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品编辑
文学
武则天画像
武则天画像
武则天广涉文史,颇有诗才。曾召文学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有《垂拱集》100卷、《金轮集》10卷,今已佚。 [79][80]另撰有《臣轨》2卷,原书久佚,现有《粤雅堂丛书》本,据日本《佚存丛书》本刊行。
《全唐诗》收录有其诗46首,如《如意娘》、《曳鼎歌》、《唐享昊天乐》(第一至第十二)、《腊日宣诏幸上苑》等。 [93]《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3首、诗序1首。 [80]《全唐文》录有其文4卷。 [94]
书法
武则天除精通史籍诗文之外,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武则天当年曾以飞白书把大臣姓名写出来赐给他们,有大臣就上表说:“蒙恩作飞白书,题臣等名字垂赐,跪呈宝贶,仰戴琼文,如批七曜之图,似发五神之检。冠六文而首出,掩八体而孤骞……钟繇竭力而难比,伯英绝筋而不逮。则知乃神乃圣,包众智而同归;多才多艺,总群芳而兼善。”武则天的书法造诣于此可见一斑。
武则天《升仙太子碑》
武则天《升仙太子碑》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碑文表面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笔法婉约流畅,意态纵横。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飞白体”书就,笔划中丝丝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书和草书相间,接近章草书体。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唐代书法名家薛稷、钟绍京之手。历代书法爱好者都视《升仙太子碑》为书法艺术珍品。此碑书体极草,多用侧锋,尚存一定古雅之气。
北宋《宣和书谱》称:“武后本喜作字,初得晋王导十世孙王方庆者家藏祖父二十八人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其行骎骎稍能,有丈夫胜气。”传世书迹有《荐福寺题额》、《崇福寺题额》、《周升仙太子碑》等。《宣和书谱》又称宋时御府藏有武则天的《夜宴诗》。但这些墨迹至今大都散失。 [64][95]
乐舞
武则天酷爱诗歌乐舞,称帝后,她御撰了大量雅乐作品,如《唐明堂乐章》、《唐大飨拜洛乐章》等,对唐代音乐文化的繁盛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典籍中记载唐历代帝王御制坐、立部伎作品共十四部,其中由武则天创作的占有四首,即《天授乐》、《长寿乐》、《鸟歌万岁乐》、《圣寿乐》等,其数量乃诸位帝王之最。这些御制作品影响广泛,传到日本后被奉为雅乐代代相传,《圣寿乐》又被唐玄宗加以改编并广泛流传。武则天还将内教坊改为云韶府,习雅乐,改制音乐机构,促进宫廷音乐的发展。武则天执政期间是唐代音乐过渡阶段,上承唐初的雅乐,下为唐中期燕乐、俗乐奠定基础。
洛阳明堂模拟演出武则天《神宫大乐》
洛阳明堂模拟演出武则天《神宫大乐》(3张)
武则天为了宣扬政治需要、满足个人享乐,倾力打造了一支宫廷乐队,名为“十万宫廷乐”,后世传为“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其规模之雄伟是历史上罕见的。唐玄宗钦点的三百梨园子弟备受赞誉,与之相比,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自制的《神宫大乐》,舞用九百人,演出于万象神宫之庭, [41]规模宏大,堪称帝王建制宫廷乐队之最。
人物评价编辑
总评
武则天画像、塑像
武则天画像、塑像(9张)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关于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即“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唐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历代评价
崔融: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礼明堂,崇儒太学。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 [96](《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
沈既济: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 [97](《通典》引)
陆贽:后收人心,擢才俊,当时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98](《廿二史札记》引)
李绛:后命官猥多,而开元中名臣多出其选。 [98](《廿二史札记》引)
刘昫:1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俄至无辜被陷,引颈就诛,天地为笼,去将安所?悲夫!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冤。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然犹泛延谠议,时礼正人。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有旨哉! [78](《旧唐书》)2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夺攘神器,秽亵皇居。穷妖白首,降鉴何如。 [78](《旧唐书》)
鲁宗道: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99](《宋史》引)
