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建平的变迁之路。
想不到王建平在不声不响中已经成为了学校中层领导的候选人,这让阿良这个每天早出晚归同样是努力教书的同事很是惊诧。看来,人们常说的一句老话是有道理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当然,在听到新民说到建平即将升职这个消息时,也引起了阿良对于建平在这些年里个人发展过程的强烈好奇。思来想去,阿良在寻找这几年中和建平相处的点点滴滴的记忆。
其实,现实生活给了阿良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世上所有人都有他性格中优秀的一面,关键是你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从中能够获得某种对自己的成长有启发的地方加以借鉴。借以弥补或提升自己能力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汲人所长。
从上次和新民的对话中,阿良得出了一个结论,王建平在他们这些人中,也是一位很有奋斗目标和个人追求的人。而且也是个善于曲线救国的人。
在阿良他们宿舍里,建平给阿良的印象,也是个性格比较温和的人,平时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他很少大发宏论,常常是躲在旁边默默地注视着说话的人,独自抽着自己的烟,冷不丁地说上一句,略表自己的存在。不过,他偶尔说的一句话,往往很有道理,给人老诚持重的感觉。
建平从来到学校,就一直和亮平、卫国三位校友同住在一起,同吃在一起,在阿良看来,他们每顿饭都是无辣不欢,无酒不饭的,而且每天下班,他们三位就会自成一体,弄几个油爆干辣椒,一盘花生米,喝上几口,有时喝多了彼此之间会争得面红耳赤,偶尔还会发个酒疯什么的。但只要一觉过后,第二天早起,大家又都恢复了风平浪静,该干什么干什么了。这一直是阿良记忆中有关建平他们三人的印象。
王建平给阿良留下的第一个深刻印象,应该是他们这几个外地老师来到曙光中学的第一次周末集体外出活动。
由于和新民、建平一道过来同时参加工作的同学很多,在阿良他们刚开始工作的几个星期里,一放假,大家没事干的时候,就喜欢出去和建平他们的校友联系联系。一方面,远在他乡,见了面多少有些他乡遇故知的亲切;两一方面,也可以彼此了解教学工作中大家各有什么感受,有时候,还可以打打牙祭,品味不同乡镇上的特色美食。
每次他们出去,都是每人骑一辆在当时很是流行的山地自行车,清一色的蓓蕾帽,看上去很象如今电视里播放的自行车比赛选手一样。远远看去,一行人很有特色。
那天他们出行的天气特别好,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正当初春时节,地里的小草也开始破土而出,到处一片绿油油的景色。而他们这些人也觉得大家一道出去,趁着大好春色,来个集体踏春游。
他们兴冲冲地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彼此三三两两感叹着春天江南的美丽和温暖。而故事就发生在大家穿越镇上一条马路的过程中。
阿良很清楚地记得,在镇子外围,当他和前边的李新民、胡亮平、张卫国、刘天华都非常顺利地穿越了车来车往的马路时,唯独落在队伍后边的王建平发生了意外,这个意外被队伍最后边的陈东学看的一清二楚。
正当王建平骑着车准备穿越马路时,斜对面快速开来了一辆小轿车,看到公路也不宽,上车辆也不多,王建平想骑着车快速冲过去。没想到,小汽车的司机也是个不怕死的角色,汽车呼啸而来,一下子把王建平的自行车碰翻了,只见王建平也在空中画了条弧线,一轱辘飞出去大概十米远。等到后边陈东学大呼小叫说发生车祸了,骑在前边的几位才回过头来看见,王建平正远远地被撞飞在了远处的草地上。
正当阿良和大家惊慌中返回来的时候,这时候却看见王建平居然慢慢从地上爬了起来,一边拍着身上的土,一边居然还和大家笑着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阿良看到建平被撞到这种样子,居然还这样开玩笑,很显然,他没有受重伤。
这时,小汽车的司机也下来了,满脸惊慌失措地走过来,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完了,完了,这次算是闯大祸了。”
阿良他们几个把王建平扶起来后,问他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或者被撞伤,王建平居然笑着说:“他一点事情也没有,就是衣服被蹭破了几个洞,皮肤稍微被蹭破了点皮。”
看到王建平没什么事情,大家都放下了悬着的心。阿良和新民几个人,一起把小汽车司机围了起来,准备和他讨个说法。
小汽车司机看到王建平被撞之后,身体没有太大的问题,满脸的惊慌之色才逐渐淡去。他看到大家都围过来,急忙对阿良他们几个做了个解释,讲了一大堆为自己解围的话,并且说他愿意支付王建平的医疗费用和损失赔偿。看到司机态度很诚恳,阿良他们也没有动粗。
当然,受害者是王建平,阿良他们主要是要征求他的意见。王建平居然也没有去多指责那个肇事司机,考虑到他只是受了点轻伤,他愿意和司机私了。
后来,那位司机赔了点钱,一个是王建平的医药费,一个是他的衣服和自行车损失费,大概不到一千块钱,一桩事故就算了断。
而车祸的发生,扰乱了大家出去踏春拜友的计划,由于时间也耽误了不少,他们最后也就取消了本次出行活动,原路返回了宿舍。后来一段时间,每次在宿舍里集中的时候,阿良和新民,建平他们都要谈到那次车祸的神奇之处,人飞出去十多米居然没有伤到筋骨,真是福大命大啊!
