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离开了两仪殿,马上就来到了天牢。
“承乾、李佑,事情已经很严重了,你们要赶紧去向你们的父皇认错。你们在外面搞的那些事情,我也都知道了,赶紧派人去通知他们取消,不要让事态继续扩大下去了。”长孙皇后忧心忡忡地说道。
“母后,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这件事儿必须坚持下去。”李承乾说道。
“傻孩子,你们真是不知轻重,事情已经不是像你们想象的那样了,你们的父皇已经真的生气了。他……总之事情已经很严重了。”长孙皇后也不能说李世民对他们已经起了杀心,她也只能说到这种程度。一边是丈夫,一边是儿子,她真的是十分为难。
李承乾说道:“母后,这件事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儿臣已经无法退缩了,除非父皇将李泰赶出长安,永不叙用。”
长孙皇后看到李承乾仍然还在纠缠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已经大祸临头了,她急切地说道:“你呀,我怎么跟你说呢,事情已经非常严重了,严重到早已经超出了你的想象,我这么说你还不明白吗?”
李佑说道:“母后,您别着急,所有的事情我们都已经清楚了。”
对于李佑,长孙皇后还是十分信任的,此刻她听到李佑这样说,心中更加害怕了起来。
这么多年来,李佑在长孙皇后的心目中树立了一个完美的晚辈形象,对于他的聪明才智深深信服。
此刻,看到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似乎已经洞悉了李世民的图谋,并且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样就更加可怕了,这是要跟李世民刀兵相见了。
长孙皇后吓坏了,她似乎已经看到血淋淋的宣武门事变即将重演了。
她急忙说道:“李承乾、李佑,你们千万不能做傻事儿啊!有什么事情跟你父皇好好商量。”
李承乾坚定地说道:“不达到儿臣的要求,此事绝无商量的余地。”
长孙皇后说道:“为了一个李泰值得吗?”
李承乾说道:“这话要去问父皇,为了一个李泰是否值得。”
长孙皇后欲哭无泪了。
她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承乾、李佑,我已经跟你们的父皇说好了,你们当面谈一下,我也在场,帮助你们调和,行吗?”
李佑不想让长孙皇后着急,他说道:“母后,要跟父皇见面可以,但是要等到今晚八点以后。”
长孙皇后不知道他们在等什么,可是她知道李佑既然这样说,必然有他们的理由。她果断的说道:“好,这件事情就说定了,我马上去见你们的父皇。”
说完,她急匆匆地离开了天牢。
李承乾和李佑在等魏征等人送来李泰的罪证,他们也决定再给李世民最后一次机会。
正如李靖分析的那样,李承乾和李佑之所以敢继续留在天牢里,的确是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此时,在监门卫大将军成宿、百骑司副总管周攀和已经被收买了的天牢的狱丞、司狱等人的帮助下,一个加强分队的50名飞虎军精锐已经秘密进入了天牢。
成宿在皇宫也秘密安排了1000名监门卫的亲信士兵,东宫在张玄素的安排下,秘密安排了1500名士兵,随时可以打进天牢,救出李承乾和李佑。
在外面,飞虎军的副统领侯成和高通等人,已经接到了命令,一旦皇宫打响,马上消灭千牛卫的主力,控制全城。
(ex){}&/ 长孙皇后请求到时候她也在场,李世民也答应了。
长孙皇后心中宽慰了许多。
李世民为什么答应的这么痛快呢?因为千牛卫大将军马林会在晚上八点去接管飞虎军。只要控制了飞虎军,李世民绝对的胜券在握,他这时候就开始动手,开始收拾李承乾和李佑了。
李世民现在也没有想好最后该如何处置李承乾和李佑,他要看李承乾和李佑在错误的道路上会走多远,然后再决定对他们的处置。
可是无论如何处置,也要等到他完全掌控了局面以后再说。
此时已经是下午6点了,李世民离开了两仪殿,回到了帝寝。
李泰对于外面的局势也不是很清楚,他身边的人不是自己人,都是李世民的亲信,也可能有别人安插的人,他也不敢问,担心自己说话不慎,传到别人的耳朵里面。
这时,一个内侍过来传他去跟李世民一起用晚膳。
在帝寝的餐厅里,李泰见到李世民后,就注意观察他的表情,他看到李世民面带微笑,似乎还有些亢奋。
李泰知道这是李世民已经做出了重大的抉择,并且已经胜券在握的表现,这种神情李泰再熟悉不过了。
此时,还有什么事情能够让李世民有这样的感觉呢?不用问,李世民一定是针对李承乾和李佑来的,这就说明李世民要对李承乾和李佑动手了。
李泰极其聪明,他知道即使用的那些包括苦肉计在内的手段,起到了作用,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只要搞垮了李承乾和李佑,自己真正出头的日子就来了。
不过,这些心思是决不能摆在脸上的,李泰小心翼翼的陪着李世民用膳。
李世民真的有些亢奋,自从玄武门事变之后,他也经历了无数的大风大浪,可是已经好久没有这样刺激的感觉了。
李世民是大丈夫、大将军,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是一个铮铮铁骨的好男儿,他不惧怕挑战,内心深处甚至渴望挑战。李承乾和李佑等人发动的这场挑战,竟然令他有些兴奋不已。
晚膳期间,李世民谈笑风生,甚至吟诗一首: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好诗,父皇此诗气势恢宏,意境高远,乃大唐少有之佳作。
父皇您在诗中说,您继承周文王的事业,遵循他的先例、并借鉴古代帝王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来治理国家,此乃是您的谦虚之词,其实您的功业早已经远超了这些古代贤明的帝王。
春天来临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样沐浴在春风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样绽蕊怒放。我想渡过巨大的河流到达彼岸……”
李泰不愧是李世民的知己,他恰如其分地理解了李世民在诗中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
李世民跟李泰侃侃而谈,等待着决战时刻的来临。
长安的冬季,天色很早就已经暗淡了,家家户户开始点灯,长安城灯火通明,祥和宁静。
晚上7点,魏征、阎立本和高贺年夫妇一起来到了天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