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学校振兴,需要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朝气的学生。
阿良虽然教书只有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但教学上的事情,常常让他思绪万千。他相到了学校的管理,想到了学校的老师,然而,他想的最多的还是学校里的学生们。对于学校教学的这个主体学生一块来说,阿良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这些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日常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
以前阿良自己在上学念书的时候,老师教导的内容离不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思想教育理念。
而阿良平日里的认真学习,也是奔着这个德育目标去的。阿良记得他念书的时候,内心里是相对单纯的,没有现如今这些孩子们思想的多变和对于人生追求的多样性。
他记得他那时念书,老师们给他们讲励志的事例,少不了雷锋精神,保尔柯察金,铁人王进喜等等一些时代的楷模和英雄人物。阿良那时和同学更多的是设想自己将来能走出农门,做个科学家,做个医生,做个工人等等,成为一个能对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伟大的劳动者。
而教书一年以来和学生的接触,阿良觉得学生的追求和他们那个时代相比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动不动就是长大要做老板,做明星,当歌星、影星等时下流行的一些娱乐行当。这让阿良觉得:如今的学生在思想信念和追求上似乎有些退步,他们不再以艰苦奋斗为荣,不再崇尚英雄,不再想着踏踏实实做事了,只想着长大如何能够大把大把地挣钱,长大如何能够每天吃的开心,玩的快乐。在阿良看来,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下一代孩子们,如果也是这么急功近利,鼠目寸光,于家于国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他觉得,现在的教育缺失了对于学生情怀的引导。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成人迷失于名利的同时,我们的孩子们也在个人思想和人生观上的修养也被弱化了。
古人在私塾里还能仰着头背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而作为一个教师,平时常常充斥着阿良耳朵的是“我今天打了什么游戏,过了第几关,买了什么装备,杀了多少怪物、、、、、、”
在这种玩乐环境影响下的未来一代人或者几代人,如果成人以后,还能指望他们有多少高尚的情怀?报效祖国,建设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阿良有时想到这些,心里就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这或许就是他觉得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一种缺失。好的育人观念和好的育人思想,就应该代代坚持,而不是今天参观了某地,自己回来就学习某地;明天参观了另外一个地方,然后就在改弦更张在重头再来。这是一种教育的短见,也是学校教育中迷失自我的一种表现。好的东西,尤其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思想和传统,都应该得以很好的传承和发扬,这才是王道啊!我们五千年文明历史理应该发扬光大才对啊!
阿良始终觉得,学校要发扬光大,必须要培养一批批、一届届有情怀,有眼光,有理想的年轻人,这是他们这些作为教师来说,报效国家的一种最伟大的爱国表现。老师,要把好学生思想教育的关口,要把我们古圣先贤和时代发展产生的那些优秀的思想,努力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去,筑牢学生求上进,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基石。
当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阿良也常常有意识地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阿良用的最得心应手的就是将不同地理区域的著名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寓于自己的地理教学活动中,为此,他常常非常认真地备好自己的每一节课。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多少给同学们带去一点有关‘家国’的情怀。而不是一味地沉迷于课堂上的死记硬背。这种上课教学模式,渐渐地成为了阿良的一种教学习惯。
对于初中地理的教材内容编排,阿良也很有自己的看法。经过几轮改编,初中地理的教材简直是把学生当傻瓜看,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大都是对一些地区的简单描述,而后就是些无关痛痒的活动和探究,有时候老师希望学生了解的主要区域地理知识和内容书本上反倒都省略了,这让阿良感到上课讲与不讲效果差不多,原因是学生自己看看就明白了,还要教师多讲干什么?这是教材带给阿良的困惑。在阿良眼里,地理既然是一门课程,就应该坚持自己的学科课程特点,而不是越改越象一些简单的科普文章一样,毫无深入研究的价值。
但阿良再怎么有意见,还是要在夹缝里求生存,他只好最大限度地把自己认为的一些有用的地理观点加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通过他的教学,多少能学习一点用地理眼光看世界的爱家爱国情怀。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几行诗句是谁的作品?”说着话的同时,阿良在黑板上板书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几个大字,阿良写的很有行书书法的味道,他是竖着写的,远远看上去很流畅,很有气度。这就是阿良自己的文化自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个优点,去激起学生对于书法美感的强烈感受。为此,他很长一段时间去研究了粉笔书法的书写。
“老师,这是清代著名政治家林则徐说的,我们在历史课上学过了。”一位看上去很文静的小女生回答了阿良的提问。
“你回答很好,但老师今天要讲的地理区域就和我们这位铁骨铮铮的林则徐有关系。 ”阿良一边让回答问题的女学生坐下,一边和学生们讲道。
“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这俩句话所包含的意思呢?知道的同学请举手。”阿良环顾了班里的同学问道。
“我来!我来!一位胖乎乎的小男生站起来和阿良说道:他的含义就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接吗?”
