更是如此。

    结果,这个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那么,这个学习指的是什么?

    实际上近代学习已经是一种术语,它是有意识,自觉得,也分为无意识,不自觉得。

    于是,这种有意识和无意识协调作用的过程,‘学习’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的的普遍现象,获得经验的过程。

    如海狮和鲸鱼学会顶球、猴子学会合掌拜谢等。

    人能大至获得科学知识,学会处世接物,小至学会走路、写字、游泳等,这些都是学习的结果。

    因此可以说,学习就是包括人的行走、言语、知识、技能、习惯、兴趣、态度和道德品质等学习。

    狭义的学习指的是一种积累成长的自律现象,感悟观念的过程。

    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人类所积累的经验为目的。因此,在教育机构里的学习是指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能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形成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个性变化。

    结果,人类都已经分析出这样了,学习到底是什么?

    因为上述无论哪一个实例,都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年龄相仿的人获得同一份教育,却总是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造成这些的原由,有些人说心态、有些人说天赋、有些人说爱好、有些人说兴趣、有些人说聪慧……

    可这些真的就是,学不好真正理由的吗?

    ……

    不用怀疑,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因为这就是学习的话,那么每个人注定获得同一份结果才对。

    可所得出的结果既然不同,那么就肯定存在,让这些因素产生变化的因素。

    然后这个因素,难道不就是学习的本质吗?

    也就是说,如何学习,为何学习,因何学习,如果我们把装裱出来的内容去掉的话,是什么造成学习结果的不同?这个实质到底是什么?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是客观的,所有意识之外的东西都是客观的,客观事物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简单说,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先有客观事物在映入人脑中,才有后天意识存在。

    所谓的学习,就是将脑中存在的意识,进行如何反映罢了。

    因此《学习》证明了我们人类,在客观事物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只能处于被动地位的存在。

    也就是说,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学习》指导我们进行实践,从而拥有某一方面的技能,改变事物的状态,为我们自身服务。

    可以说,这就是我们人类站在生物顶端的理由。

    也是,为何只有人类处于绝境中,依然拥有可能性的理由。

    结果,什么是学习?

    不过是我们人类,为了将正确的实践和正确的意识,以(学习)为蓝图罢了。

    那么,意识就是学习吗?

    ……

    不用怀疑,这个答案依然还是否定的。

    因为,意识(学习)依然无法解释,不同人获得不同结果。

    所以,它依然不是学习的本质,它依然不具备支配个体,去付诸于某种行动的根本理由。

    ……

    废话到这里,结果这个理由到底是什么?

    《简易经》里的内容中,有这么一段化:“德化情,情生意,意恒动”,“意恒动,识中择念,动机出矣。”

    意思是:人的德性能演化出情,情能生出意,意不停地运作即意识,意识有刺激大意义大的意识,有刺激小意义小的意识,在意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就会选择意义大的意识转化为意念,把其它意识抛弃。

    而《学习》,是指人类在漫长发展的过程,将大量积累出来的精神财富,以此“意念”转化为动机,支配人体去付诸于行动。

    意念,即意识(包含显意识,潜意识)而成信念的精神状态。

    是主体轻度入静后原神能动的自律性调控自然积淀因的亚无极思维态。它“舍弃”了一切中间环节,具有“穿透力”。通称灵魂。

    对此,还有种科学说法。

    意念是主体进入状态后,浅层功能(简称思维)陷入积淀,使人脑深层功能自律(行动前,被迫自己去做必须做的事情)调控,处于轻度活跃状态。

    至此,“意念”才是《学习》的本质,它才能解释人们获得不同成果的理由。

    那么,它到底能改变什么?

