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近年末,万历十年就要过去了。京城又下了一场雪,上一场雪冻死的饥民尸骨早已被顺天府的兵丁清理到了城外,还剩下一些活着的怕也要被清理了。但这些并不是京城里的主流,京城是繁华的,当然了也有些善人关注他们,就如京城的李家。
李家是勋贵,虽只是小小的伯爵但也继承了百余年,到了李明楼这一时期最是鼎盛,李明楼的父亲李常凤官至兵部兵部左侍郎,其大哥李明远不久前也因平叛有功升为指挥同知,二哥李明山也在去年的恩科中了举人。祖母信佛,便认为这是佛祖保佑要多行善事,便派小孙子李明楼到街上施粥。无他长兄仍戍边在外,二哥还在备战科举,只有明楼空闲。
李明楼也是两月前回来的,他从小身子弱,险些夭折,父亲便将他交给了自己的至交好友,也就是现在李明楼的师傅李半天,李半天是一个镖师,手底下的功夫更是一绝,明楼便也跟着他走南闯北,练了一身武艺。李半天有一个师弟,名叫古泾源,精通暗器身法,便是月明楼的主人,明楼也在他手下学了好些年,大了一些才跟着师傅走镖。
施粥的地方便在月明楼对面,而李明楼呢,正在月明楼上喝着小酒看着下面的景象。
“少爷,老夫人让您亲自盯着,你怎么还在这喝酒呢?庙里的高僧说了要亲自施粥,不然善缘便要被别人分走了去。”这是李明楼的贴身丫鬟,大自己三岁,明楼总叫她晴儿,说实话明楼还是有些怕他的,因为师娘交了她好些功夫。
“晴儿姐,你可别跟老太太说。”明楼不想下去挨冻,便哀求晴儿。
晴儿也不作声,坐在一旁的凳子上,显然她也不想挨冻。
京城的冬天显然比去年冷了许多,万历十年对于李家是福年,对于大明便没那么幸运了。先是杭州的兵变,后是宁夏士兵起事,后来杭州又民变了。不过这对于大明来说都是小事,只有一件事对大明是一记重击,那个以一己之力支撑大明的首辅逝世了。现在的申首辅显然是个和稀泥的,一鞭法也渐渐废除了,人逝法消啊。这些明楼本是不关心的,奈何二哥总在自己耳边叨叨,好不容易从老太太那得了个差事出来清静清静。
雪下了两天了仍未见停,粥棚内散发的热气让人心中一暖,棚外的饥民早已衣衫褴褛,塞了多少稻草没人知道,周围的兵丁熟练驱赶的人群,
富人家是不缺粮食的,可能烧火的木柴总是不够用。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施粥,可以换来邻里一声大善人,让老太太高兴一个冬天,在李家全体看来是很值得,只是今年的饥民总要多些。听说是西山大饥,但朝廷早已播下钱粮赈灾
大明好像久年失修老屋,那个勤奋的砖瓦匠也倒下了,这座房子还能住多久,没人关心,朱门酒肉,路有死骨。
但李明楼显然不会考虑,一个弱冠少年正在欣赏京城的雪景,青砖灰瓦的恢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