欧阳修: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 [100](《新唐书》)
司马光: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称职责,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 [101](《资治通鉴》)
洪迈: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而巫蛊之祸,罗织之狱,天下涂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后世闻二武之名,则憎恶之。 [102](《容斋续笔》)
孙承恩:力乘阳刚,才济阴慝。运用四海,驱使百辟。今古大变,宇宙穷凶。虐熖一时,秽名无穷。 [103]
李贽: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藏书》) [104]
赵翼:1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符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98](《廿二史札记》)2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然则区区帷薄不修,固其末节,而知人善任,权不下移,不可谓非女中英主也。 [98](《廿二史札记》)
翟蔼:武氏以一妇人君临天下二十余年,是不比於母后之称制者,而直自帝自王也,此其智有过人者。 [105](《九畹史论》)
岑仲勉: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106](《隋唐史》)
郭沫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107](《咏武则天》)
宋庆龄: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108]
毛: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109]
翦伯赞: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她的作用是积极的……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109](《中国通史纲要》)
崔瑞德:对于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并像男人一样泼辣地实行统治的女人,尽管儒家历史学家都进行恶毒攻击和抱敌对态度,但是武曌显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对政治具有天赋,并且非常善于操纵宫廷的权力结构。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权力,是由于她的杰出的才能、坚毅的决心和识别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无忌惮和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她对敌人和对手表现出的残忍和报复心,这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110](《剑桥中国隋唐史》)
轶事典故编辑
女主武王
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的骨相,一定能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若为女子,前程不可限量,将来必为为天下之主!” [111-112]
贞观(627年-649年)初年,太白金星多次在白昼出现。太史令李淳风占卜说:“女主昌。”这时民间又广传《秘记》之言称“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听说后非常不悦。后来,负责守卫玄武门的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李君羡(籍贯武安)在酒宴上道出自己的小名为“五娘子”,因他的“官邑属县”都带有“武”字,遭到太宗猜忌,最终被下诏诛杀。 [113]
太宗曾私下问李淳风:“《秘记》所言可信吗?”李淳风答:“臣仰观天象,俯察历数,发现此人正在陛下宫中(指武则天),是陛下的妻妾,不出三十年将成为天下之主,把李唐子孙屠杀殆尽,已成定数。”太宗不以为然,说:“把凡是有嫌疑的人统统处死如何?”李淳风答道:“此乃天命,不能违背。未来称王的人杀不了,再杀也只能徒增无辜。况且三十年后此人已老,也许心存善念,祸害小些。现在即便找到并处死她,那么上天或许会降下更为强大的人,那么恐怕陛下子孙将无一幸免。”太宗认为李淳风所言有理,便不再过问此事。 [114]
天授二年(691年),即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李君羡的家属入朝申冤。武则天也认为自己才是“女主武王”,于是追复李君羡的官爵,以礼改葬。 [115]
情诗诉衷情
唐太宗驾崩后,作为才人,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此前,武则天就和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有过感情。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情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到晚年,还常默诵这首诗。
武则天与李治既是夫妻,也是政治伙伴。在李治驾崩后,武则天撰写的祭文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李治合葬。二人的墓是按照合葬墓的规格建造的。 [116]
骨醉王萧