或许这就如王建平自己所说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 大概率预示着在王建平今后的人生征途上还有很多福分在等着他。
每次想到王建平的这件事情,阿良都倍感神奇,觉得这个人生很有意思,也很耐人寻味。
关于王建平的事情,阿良还有好几件也是记忆深刻的。
对于初次来到曙光中学的几位外地老师来说,第二学期开学没有几周,学校里就安排了三天的农忙假期,原因是很多民办教师要回家忙着收田里的小麦。而阿良和他的几位老师,由于年轻力壮,家又不在当地,自然就成了年级组里有麦地要收割的老师们的邀请对象。
其中,外语组张老师就邀请王建平、胡亮平、张卫国和阿良一道帮忙去收割小麦。那时,他们几个都欣然同意,而且王建平最积极。
收麦子那天,大家一大早在张老师家里拿好了镰刀,很自信地来到了需要收割的麦田边。看着一望无际的小麦随风波动,阿良顿时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熟悉的味道。割小麦,是阿良早就熟练做过的事情。
那一天,天气很干燥,而且炎热的很,五月份的太阳晒得人心慌意乱,汗流不止,能顶着大太阳割麦子,确实不好受。阿良低着头,正起劲地割着小麦,清脆的镰刀的刷刷声让他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好久没有干过农活了,这次割麦子,权当锻炼筋骨了。
他们大约割了一个小时左右时间,阿良看见王建平满脸怒气地扔下了镰刀,和张老师说道:“张老师,我割不动了,我先回去了,手上长了个大水泡,疼得很。 ”说完话,王建平头也不回地走了,居然和他们余下三个人连个招呼都没打。
阿良明显地觉察到,张老师满脸的难为情,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而在一旁的阿良也特别诧异,当初就是王建平积极邀请阿良他们几个来割麦子的,如今他却率先逃了,留着他们三个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走吧,与情理不通,不走吧,实在是天气热的要死。考虑到不辞而别毕竟面子上过不去,阿良和卫国、亮平一起坚持到了中午,才和张老师一起收工回家。
小小一次割麦子,又让阿良对王建平刮目相看,说不干就不干,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家伙真的很有个性。不打招呼就自己先撤退了,只留他们余下的三位为他檫屁股,在张老师那里说起来他还不是太难堪。轰轰烈烈来时得尽了人情,独自走时却从来没有考虑要什么面子,这家伙心够决绝的。
事件虽小,但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那次割麦事件,让阿良看明白了一点:建平此人,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是坚决不会干的啊!
