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思绾首诛。
三叛中,赵思绾是第一个造的反,接着是李守贞,再是王景崇,有趣的是,三人掉脑袋的次序也和这个一样。
果然是先排队的先买票啊,坚决不存在插队现象。
赵思绾的戏完了,嗯,那么下一个——李守贞。
自从骁将王继勋出城投汉以后,李守贞已经完全没有了斗志。手底下的士兵们更是呼朋唤友手拉着手出城投降,任谁拦也拦不住。
李守贞叹了口气,认了,让他们去吧。
几日后,汉军发动了总攻。
李守贞明白,救援不可能有了,郭威(时已返回河中)行军作战是个滴水不漏的人,此时下令发动总攻,想必其他两位联军已被搞定了。
城池还是那么高,可是李守贞的心里一点底也没有。能用的守兵少的可怜,外城的防守力量已经捉襟见肘。
李守贞做了一个决定,放弃外城,回守内城。
站在内城上,李守贞清楚地看见汉军已经入城。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满脸血污的李守贞这时候却笑了,大声地笑了,然后纵身跳进火中,而死。
乾祐二年七月,李守贞的叛乱终于落幕了。
他死的倒是挺悲壮的。
李守贞这个人,其实也不算是个大反派,最终平定三叛的郭威也不是正派人物,只是老李这造反造的多少有些不忠不仁,不符合我们现在的道德观。
可是在人吃人的五代十国,道德又算什么呢,保不住小命一条啊。
所以说,只是很不巧,大家都生在了五代十国这个乱世罢了。
在汉军看来,李守贞这家伙给大家带来了太多的麻烦,你说你放着大好的日子不去过,偏偏造什么反嘛,真是的,不是因为你我们能在这鬼地方盯你个两年?不是因为你我们这时候说不定抱着老婆睡暖被窝呢。
实在太可气了。所以,尽管李守贞此时已经死了,汉军还是觉得不解气,又把黑炭状的李守贞扒拉出来,砍去了脑袋。
在这儿不得不提到一个女人。
我的意思是应该颁发给她一个“先进思想”奖。这个女人就是李守贞的儿媳妇,符氏。
符氏,她的身份不单是李守贞的儿媳,她还是泰宁军(兖州)节度使符彦卿的女儿。是时,符彦卿封魏王(这个王爷是经过朝廷官方认证的)。
只要翻一翻符彦卿的家谱,就会发现原来祖坟冒青烟不是传说,因为符家祖坟上兴旺的简直是冒火。
符彦卿祖父,符楚,吴王。
符彦卿父,符存审。可能大家不熟悉这个名字,不过没关系,符存审同志还有另一个名字,李存审,名将,因是李克用的养子,赐姓李。顺便提一句,李是国姓。
符彦卿,泰宁军节度使,封魏王。
符彦卿大哥,符彦超,安远军节度使。封太尉。
符彦卿二哥,符彦饶,忠正军节度使。
……
容我喘口气。符彦卿有兄弟九人,均是镇守一方的高级将领。另外,符彦卿有三个女儿被封为皇后,母仪天下。
符氏是其中一个。
不要奇怪,这段史料前后并没有矛盾。符氏确实是李守贞的儿媳,李守贞确实也造反失败兵败,符氏的老公李崇训也确实自刎而已,符氏没有在战乱中死亡,被郭威派人护送到了兖州的娘家。
见到女儿平安回来,符彦卿高兴的老泪纵横,不知道怎么谢好,所以让女儿认郭威做了义父。
女儿回来是安全回来了,可是过了几天,符氏的娘把她找到里屋,问了一句话说,女儿啊,现在你夫家是彻底死光了,只剩下你一个人了,今后有什么打算呢。
符氏也没听明白什么,问,打算什么?
符妈提醒道,我跟你爹都想,这一次你能活着回来无非是神明保佑,不如你削发为尼,做一个禅门弟子,常伴孤灯,聊尽天年。
其实,符妈妈内心的意思是想说,现在你男人死了,你成了寡妇,寡妇门前是非多,不如出家当个尼姑,以后老死还能立个贞节牌坊。
没想到,符氏不愿意。
符妈赶紧问女儿,那你以后怎么办?
符氏说,我还年轻,捯饬捯饬,找个人再嫁呗。
没经几年,她的梦想居然也成了真。她的义父郭威有个养子刚刚丧妻,由郭威保媒,两人速配成功。虽然都是二婚,两人的感情处的很不错。
对了,郭威这个养子的名字叫柴荣。不久以后他会有一份不错的固定工作,那就是后周第二任皇帝。在他即位后,册封符氏为皇后。
当然在这个时候呢,柴荣的前任——郭威先生刚刚平定了李守贞,正在回汴都的路上。京城里灯火通明,皇帝刘承祐已经摆下宴席为他接风洗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