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流目洛阳城,仙佛令月生。
九月,刚刚入秋的洛阳城景美怡人,时城内云物开之千里,天宫琉璃映之辉煌。远远望去,只瞧见那宫中侍女忙前忙后,像是有什么重要喜事一般。
俄而,天宫城门无论大小,宫女们皆在右侧悬挂佩巾一块。佩巾通体红色,上绣金丝飞鸟。宫女将佩巾悬挂完毕,高宗便率宗室群臣入之太庙内,向李唐先祖念之告文:
伏以
低头焚香,起头拜请。
一来拜请:本厅长生后土、福德尊神、门神护卫、天界仙师,众位神祗,请来降临。
再来拜请:陇西堂上开基始祖考太上老君,请来降临;
三来拜请:文彬世祖李公老大人,梁氏老孺人,请来降临。
今于麟德二年中秋良辰,阳上子孙武氏媚娘生下季女,弄瓦取名令月满月之期,虔备酒礼
裔孙前来拜请,一请承当;二请,二请承当;三请,三请三召。
在天者腾云驾雾,在地者推车驾马,在水者摇船划浆,宫宫需到殿殿通文,迎着香烟到于厅堂座位,一来到左,二来领受,三来开壶、斟酒、酌酒。
众位神祗公太娭太低头食酒起头盖宝,盖宝子孙家下弄瓦满月之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富贵,虔备金纸银钱一大份,红火交化,共烧各领,烧纸焚香。
纸钱脚下,重重盖宝,盖宝保佑裔孙家下:年年添丁弄瓦,月月平安,富贵万年。
小小酒宴不敢久留,进来奉送:天神归天、地神归地、有仙宫者归仙宫、无仙宫者归本位、各归各宫各归本位。
不敢奉送陇西堂上开基始祖考太上老君,历代一脉宗支,退转金炉镇守暮年,香烟伏维,但恩谨当降福,贺喜。
告文念完,高宗即率宗室群臣退出太庙,入之紫微乾元殿。原来,今日正是李令月满月之期,按礼,得予李令月行满月之礼。
时后殿之中,乳母张夫人为李令月轻穿罗衣,罗衣穿上,便抱之交由荣国夫人杨姥姥手上,再由杨姥姥抱入前殿,最后交于武后怀抱,途中随行之左越王李贞、随行之右宫女晴儿,乳母张夫人最前领路。
行至前殿,武后接过李令月,宫女晴儿递上提前所备玉佩一块,交由高宗手中,高宗为李令月戴上玉佩,越王李贞即道:“令月嘉辰,宗室群臣共贺。”话音刚落,宗室诸王排队上前,每人为李令月喂之米饭一粒,食之米饭一粒,越王李贞介绍宗室一人,之后群臣一一上前,越王李贞亦是逐一介绍。宗室群臣介绍完毕,越王李贞又从武后手中抱过李令月,走出乾元殿外,指教李令月认之天地四方,然后回到殿中,交回武后怀抱,最后宗室群臣再上贺礼,礼有沉香山子、如意丝绸、笔墨纸砚等。贺礼送完,工部尚书阎立本亲做贺诗曰:
嘉辰令月美,仙阶柏树荣。
地逢芳节应,时睹圣人生。
月满增祥荚,天长发瑞灵。
南山遥可献,常愿奉皇明。
高宗听完贺诗,龙颜大悦,赞道:“妙,妙,妙不可言,世人只知阎爱卿画技精湛,今日之后阎爱卿之诗亦将传遍天下。”宗室群臣亦是拍手叫绝,阎立本即道:“微臣惶恐,承蒙陛下、诸王及各位同僚谬赞了。”
礼毕,宗室群臣入之宴席,武后抱之李令月,领乳母张夫人、宫女晴儿二人离开乾元殿,返回上阳仙居殿。
遂即,高宗令宫中伶人起舞,宗室群臣共饮美酒,君臣喜乐非常,群臣见高宗龙颜圣悦,纷纷欲借机进谏高宗前往泰山行封禅大典,礼部尚书皇甫常伯谏言道:“自陛下登基后,贤仁圣明,天下归心,后宫祥和,群臣推心,百姓阜安;王土东起高丽,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横山,可谓地大物博,钱粮富裕,文风昌盛。前月中秋,天降祥瑞,樱月于空,陛下喜得公主。天佑我大唐,今再进谏,望陛下‘仙山佛国’,行封禅大典,告之天下,谢成于天。”