王皇后、萧淑妃被废后,居于别院。一日,唐高宗李治突生想念,便前往探望,看到她们的惨状后,相当不忍。二人请求李治让她们重见天日,并希望将幽禁的别院命名为“回心院”,李治允诺。武则天得知后,即刻下令将她们各杖击一百,断去手足,丢到大酒瓮里,曰:“令二妪骨醉!”萧淑妃大骂:“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自此后,宫中不再养猫。不久,朝廷又改王氏姓为蟒氏,萧氏为枭氏。武则天多次见二人作祟,披发沥血如死时的样貌。后来徙居蓬莱宫,“复见之”,于是“多在洛阳,终身不归长安”。 [19]
创字改名
则天文字
则天文字(5张)
武则天为改革文化,创造了则天文字。部分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而韩国庆州也发现过则天新字的印经 [117]。
武则天称帝前一年,改名为“曌”(zhào)。曌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日月当空”之意。又作“瞾”,取“双目当空”之意。 [2]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大享明堂
明堂既是布政之宫,也是敬神之所,为武则天“至尊所居”,是皇权的象征,大享明堂,是武则天当政时的重要政治活动。武周革命前,武则天五次大享明堂。
武则天与明堂
武则天与明堂(5张)
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九龙捧之。顶部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号“万象神宫”。明堂落成后,“铁凤入云,金龙隐雾”,“去都百余里外,遥望见之”,使得天下百姓云集城外,呼吁入内参观。武则天顺应民心,公开放任百姓参观明堂,但凡参观者都被赐予酒食,揽尽天下民心。自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辛亥,至永昌元年(689年)正月已未,参观活动持续了九日才停止。吐蕃等国听闻明堂建成,纷纷遣使来贺。 [33][118]
从明堂建成,历经武则天称帝,从永昌元年(689年)到长安四年(704年),几乎每年元日、冬至都在明堂大朝大祀,明堂圣殿成为了正殿,成为了她的统治中心。
凤凰来仪
据《资治通鉴》记载,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五日,群臣上言:“有一只凤凰从明堂之上飞出,落在了上阳宫的肃政台梧桐树上。”武则天率众人观看,凤凰看到武则天后便向东南飞去,身后数万朱雀云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离去。看到此景,一个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则天解释道:“凤凰象征的就是神皇您,它飞到肃政台,见到您后才离开,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宝;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们,您如果还是不登基,就是违背天意,朱雀们便不会离开,我们也将长跪不起呀!”在看似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武则天决定“顺应天意”,登基称帝,身后的数万朱雀也果然飞走了。 [35]
其实,这并非真的天降祥瑞,而是武则天为登基而制造的舆论。凤凰是孔雀所扮,“赤雀数万集朝堂”是因为武则天事先派人在朝堂上布满鸟食,掐准时机将数万赤雀从笼中释放,饿了许久的鸟儿见到朝堂上的“饕餮盛宴”,自然久久不肯离去,于是成功制造出了这一出瑞兆。
上苑催花
据《唐诗纪事》记载:天授二年(691年)腊月,即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有些大臣意图谋反,便诈称百花盛开,请武则天驾临上苑(神都苑)赏花。武则天开始时应允此事,但很快便察觉出异图。她将计就计,一气呵成了雄浑壮阔的催花诗《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写完后,武则天将此作为诏书,派遣使者前往上苑宣诏,以告知花神。果不其然,腊日(腊八节)凌晨,名贵花种遍布上苑,一夜之间接连开放。武则天在群臣簇拥下来到了神都苑,在看到苑里百花盛开后,群臣惊诧万分,无不为之折服(群臣咸服其异)。 [119]
唐代民间传记《控鹤监秘记》将此事与牡丹联系起来,加以改编,于是衍生出“武则天怒贬牡丹”一说:武则天在一个雪日饮酒作诗,乘酒兴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齐开绽放,唯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则天,使她下令烧死牡丹。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因为这种洛阳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 [120]
宠幸男宠
《旧唐书》中记载的较为有名的武则天的面首(男宠)有薛怀义、沈南璆、张易之、张昌宗等,他们都是相貌英俊、体格健壮的男人,能够满足武则天的欲望。
武则天的男宠数量很多,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成立了控鹤监。 [121]久视元年(700年)初,她又将控鹤监改为奉震府,由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管理,俨然成为历代皇帝的“三宫六院”,张氏兄弟就像是东西宫的“皇后”、“贵妃”,成为武则天“妃嫔”的总管。
万国颂德
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长寿三年(694年)八月,武三思率领诸国首领请以铜铁铸天枢,立于皇城端门外,籍此铭纪武则天的功德,黜唐颂周。各国君臣聚钱百万亿,买尽天下铜铁。次年四月,天枢建成,高一百五十尺,柱身八面,下层为铁山,中部是用蟠龙、麒麟萦绕的棱柱,顶部为腾云承露盘,上置四龙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及万国元首的名字,武则天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寓意武周居天下中心枢纽,统领万国。 [47][48][122]
