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龟儿闲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3章 政府大院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海运第一次与秦丽娜见面,据他回忆,是在上大学的前一年的暑假。

    那时他在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读书,他爹那个时候已经从村书记的岗位上下来,被调到了乡政府工作,也没什么具体职位。爹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没有学历,只有初中学历的老爸靠着能说会道(老王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失了老爸的真传)和写的一手好文章。爹从乡通讯员做起,后来被委派到村里当书记,当书记期间,他又属于那种所谓的激进改革派,在村里大搞乡镇企业,把一个工业几乎为0的落后乡村两三年时间就弄起来十几家乡镇企业。而且,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很多村里的农户也搞起了养鸡场、板材厂、五金加工作坊什么的,到他离任时大大小小的乡镇企业加个体工商户有三十多家。爹在村里做书记的五年总起来说还算是很有成就的,但由于他们王家在当地村上属于那种小门小户,这样的小家族里出来的人要想长期执掌村子的一把手,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些矛盾其实从他下来当村书记第一天就埋下来了,最大的矛盾就是书记与村长的矛盾,而且是不可调和的。后来乡里和稀泥,见没办法调和,只能牺牲根基不深的老爹了,就把他又调回了乡里,因为他没有学历,所以在乡里不属于正式编制的员工,打个比喻,就相当于在乡里打工的农民。

    那年暑假,一天他在家里呆着没事,娘好像是让他去乡里找他爹拿个什么东西,还是办个什么事,这具体细节他已经忘了,于是他就来到了乡里。那时的乡政府在村东头的十字路口,很大的一个院子,院子里建着像学校宿舍似的一排一排那种青砖砌的平房,这些平房既做办公室,也做人员的宿舍。

    虽然,乡政府离家也就500米远,但老王记得,当年爹是经常住在乡里的,很少回家住。当然,说起原因,有的时候说是要值班,有的时候说是什么办事,具体什么原因老王那时候小也不完全清楚,估计爹是心理上有疙瘩,毕竟当了几年村支书,也为村里做了不小的贡献,结果被人家拱走了,多少心理上会有些不舒服,不愿意经常回到位于村里的那个家住,也是有可能。

    海运到了老爹办公室兼宿舍,宿舍里很简陋,靠后窗下摆着一张土黄色的桌子,椅子也是土黄色的,那个年代的人们好像什么都喜欢用这种土黄色。桌子上摆着《半月谈》、《红旗》之类的杂志,屋子很小,进门右手边靠墙摆着一张单人床,铺着被褥,靠右手门内侧是个洗脸盆架,这种架子也是那个年代的标配,到现在老家的屋里也还是那个几乎全部生锈了但仍矗立在那里坚守岗位的脸盆架。

    海运闲着没事,随手翻了几页《半月谈》,这种杂志没什么意思,没什么有意思的内容,都是一些什么祖国江山一片红之类的新闻,有点八股文的味道。

    这时院子里好像有女孩子的说话声,他探出头去,一个一袭羽白色连衣裙的女孩子从远处往这个方向走来,后面跟着个中年男人。那个男的海运认识,叫秦敏,是乡政府的小车司机,他曾经跟着老爹蹭过他的车,那是一辆老式的桑塔纳(当然,当年肯定是新款的桑塔纳),是乡里唯一的一台公务用车,他一直管他叫敏叔。两个人边走边说话,女孩子不太像村里的孩子,皮肤好白,虽然离的还远看不清长相,但应该是很美的女孩子,听传到耳朵里的她说话的声音就知道,很清脆,用什么来比喻呢?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种百灵鸟的叫声,当时的王海运也只是猜测,因为他压根就没听过百灵鸟怎么个叫法,反正很好听的样子。而且,他们好像说的是普通话,那个年代,在这样的乡政府里,除了敏叔这样的外地人会说普通话外,大家都是说家乡话,家乡话在老王的印象里总觉得太土。是的,敏叔不是这边本乡本土的,好像听爹说起过,他是北边宝定市那弯儿的,具体什么地方,老王当时也说不清楚,因为长这么大,他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去县城读高中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