“你回答非常好,看来语文老师讲的不错,同学们都记住了学会了,但地理老师今天要强调的是:是什么样的土壤和环境培养了林则徐这样伟大的爱国爱家的高尚情怀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好好研究一下这节课的地理知识内容。”说着话,阿良指导同学们开始了《南方地区》的学习。
这些都是阿良上课的一些点点滴滴,但就是这样的教学设计,让阿良在自己普通的地理教学课堂阵地上,给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一个爱家爱国的思想教育,培养了学生们比较正面的家国情怀。类似这样的教学环节还有很多,一方面阿良通过认真准备,提升了自己的思想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认真教学,培育了学生们树立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怀,这或许就是阿良努力工作的意义所在啊!
“下边这一节《西北地区》教学内容,也和我国清代一位著名爱国人物有关。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啊?”这是阿良在另外一节课上的开头设计。
看着学生期待的眼光,阿良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六个字“左公柳、荒漠化”。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说老师黑板上写的这六个字的意思?”阿良对着坐在课堂里的一班学生说道。
“左公在沙漠里种的柳树!”一位看上去比较调皮的学生大声地说道。
“肯定是治理沙漠才栽培的柳树。”也有同学开始窃窃私语。
“应该是有种柳树叫左公柳,有个地方变成荒漠了。不是老师曾经说过,所谓‘化’就是过程或者进程的意思吗? ”一位文质彬彬的女生说道。
看着同学们的议论,阿良知道,大家已经被他的提问激发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位女同学讲的很好,我们今天我们要讲的地理知识内容就与一个著名爱国人物左宗棠的故事有关。”阿良指着刚才讨论问题的那位女生说道。
于是,阿良给同学们介绍起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爱国故事。他说道:“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清代晚期著名儒将。据传,十九世纪下半叶他为收复新疆而率领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寥无生气,而士兵又大多水土不服,左公遂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其用意在于,一是巩固路基,二是防风固沙,三是限戎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凉。凡是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后来人们便将左宗棠和部属所植柳树,称为‘左公柳’。”
“同学们,通过老师的介绍,你觉得通过‘左公柳’的故事,我们能够得到点什么体会呢?“阿良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左公是个爱国的人。他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学生怯怯地说道。
“很好,这个回答很准确,看来我们这位学生也是个可造之材啊!”阿良指着坐在学生中间一位戴着眼睛的男同学说道。
“其实,老师要给同学们传递的就是三个意思:一个是爱国的思想;一个是环境保护的思想;再一个就是生存至上的思想。前两个思想都是为了最后一个目标去的。”
接下来,阿良开启了又一堂引导学生提升自己情操修养的心灵旅程。
通过将近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活动,阿良一直坚持‘育人先育心’的思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他教过的学生中,能树立起一种积极上进,朝气蓬勃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们拥有阳光的心态。他的这个做法和想法,也得到了宿舍里的其他几位同事的理解和认同。
当然,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大多是在吃过晚饭后的聚会时候,大家一边看电视里的新闻联播,一边交流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新民给他们这个聚会起了个名字,叫“晚会”。
“好久没有和你说说学生教育上的事情了。”阿良和新民说道。
“平常天天忙着上课、批改作业、抓差生课余辅导上了,哪还有心思考虑其它事情啊!”王建平在旁边说道。
“我们三个外语教师忙成狗了。”张卫国看着胡亮平笑着说道。
“你们是忙并快乐着啊!”阿良在旁边打趣说。
“不求别的,只求学生成绩能够有所进步就知足了。”刘兴华也说道。
“兴华你这要求也太低了点吧!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要靠语文老师引导啊!”新民对兴华说道。
“讲到德育,班主任的教育才是最主要的环节啊!”东学看着几位班主任说道。
