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抽个美女打江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五十六章 新令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天才本站地址:

    s:/最快更新!!

    大梁,蓬莱,海边。

    正值深冬,天气大抵阴霾,且位于海边,难免寒风冷冽。

    仍旧是这么个地方,周少瑜再一次的发起了呆,只不过这一会左右都多了人陪。然而心情,却没有想像中的好。

    左右自然便是杨玉环与李腾空了,虽然人是给顺利带回来,但回想一番,周少瑜也是久久无法言语。

    先说周少瑜自身,其实到后来有些魔怔了,固然对杨玉环有好感,勾搭她离开也是理所当然,但后来更像是憋着一口气,非得成功才行,以至于种种手段有些失了本心。

    明明一直认为杨玉环是被逼无奈可怜的那位不是么?然而自己的做法又能好到哪去,不一样让杨玉环感受到那么多绝望煎熬。

    再说结局,周少瑜有些迷茫。

    史书有载,开元二十年,公元737年,武惠妃惊吓而死。说的是因为她害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之后一直噩梦缠身,最终受惊而死。

    此说法固然不可信,但的的确确是死于737年的十二月。这也是周少瑜亲身所确定的。然而死法……

    呵……周少瑜冷笑一声,拳头紧了紧,又再次放开来。

    随着时间推移,武惠妃的身子骨的确直转而下,愈发的熬不住,看起来随时都可能病逝一般。然而事实却是,待进入十一月,武惠妃的头疾终于有所好转,到了十一月末,除了偶有头疾发作抱恙,并无太多困扰,而进入十二月,基本已无大碍。

    然而武惠妃还是死了,传出来的病因,头疾。

    随后李隆基悲痛欲绝,追赠皇后之位,谥曰贞顺皇后,葬于敬陵,并立庙祭祀。

    看起来,一切没有毛病。

    武惠妃以同样的手段,以威胁杨家人胁迫杨玉环配合,相比起李隆基暂且只是口头,那么武惠妃的实际手段让人不得不退缩。

    那一段时间,弘农杨氏的感觉就仿佛天都塌下来了,似乎全世界都在与他们为敌,罢官的罢官,被贬的被贬,乃至于还有流放之人。

    那时候自认将死的武惠妃压根不由余力,只为了给李瑁扫除一切障碍,总归,杨玉环绝不能留。哪怕因此惹了李隆基,也顾不得许多,只要不会影响李瑁太多即可。

    这时候杨玉环已经被放到了绣岭宫,名义是给窦太后祈福,总归隔了长安一段距离,杨玉环无权无势无人,自不知晓发生了什么,直到杨家被逼无奈,只能选择妥协秘密派人来劝,才知道李隆基没啥动作,但武惠妃却动手了。

    放走?谁也不会那么好心,至多只会作成放手的假象,实际上,却是直接要杨玉环的命,而且还得是杨玉环自己了断。

    彻底没了退路的杨玉环已然心死,然而却被周少瑜偷梁换柱给救了出来。

    那一日清晨,众人只远远的看见,最喜红色的杨玉环穿着她的大红衣裳立于崖边,一跃而下,尸骨不存,无论怎么寻找都找不到踪迹。

    这也是肯定的,说穿了,也就是个类似提线木偶一样的东西,随后还被周少瑜第一时间收回。以距离而论,实质上没人看清那到底是不是个人。

    再之后便有了说法,窦太后被埋骨于崤山,甚为凄苦,杨玉环这是与窦太后作伴去了。

    然而谁也不知道的是,伤势痊愈大半的李隆基,在那一日正好秘密出宫,准备前往绣岭宫探望一番。

    武惠妃的所作所为,李隆基一清二楚,然而他并没阻止。作为花中老手,他当然也晓得趁虚而入的道理,很显然现在杨玉环便是最脆弱的时候,固然以威胁的手段能让杨玉环老实,但总归得不到更多,而李隆基是身心两样都想要。

    这时候亲自过去安慰,并保证善待杨家云云,即便杨玉环仍旧有所怨恨,但在无所选择之下,也照样会生出几分感激。谁让杨玉环已经无所依靠了呢?