    对此,想必每个人都是忽然莫名的时刻吧。

    好比有一天,一觉睡醒心里突然觉得非常的难过。

    好比有一天,睡在床上心里突然觉得非常的悲伤。

    好比有一天,学校上学心里突然觉得非常的伤感。

    好比有一天,与人交往心里突然觉得非常的无趣。

    变成这样的理由。

    或许因为一个石子、或许因为一个巧合、或许因为一个碰撞、或许因为一个巧遇、或许因为一个注意、或许因为一个无视……

    仅仅这样,就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

    有这么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盗梦空间》

    剧情详细内容,简单就是对梦专门进行研究的夫妻,二人能够活在梦中,男主不想让她活在梦里植入意念,却害其死亡被政府定罪逃到国外,为了回家,帮一个企业面临危机的老板,利用植入意念改变他人故事。

    实际上,植入意念的内容并不复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言语、一个表情……

    这些都是植入意念,发生在任何一人身上都不奇怪。

    某种意念植入进去后,人的大脑会反抗,作为存在必然会潜移默化。

    结果,植入意念让男主老婆分不清楚现实与梦中的分界线,也能让电影中的植入目标,让他在最后露出雄心壮志的表情。

    有时候所谓的人生、所谓的命运、所谓的必然……

    造成这些因果的契机,往往并不是什么多么了不起的理由。

    只是, 这些每个人都能理解,但是内心却不同,同一个意念在每个人身上,自身感受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

    ————

    与此同时。

    基本上学生早早回家,不回去的大部分结伴旅游了,校园只剩下遗留研究任务的师生,以及待在宿舍奋斗的青少年。

    整个校园以及教学楼,与往日相比显得安静无比,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气氛。

    而赵鹫也是属于留守校园里的一员。

    理由是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隶属工学科土木工程专业特别研究室的主任,土木工程专业的袁教授他,不知为何!在黄金周专门开了个类似补习班的研究课。

    可以说,这个机会非常难得

    要知道一般情况,哪有教授会浪费这个时间,教导这些基本课程。

    因此这次成员,并非研究室的固定班底,都是临时自主报名的学生,而目的是为他们重复一次以前做过的模拟实验。

    说白了,以袁教授的牌面,这次研究课的题材根本就是大材小用。

    因此理所当然,立刻就面临帮手不足问题。

    于是,作为原本作为班底成员,不排斥这点的赵鹫,就已以助手身份报名。

    因为首先,研究室的课程与课堂不同,比起后者讲解教材资料,前者更多的是实际操作与分析。

    其次,以前进行的模拟实验,由于往日人数过多,还有太多前后辈的关系,许多过程并非从头到底仔细体验一遍。

    因此,能够有一次全程操作实验的过程,是赵鹫中意的部分。

    并且,这次的模拟实验,发生一件令赵鹫惊喜的意外。

    这次模拟水平转体施工法的转体桥,其他同学并没有意识到,但是赵鹫一眼就看出,这次研究室所使用的模型素材,无论规模与精度,已经远远超出上次研究。

    简单说,以这次教课目的有点奢侈。

    虽然不太明白袁教授的目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教学内容。

    对此,明明前天还抱有期待的心情!现在却产生,这样是否值得的想法。

    要知道作为助手,原本也是研究室的成员,各个准备工作就轮到赵鹫的头上。

    简单说,非常的花费功夫,也需要用心。

    再加上这个模拟试验是以补课为目的,所以内容还有过程,配上作业的存在,瞬间令黄金周黯然失色,这也是许多人没有留下来的原因。

    于是,开课这天,每个同学拿着赵鹫准备好的资料,算是提前巩固工艺流程的基础。

    然后,在教授的指挥与说明下,由助手进行配合,让学生开始搭建模型。

    只是,赵鹫对于这个课提不起兴趣,是因为内容终究普通,基础中的基础,其实连复习都有点算不上,

    因此,思想无法保持专注,注意力无法全部集中在上面。

    可是,大脑却意外清晰,眼前这个模型与现实实物对比,有调理的在脑海分析,不断联想出其他画面,随着教授话逐步整理与过滤。

    总之,个人想法与课程无关,课程实际内容还是有保障的,时间很顺利的飞逝而过。

    不管怎么说,在模型的支持下,建造流程所面临的设计的工作一目了然。

    在有了对比之后,大脑有了明确意识,让以往朦朦胧胧的文字资料成型,每个人开始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

    在这样的状态,课程很顺利,让那些第一次参与的学生,在好奇与新奇的推动一下,非常顺利。

    简单说,实际操作模型之后,每个人豁然开朗,让人产生某种,原来转体桥的设计并不是什么复杂作业。

    对此,赵鹫也没有什么特别解释的必要,以及想要展示什么的心情。

    仅仅完成作为助手的职责,完全没有干出多余的工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