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抽个美女打江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彷徨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唐朝,历代皇帝都在想办法尽可能削弱世家阀门的影响。皇权与世家,这二者之间很多方面上都是对立的。

    没有朝代是不想中央集权的,也没有世家是不以家为先的,这基本的矛盾也就早就了二者的明争暗斗。

    而想要削弱世家,那么最直接的法子便是提拔重用寒门出身的子弟。因为他们基本上和世家不会太对头。

    然而世家会坐以待毙任由皇帝‘胡作非为’?当然是要反抗的。是以每一次科举,便是皇权与世家,乃至于寒门的斗争。

    那么咱们的诗圣杜甫算是哪一方呢?

    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嗯,这位和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兄弟关系挺密切,而最后流放峰州,也就是越南去了。此外,杜甫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如此看来,杜家虽比不得当世一流家族,但绝对不差,至少家中是极为富裕的。不仅如此,杜甫的生母崔氏,乃是出自于清河崔氏,这可是七宗五姓之一的存在。若时间线往后,杜甫的妻子杨氏,则出自于弘农杨氏!是了,就是杨玉环他们家,只不过不是一支的罢了。

    是以综上所述,无论怎么看,杜甫都应当算是世家一流,而并非寒门。

    然而事实上,此次来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杜甫最终是落榜的,不仅如此,杜甫一生都没受到重用,真正的第一份官职,都已经是此时的二十年之后,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芝麻大点的官儿,就是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和杜甫的文采一点都不相符。

    而这时候,杜甫都已经四十多岁了。明明好歹他老爹还做到了兖州司马这等要职,为何他就这么惨?

    真若说原因却也简单,自然不是因为才华不够咯。一来是时运不济,权相李林甫因为各种原因要挡道,当然了,这不只是针对他一人而已。二来么,便是先前说的争斗了。

    整个唐朝,就入仕途径而言唐代宰相登进士的共149人,其中寒门为57人,剩余92人全为世家。而举明经和其他科的共34人,其中世家22人,寒门12人。

    这绝对是世家占优的,尤其到了唐朝后期更是如此。

    就这,还是在皇权想办法压制平衡之下的结果,由此可见世家的影响力。

    然而为啥杜甫就没捞着好处呢?谁让他不上不下呢。

    说是世家,实际上却没那般家大业大,说是寒门,那就更算不上了。

    如果是世家重要人物,比如七宗五姓嫡出,这基本上就是皇帝也会睁只眼闭只眼不好阻挡,可这般不上不下的世家,不打压你打压谁?

    说是说杜甫献赋,得李隆基赏识,然而也不过如此罢了,真要重要,那就不是待制在集贤院,以参列选序等待候补分配了。

    细想着杜甫的过往,周少瑜心下也是一叹,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杜甫真受重用一展抱负,未必能够成就诗圣之名,要知道这家伙单是流传于后世的诗歌就有一千五百多首,天知道中间又有多少失传的?

    而且,杜甫真登上高位,后世又是否真有那么好的评价?说到底,他也是世家一员,当真有事的时候,仍旧会以家为先。

    杜甫如今不过二十三四,尚未娶亲,迎娶弘农杨氏那是在三十岁的时候,还早着呢。可以说,现在的杜甫看起来还是稍显稚嫩。可再稚嫩那也比周少瑜强啊,谁让周少瑜模样就是一副弱冠味道的大少年模样。

    偏生还一口一个‘子美贤弟’,哪怕知晓有些人天生面嫩,杜甫也是不习惯的很。

    莫看年岁还不大,却也已经出游过,去过山东,去过江南,也算开阔了几番眼界。可仍旧还是稚嫩了,压根没可能是周少瑜这老狐狸的对手,轻轻松松就给唬住。

    哪哪哪风光景色如何,哪哪哪又是如何风土人情,那说的叫一个头头是道,年轻人嘛,总归是向往看一看外边的世界不是,听的如痴如醉。

    (ex){}&/  左等右等,杨玉环总算第一次被召见了。

    李隆基以了解祈福为名义召见杨玉环,询问其可否有真心为窦太后祈福。这只是个由头,实际上就是有点心痒难耐的,就算暂且不能动,看看也是好的么,顺道关切几句,刷一丢丢好感不是。