    然而也就是这一日,杨玉环居然跳崖再也不见?

    (ex){}&/  周少瑜看的眉头大皱,委实没想到高玉瑶的水师居然能发展的这么快,且莫说人家指不定还有一些船队不曾到来,就算全在这儿,这规模也够唬人的。

    反观自家的水师……虽然周少瑜也不确定周三山那边如今的情况,但肯定是比不得大梁水师的。至于潭州水师,那才组建多久,离真正战力成型还早得很,且那是江河水师,并非大海,区别也是不小的。

    “纵横大海啊……”看着浩荡的船队,周少瑜感叹一声,这也是男人的梦之一,不是么。

    在蓬莱万民的瞩目下,高玉瑶凯旋而归,此行的经过,高玉瑶姑且还算满意。谁都知道冬日不利作战,海上尤为如此。而在此时都能做到一切顺利进行远洋补给持续作战,那么换个时间,只会做得更好。而整个过程中,自然也少不得多了许多记录,发现许多缺陷,只要之后一一整改,可以预见,大梁水师的作战能力将再上一个台面。

    船队并没有直接靠岸,而是在近海的海面上进行了一场相对简单的演练以壮声威,这也让周少瑜有了个更直观的了解,不管如何,南越攻略,必须要加快了。

    待了几日,周少瑜便带着二女往西赶路,准备先回并州。尚在半路,已经回到历城的高玉瑶便颁布了新令,此令一出,举国沸腾!

    整个大梁的制度,于中央实行的是六部制,并设有宰相。而地方,只是进行简单的架构,只有州、府、县三级。而府与县之间的差别其实并不大,能称府的,便是州衙所在,除了城大些,人多些,繁华些,品级高上一些,其实也没多大差别。

    就拿潭州为例,整个潭州一府七县,换算成主官官职,便是一个知府,七个知县,外加潭州主官知州,统共也就九个人。或许像豫州这般的大州划县要多些,可那也只有十多个。

    换算下来,整个大梁全境,所有主官加起来也不过只是过百。

    如此的结果便是,若主官清廉负责给力,那么地方上的政治也更加清明,毕竟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知县,其管辖也非凡广。但一旦糜烂起来,也愈发的迅速。当然了,因为官相对少,真下狠心整顿,相对也容易一些。

    对比一下唐朝就知道,唐朝贞观年间,全国有多少个县?一千五百多个!

    总之在大梁,此种划分颇有些奇葩,都城任职的官员,远比地方上要多得多。

    而高玉瑶新令,便是将地界重新划分,知州维持不变,州以下原本的县改为郡,而郡往下,在划分数个县出来。此举能更高效的推行政令,提高行政效率,很少再会有那种政令一下,至多只在县城推行,至于此县其他地界乃至城池?说不得一任知县当下来,去都没去过。

    而对于世人而言,意味的是更多的官职!

    果不其然,在此新令之后,高玉瑶再次发出政令,来年春季,开恩科!

    书生士林沸腾了,此举成功邀买人心,尤其寒心子弟,因为谁都知道,高玉瑶已经愈发重视寒门子弟的提拔。

    待周少瑜赶到并州泰原听闻此事,很是沉闷了一下子。

    这么大的事情,显然高玉瑶不只是琢磨了一天两天,固然后来周少瑜跑了,但中途高玉瑶也有别的事情要忙,结果呢,周少瑜愣是一点没打听出来。

    “大梁要垮?”周少瑜心中苦笑,一旦高玉瑶完成改制,在重视寒门子弟的同时平衡好各大世家,那么高玉瑶等于顺利要买了当世主流阶层,此举只会让高玉瑶的权势更加稳当。而高玉瑶绝对愚钝之辈,在她逐渐高效有用的政令下,哪怕只有半个地盘的大梁,其散发的实力怕是比以往整个大梁还要强。

    “要么,去把高玉瑶宰了?”周少瑜甚至心想。随即一个白眼鄙视一下自己,前不久还鄙视了李隆基来着,完事自己也要做类似的人不成。

    而且,当真顺顺当当得了天下,反而没啥意思了,不是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