无字碑
主词条:无字碑
无字碑
无字碑
无字碑位于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的乾陵(今陕西乾县),整个陵园规制仿照唐京长安城。墓前有两块碑,一块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则天的题词;另一块是武则天的无字墓碑。
关于无字碑的由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几种说法:其一,武则天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其二,武则天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其三,武则天立“无字碑”,功过是非任凭后人评说,是聪明之举。 [123]
亲属成员编辑
家世
始祖:姬武,周平王少子。
武则天雕像、画像
武则天雕像、画像(13张)
八世祖:武念,北魏归义候。
七世祖:武洽,北魏晋阳公。
六世祖:武神龟,北魏祭酒。
五世祖:武克己,北魏大中正、司徒,越王长史。
高祖父:武居常,北齐镇远将军。
曾祖父:武俭,北周永昌王洛议参将。
祖父:武华,隋朝东都丞。
父亲:武士彟,官至荆州都督,武则天称帝后,追封为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
母亲:杨氏,一说名牡丹,号太真(一作贞)夫人,封荣国夫人,九十二岁逝世。
兄弟姐妹
长兄:武元庆
次兄:武元爽
姐姐:武顺,即后来的韩国夫人。死后追封郑国夫人。
妹妹:名不详,嫁郭孝慎。
丈夫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子女
儿子
长子:代王李弘,后立为太子,死后追谥“孝敬皇帝”。
次子:潞王李贤,李弘死后立为太子,死后追谥“章怀太子”。
三子:唐中宗李显
四子:唐睿宗李旦
女儿
长女:安定思公主,早夭,后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
次女:太平公主,名不详,现有人根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义女
安定公主,唐高祖李渊女,武周代唐后改号延安大长公主,赐姓武氏。 [124]
相关争议编辑
武则天的出生年份、地点、本名,史书均无明确记载。《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的逝世时年龄亦不相同,分别反推出的年份是622年、623年、624年。后人关于她出生地的推断亦不相同,常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1、山西并州文水;
2、利州(今四川广元)。其父武士彟曾任利州都督,但此说最大的疑问是武士彟到利州都督任上最早在贞观二年,即628年。因此又有说法认为武则天出生在贞观二年(628年);
3、长安(今陕西西安)。
但无论《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提及的哪个年龄,至少有一点能够确定:武则天出生时,他的父亲在中央任职。 [6]
后世纪念编辑
乾陵
主词条:乾陵
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乾陵
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弘道元年(683年),武则天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神龙二年(706年),武则天葬入乾陵。
乾陵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5-126]
明堂
主词条:明堂
明堂内的武则天纪念活动
明堂内的武则天纪念活动(7张)
明堂为武则天执政期间的宫城正殿,其遗址位于今洛阳市老城区。明堂于垂拱三年(687年)在乾元殿的基础上建立,号“万象神宫”,是武则天皇权的象征。
明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其保护展示工程于2012年4月初步落成。
在明堂展厅内,当地演出团队实景演绎武则天上朝时的盛况;同时对武则天创字改名、登基称帝、开创殿试与武举、大享明堂、嵩山封禅祭等活动进行模型展示;又有科举考试、武举比拼、古装试穿等互动游戏体验,而且研发出售各种武则天相关文创产品等武则天纪念活动。
皇泽寺
主词条:皇泽寺
皇泽寺为武则天的祀庙,
皇泽寺
皇泽寺(8张)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城西嘉陵江畔。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传说武则天死而为神,民间遂为其建庙命名“皇泽”,祈望她的“在天之灵”能泽被乡梓,因而祀庙内一直供奉她的真容像。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皇泽寺都要举行盛大庙会,广元人民要去皇泽寺前乌龙潭一带划舟竞渡、游河湾纪念武后生日。
史料记载编辑
《旧唐书·卷六·本纪第六》 [78]
《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 [100]
《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
艺术形象编辑
文学形象
戏曲
越剧《则天皇帝》
京剧《则天女皇》,亦据越剧《则天皇帝》改编
小说
武则天影视形象
武则天影视形象(12张)
吴门徐昌龄《如意君传》(一名《阃娱情传》)
如莲居士《反唐演义传》(一名《武则天改唐演义》、《异说南唐演义全传》、《反唐女娲镜全传》)
王占君《武则天》
魏子瑜《朱雀门》
林语堂《武则天》
萧让《武则天女皇之路》
蒙曼《蒙曼说唐武则天》(根据央视《百家讲坛》同名讲座讲稿整理润色而成)
王晓磊《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