    杨玉环入宫的时间并不长,看起来似乎只是寻常的召见,并无特别之处,然而杨玉环仔细回想,无论怎么看,都觉得李隆基那双眼睛未免火热过头。可她也无法确定,毕竟对方是皇帝,断没有一直盯着人家看的道理,大多时候都只能是低着头,偶有一撇,也看不那么真切。

    基本上还没有太大的疑心,怎么说她也是儿媳不是?相比起这事,杨玉环更关心的,是另外一件,虽然此事并不发生在她的身上,却会与她的未来有关。

    咸宜公主乃是李瑁的姐姐,都是武惠妃所生,其驸马名为杨洄,乃是武惠妃妥妥的狗腿子,这家伙啥都没干,专门盯着太子李瑛,一旦有错,立刻汇报给武惠妃。

    就在前不久,掌握些许证据的武惠妃告状,说太子李瑛结党营私,且难以容她母子,李隆基大怒,欲废,但张九龄为首的官吏强烈反对废黜太子,此事也最终作罢,看起来一切回归风平浪静。

    然而聪明人都知道,武惠妃窥觑的到底是什么。

    争太子?输赢之分的差距可不止一星半点,杨玉环并非什么野心之人,相比起将来能不能做母仪天下的皇后,更关系以后能不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然而她也没得选,作为寿王妃,立场天生已定,无法更改。至少在她自己看来,就是这样子。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杨玉环也愈发不安了。

    太子之争已经愈来愈烈,无论是武惠妃还是寿王李瑁,目前都专注于这件事,毕竟容不得他们有任何半分的差错。

    也正借着这个机会,李隆基开始隔三差五召见杨玉环,并且每次都是以窦太后为由,甚至好几回还亲自前往道观,名为祈福,实际就是为了见杨玉环。

    理由恰当,在这紧要关头,武惠妃便是觉得哪里不妥,也只会暂且忍耐,只要能让李瑁顺利坐上太子之位,一个女人而已,大不了便换了。何况李隆基未必真是那意思呢?

    可对于杨玉环而言,却是愈发惶恐了。

    杨玉环绝对是很敏感的,不然当初周少瑜装扮成马夫之事也不会成为他给自己挖的坑。一次两次还好,次数一多,便是再蠢笨,杨玉环也发觉不对了,好些次看似无意的想要抓握其手,都被杨玉环不动声色的躲了过去,只是,随着次数增多,李隆基已经表现的愈发直接起来。

    惊恐,彷徨,又不知向何人述说。

    至于好闺蜜李腾空?杨玉环也发现了,若是召见她入宫还罢,可如果是李隆基亲自前来,那么在来之前,李腾空势必会被支走,而叫走李腾空的,便是她的父亲李林甫。

    很显然,李林甫是知道这件事的,并且是为帮凶状态。

    这种情况之下,杨玉环便更不可能和李腾空说了,那样子只会让李腾空难做人。

    写了几封书信委婉提及分别叫人送出,一边是给其三叔杨玄璬。另一边则是夫婿李瑁。然而,了无回应。

    孤立无援,委实不知如何是好……大抵就是这么个状态了。

    按理说,这时候周少瑜完全可以出现了,趁虚而入嘛,这时机还不够好么?

    未必!

    莫要忘了,杨玉环对于周少瑜的态度是警惕乃至反感的程度,而眼下杨玉环的状态那可是相当不好,说不得就容易会有一种男人都靠不住,男人都是登徒子的心里。这时候跳出去,闹个不好便是一个更加反感的结局。

    那怎么行?稳妥起见,还是再等等吧。

    不过再等等,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有些事情,可以慢慢谋划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