刑部尚书刘祥道一看自己心思被好友皇甫常伯捷足先登,心里暗自较劲,自己不能落于后风,于是立马附言道:“禀陛下,连年以来,刑部所判百姓中所获死所刑者不过数十人,今年更是无一人所获一死,偷盗纠纷,多年未闻;上天见我大唐如此大同,赐之祥瑞,陛下喜得令月公主。臣同意礼部尚书皇甫大人所言,望陛下‘仙山佛国’,行封禅大典,告之天下,谢成于天。”
眼看礼部与刑部先回进谏,大理寺卿裴行检难免有些心急,亦附言道:“大理寺中亦无皇室群臣被判,如今都是日日无案。臣同意两位大人所言,望陛下‘仙山佛国’,行封禅大典,告之天下,谢成于天。”
一连下来,朝中大臣皆是谏言行封禅之事,这反而让高宗犯了难,高宗明白这是朝中群臣想要进升了。
宴会结束后,高宗过了宜辉门,行至上阳宫。上阳别宫,丹粉多状,鸯瓦鳞翠,虹梁叠状。横延百堵,高量十丈。出地标图,临流写障,霄倚霞连,屹屹言言。翼太和而耸观,侧宾曜而疏轩。亭台楼阁,飞檐微翘,流水潺潺,绿草如茵,柳叶诗林,一步一景,虽已是九月之秋,宫中花木却宛如春日,更有洛河涧水环绕,谓之:
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
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
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
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
仙居殿外,高宗一脸惆怅,九天美景,无心顾及,园林香径独自徘徊,徘徊数遍之后,高宗方才进殿。一入殿内,高宗先前一脸惆怅瞬间便无,化作满脸欢喜模样。
殿中,武后刚哄那满月的李令月睡去,见高宗强颜满脸欢喜模样,便知其所以然,问道:“陛下又为何事烦恼?” 高宗道:“哪里有什么事,媚娘说笑了。” 武后道:“多年夫妻同床共枕,陛下心思我怎会不知一二。”高宗道:“朕还是瞒不过媚娘慧眼啊。”武后道:“陛下说笑了,夫妻之间,自是心意相通,不知朝中群臣是否又劝陛下行封禅之事?”高宗回道:“媚娘深知朕意,自我大唐开国以来,高祖与太宗无不想泰山封禅,然此举太耗钱财,先皇爱民,最终放弃打算。朕又何尝不想了了先皇夙愿,只始皇封禅,二世而亡;汉帝封禅,伤钱财无数,媚娘可解朕虑?”武后安解道:“自是先皇夙愿,陛下理当完成。始皇封禅,二世而亡,只因暴政;汉帝封禅,伤钱财无数,那是国库钱粮不富,而今大唐疆域辽阔,百姓安居,钱粮富裕,自是与昔日不同,群臣进谏想祭拜天地,百姓也想祭拜先祖。上月,月儿出生,夜空现樱月祥瑞,大唐上下人人欢喜,封禅之心,更甚从前,陛下若再推迟,恐会逆了民心。”武后一番言语,安了高宗些许犹豫不决之心,望了望爱女,夜深睡去。
次日,天色蒙蒙而亮,洛阳城中烟雨而下,如诗如画。时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勋烟雨匆忙而行,似有什么天塌下来一般的事情,神情恍惚无比,自皇城南端门而入上阳仙居殿,禀金吾卫大将军程文昱,言有急事上报高宗。程文昱即令人叫醒半梦半醒中的高宗,高宗宣丘神勋于仙居殿进见,丘神勋见之高宗即道:“禀陛下,今日凌晨时分,天津晓月上百姓不顾烟雨逐渐跪满,万人血书,望陛下‘仙山佛国’,行封禅大典,告之天下,谢成于天。金吾卫劝在不去,臣无能,斗胆请陛下移步南端门,以作处理。”