还有件事情,也是阿良亲历的关于王建平的典故。
阿良他们几个人是曙光中学第一批引进的外地教师,那时,他们虽然被当地好多人不理解,但每个人的专注于教学的热情和努力,在一年后都得到了当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和好评。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学校每年都要引进好多位新毕业的老师,其中有不少来自其他不同的省份,多年后,外地教师的人数在学校里就占了很大的比例。
也许吧,为了充分调动外地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为了学校老师们的团结和合作,上级部门要求,学校里的领导也要适当安排外地教师来担任。毕竟,大家天南地北来到这里,都是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而辛苦教学。
而要成为学校的领导,必须是教学中成绩优秀的老师,才有可能被学校领导看中,作为提拔干部的候选人。于是,抢课上,就成为了提高教学成绩的一种手段。
王建平在教学上基本上是个抢课高手。从这一点上,阿良确实承认,那时候,从客观上来讲,建平对学生是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然而矛盾就从这个抢课开始了。
本来是一节自习课,那个班主任不小心安排了答应了两个老师去上课。王建平去得早,就开始讲起了他的外语课。而另外一位物理老师去得晚,看看王建平在教室里边上课,他很是恼火,也不问青红皂白,就和王建平吵了起来,为此,两个人回到办公室里还大打出手。一时间在学校教师中间弄得沸沸扬扬,影响很不好。
可能在动手中对方物理老师吃了点亏,一副不肯善罢甘休的样子,放出话来要对王建平报复。居然连当时曹校长出面调停,物理老师依旧不依不饶,非要讨回自己和王建平纠纷时吃的亏。一时间,弄得作为一校之长的曹校长也很是尴尬。
听到对方要报复自己,王建平一时间也是忧心忡忡,毕竟他在这边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于是,主动跑去曹校长那里说明了情况,并且愿意向对方道歉。对于建平的诚恳,曹校长大家表扬,觉得这个小伙子知错能改,是个好青年。
接下来的几天里,对方物理老师依旧是余怒未消,虽然王建平和他当面道了歉。这让建平内心里很苦恼,一次,在宿舍里吃晚饭的时候,他和大家讲出了他的心里话,希望各位室友给点帮助。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也没有个准主意,最后,还是阿良说了个计策,才了断了这段纠纷。
“建平,所谓做事嫌小不嫌大 ,既然对方不依不饶,不想小事化了,那我们就把事情搞大啊!搞到他承担不起为止!”阿良边吃饭边说。
“阿良,你说详细点,我听不明白啊!”建平急切地说道。
“建平,你不是说那个物理老师明显有欺侮外地教师的言论吗?那我们就给他扣上这个帽子,保证他翻不了天的。”阿良边思考边和建平说道。
“不过,你也要做好一些事前的铺垫和宣传工作。”阿良又补充说。
“阿良你就别卖关子了,我该怎么做,你一股脑说出来吧!”建平急切地说道。
“我们这些人还是人微言轻,说起来话在学校里没什么影响的。但是,和我们一道来学校的,不是有两位军嫂吗?她们在学校里的地位连校长见了都是笑脸相迎的啊!建平你可以找她们来帮个忙,就是在校长面前说,那位物理老师是在欺负他们这些外地教师,然后,在学校里也适当地散播这个说法,我不相信对方还会有恃无恐。”阿良把他的想法和建平说了一遍。
“阿良这个建议是好的,就是要把握好分寸,适可而止就行了,我们还是要以团结为主啊!”新民说出了他的看法。
“权且死马当活马医吧!我实在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了。对方又一直不依不饶的。”建平委屈地说道。
于是,第二天建平去找了两位军嫂,把他的困惑和想法和她们说了一下,两位军嫂什么都没说,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
于是,接下来,学校里就突然间有了某某物理老师公然欺负外地教师的言论。于是乎,大家都愤愤不平,一起谴责那个物理老师,说他枉为人师等等,王建平被动挨打的状况得到了彻底的扭转。
迫于压力,后来在曹校长的再次调停下,他终于低下了头,和王建平达成了和解,并且很不情愿地道了歉,一桩纠纷就算平息。不过,后来那位物理老师就从学校调了出去,另谋高就了。
这一战,王建平彻底获胜,但他后来却只字不提是阿良出的主意,在校长面前也深受器重。或许吧,在曹校长眼里,王建平是个可塑之才,很有手段啊!连校长都一时无法解决的事情,他居然设巧计搞定,在这么多外地教师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有脑筋。
善于居功,善于表现,善于把握机会,看来王建平确实是个很有准备的人。
想到这些有关建平的点点滴滴,阿良得出个结论,外地教师中在今后能够被提拔的或许就是非王建平莫属了。
阿良也说不出其中的道理但就是有那种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