“讲到教育学生一块儿,我觉得我们几个还是很有必要讨论讨论。所谓‘理越辩越明,道越讲越清’嘛!”阿良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
“平时教学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你们主课主要精力是侧重知识的传授,而我们副科老师上课则主要侧重课堂管理。这里的原因我的和大家请教请教。”阿良继续和大家说道。
“讲到学校振兴,我们必须必须要培养一批批、一届届有情怀、有眼光、有理想、有追求的学生才可能实现。”新民也说出了他的看法。
“大家有没有想到,结合我们自己的受教育经历,我发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始终是‘理论加理论’的不断说教,缺少了一个关键的实践环节。我们所学的东西好些就是完全是靠记忆继承的,而没有靠动手实践去加以运用。比如,我们都知道电磁理论,但很少有学生去动手能制作一个装置,来进行磁电的转化,我觉得我们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也和这个教育的不足有关系。”阿良继续说道。
“你这个想法很独特,确实是的,我们都在物理里边学过这些东西,但没有谁会去真正地鼓捣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发电装置。也就是我们缺少一个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和产品的操作实验平台。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工业文明能够进行好多科技创新的缘故吧!而我们的教育,太注重了理论的学习和考察,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刘兴华在旁边也说出了他的看法。
“不过我觉得创新之类的事情,这是大学生们该做的事情,义务教育阶段就是要注重学生情操和品行的培养。若果说我们创新能力不足,我觉得一个是我们工业起步晚,其实好多有用的发明创造,都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被发现的。假如我们工业化完全实现,中国日后的创新会领导全球的。但眼下的关键,我们是要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培养好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就够了。”阿良还是把眼下他觉得学校教育的重点回归到了培养学生的修养和情操上来。
“我们毕竟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也才只有十多岁,教育的主要内容还是要坚持俩个大方向,一个是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二一个就是注意学生品行的培养。我们现在打的是学生未来成长的基础。我在平常教学中就是坚持这俩个方面的培养的。”王建平在旁边也说了他的看法和做法。
“我们现在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教育苗头,就是在学生理想教育这一块,有时候太急功近利。一味地强调各类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引导。所以,我们的学生很难在家里或者社会上抵制或者辨识一些消极思想的不良影响。比如一些学生非常现实的金钱观,处世观等等。”新民说道。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就是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上,不应该一味地按照教学成绩来考评,平均分多考一分往往奖金相差很大,这是很不合理的一种考评机制,他逼着老师们去急功近利,去想尽办法去让学生做习题练习题,一切只为着最后能够多考几分。这就失去了教育的本真----教人求真,教人上进,教人奋斗 ,教人内心光明。”阿良在旁边说道。
“估计这个教育唯分数考评的短板,今后还要大行其道,因为,没有更好的评价机制能够摆平奖金对人心的影响啊!”刘兴华给出了他的看法。
“做领导的,更是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观念,谁考得好,谁就是教的好!”胡亮平说道。
“我们这么多的观点,都讲成散文了,但是我们说话的观点没有变,形散而神不散,就是一个主旨,我们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培养优秀的,积极的,上进的学生群体。别人怎么做,我们管不到,但我们这几位老师我觉得应该在学校教育上进行一些大胆的创新和改革。”新民最后也是有感而发地建议到。
“反正大家除了在教学上有方外,在学生教育上也要有方。”阿良说了自己的希望。
“时间不早了,同志们回去睡觉吧,不过要记住阿良说的‘两个有方’思想啊,我看值得我们进行探究和推广。”最后,新民对说的起劲的几位下了逐客令。
于是,大家一起散去,宿舍里灯光熄灭,传来了阿良呼噜噜的鼾声。对面床上的新民不得不用耳塞塞住了自己的耳孔。而夜空里,几颗星星闪亮地眨巴着眼睛,为他们新奇的教学想法不停地点着赞!
当然阿良依旧是留诗纪念。
树人立德
树人理应先立德, 百年英才方堪用。
师道也要求创新, 培育新生向光明。
但求抛却钱箍咒, 评价机制显温情。
齐心协力同奋进,教育事业必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