遂即,高宗稍作装扮,便随丘神勋移步南端门。高宗登上南端城楼,见天津晓月上正如丘神勋所禀,烟雨之中,上万百姓跪满。百姓见高宗临南端门城楼上,皆言:“草民恳请皇上前往‘仙山佛国’,行封禅大典,告之天下,谢成于天,佑我大唐千秋万载。”万人异口同声,响彻云霄,高宗先前所有顾虑随之消散,即下之口喻道:“朕蒙上天之意、万民之心如此爱戴,不日定会‘仙山佛国’,行封禅大典,上谢成于天,下应之万民。如此,还请万民快快退去,莫在雨中淋坏了身子。”听此高宗口喻,天津晓月上万民这才逐渐散去,烟雨随之而止,云开日出。
午时,天宫太微城中圣旨而下,诏曰:
麟德二年,朕蒙上天之意、万民之心,不日将于‘仙山佛国’,行封禅大典,祭之皇天后土、先祖神人。
着令,边远州按兵不动,以防不测;诸王定要集中洛阳,随驾东行,既显亲情,亦显尊贵。所有参与官员、侍从、使节,都必须进行斋戒,以示虔诚。
圣旨下放,礼部上下,昼夜不停,研讨礼仪制度,祭坛规模大小,形式方圆,石料品种、规格等。工部上下,开始令人撰写公文、祝祷文、封禅文等。户部上下,全国通文,巷里巷外,奔走相告。
边远州郡,西域门关,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众将领接到圣旨后纷纷按旨意增加了巡逻卫队及对外监视人员,大军则与往常一样。只是某一军营大帐中,一位将军并没有按旨行事,而是借旨为由放西域叛军入城,与自己帐下亲军会合,欲要另谋其事。时副将正令入城叛军换之大装,似作大人,遂即,副将入之军营主帐,禀军营大将军道:“禀将军,按将令两军已会合完毕,皆只行将军之令。”
将军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头上三义冠,金圈玉钿,身披铁质明光铠,胸前背后金属圆护之,手握大唐横仪刀,上有麒麟以饰之。
这位大将军姓王名恪,正是多年前被武后赐死的王皇后的远房侄子。王恪道:“此次陛下前往泰山封禅,大军按兵不动,只有禁军随行,皇城上阳宫中兵少,妖后按律不能与随陛下前往泰山,必留在上阳宫中,我等带军入之上阳别宫,诛杀妖后,祭王皇后在天之灵,佑我大唐江山千秋万载。妖后死后,立杀叛军于洛阳。妖后死有余辜,然我等食之大唐国禄,万不可真做卖国之事,令后世子孙无颜。”
时济州刺史府中,刺史薛顗正在向一神秘女子禀告情况。那女子只身于疏帘数尺后,不肯露之真容,只留一影,头戴倭堕髻斜插碧玉龙凤钗,衣着百鸟羽衣裙,裙上颜色令人眼花缭乱,不知其本色,正面看是一种颜色,旁看是另一种,在阳光下呈一种颜色,在阴影中又是另一种,裙上闪烁着百鸟图案,神奇而不可思议。薛顗道:“启禀娘娘,陛下不日定会‘仙山佛国’,行封禅大典,一切尽在掌握中。”
听罢,只见那女子转过身来,风髻露鬓,淡扫娥眉眼含春,皮肤细润如温玉柔光若腻,樱桃小嘴不点而赤,娇艳若滴,腮边两缕发丝随风轻柔拂面凭添几分诱人的风情,而灵活转动的眼眸慧黠地转动,几多妖艳,美得如此无瑕,美得如此不食人间烟火,谓之:
有女妖且丽,纤腰玉天纱。
勾唇微一笑,风流情妩媚。
那女子轻柔一声道:“如此,有劳刺史大人了。”倾国倾城之貌,燕语莺声之言,那薛顗哪里招架得住,即陷入迷魂,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薛顗一回过神来,即道:“娘娘说笑了,杀妖后,佑我大唐千秋万载是微臣分内之事,怎敢言‘辛苦’二字。若无他事,臣先行告退了。” 薛顗说完连忙退出房屋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