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和煦的阳光洒进茶馆,映亮了新茶上蒸腾而起的水汽,清雅的茶香氤氲,淡了茶客木箸下糕点的香甜。
宫慕哲站在一片安宁中,却已经咬紧了下唇。
他张开口,只觉喉头发紧:“宫某……不知,还请姑娘不吝赐教。”
那姑娘仍是浅笑道:“非凡之花,自然应由非凡之法养成,不过,我手中这支花,倒也称不上‘非凡’二字,亦不过只是凡品罢了。”
“可是……”他皱起眉头,“姑娘手中的桃花,确有着远胜于一般桃花的寿命。”
她站起身,双手将那支桃花呈到宫慕哲面前,他见状,立刻出手接下。
“倘若站在人的角度来看这花,它却是有得有失。
“得到了美丽与寿命,却失去了与其他花儿一同绽放的机会……我想,它或许不会快乐。”
宫慕哲深深地注视着桃花,缓缓道:“如果,所有的桃花都能如她这般呢?那么,她便会快乐了。”
“这只是公子的想法,”姑娘敛了笑意,坐回椅子上,但语气还是客气得很,“我与公子皆非桃花,又怎能知晓桃花的想法?”
他将桃花小心翼翼地收入袖中,并不答话。
那姑娘继续道:“既不知其所思,又怎知其所乐?不知其所乐,何苦行其事?……宫公子爱花心切,令人动容,只是这桃花,终究应有她自己的选择。”
见她似乎打算结束话题,宫慕哲忙道:“可是姑娘方才还说,此花并不快乐,如今又言其有自己的想法,究竟是何意?”
“说她不快乐,只是我对她的看法,”她叹气道,“正如公子认为她会快乐一样……可她到底快乐与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晓了。”
正说着,一旁的新茶煮开了,愈浓的茶香伴着咕嘟的水汽,从壶嘴处喷薄而出。
女子忙起身端过茶壶,又从一旁拿过一小盂沫饽浇入其中。
“此乃煎制而成的紫阳茶,(1)”她将茶水注入一个精致的瓷杯中,递到宫慕哲身前,道,“技艺不精,还望公子莫要嫌弃。”
宫慕哲垂下眼睛看向那杯茶,茶沫细密、香气四溢,一看便知煎得极好,便道:“姑娘谦虚了。”
“多谢公子欣赏,”女子淡淡道,“煎茶这么久,也算有了些体会……行应行之事,方能得偿所愿。”
宫慕哲不语,慢慢饮下那杯茶。
……
“真的假的啊?”李乐之凑在宫慕哲身前,不敢置信道,“你方才说你找到那位高人了?不会是假冒的吧?说实话我本来都觉得这法子不行打算换个计划行事了——”
“哎呀你别吵!”玄懿嚷道,“你让小哲把话说清楚不行吗?!你什么都不知道在那瞎咋呼什么呀!”
小哲……?
宫慕哲的嘴角僵了僵,道:“那位姑娘一看便非凡人……知道的极多,我想,应该不会错。”
李乐之一拍桌子:“这也太好了吧!”言罢坏笑着冲他一挤眼睛,“辛苦你了,小哲~”
宫慕哲的眉头还未皱起来,玄懿的玉手便扭向李乐之的耳朵:“跟予学,你胆子不小嘛!”
李乐之忙护住耳朵:“这怎么了!你不也比宫大哥岁数小吗?你叫得,我如何叫不得!”
“要怪只能怪你没予聪明咯~”玄懿半垂眼帘,一脸得意,“毕竟这是予想出来的,你若是也想用,是不是该给予这个发明家点利润啊!”
“啧啧啧啧,”李乐之一脸痛惜,咂嘴道,“天下竟有你这种奸商,我真是要为黎民百姓叫声惨了!”
“别叫了,”羽清蹙起眉道,“说正事。”
涟收住笑容,望向宫慕哲道:“宫少侠,那位姑娘可曾说何时能与我等会面?”
宫慕哲点点头:“现在。”
……
粉衣黑裳的女子将茶水分至七份,典雅精致的瓷碗中,沫饽均匀,清香盈满鼻息。
秦氏有些惊讶道:“姑娘……莫非,为康儿也备了茶?”
“正是,”女子微笑道,“此茶对令郎身体有好处,夫人不必担心。”
言罢,她一欠身作为行礼,便转身去了疱屋。
玄懿细细打量碗中的茶,叹道:“这茶煎得真是妙极了!这位姑娘不但人生得美,更为难得的是气质淡雅沉静,难怪能煎出这等好茶来!”
“是啊!”李乐之欣喜不已地端着茶碗,“从小到大,我还从来没喝过这般精心煎制的好茶!真的好激动啊!”
“几位折煞我了,”说话间,女子已经端着几盘菜走近,“这青洲城内,擅煎茶者不计其数,能得几位如此抬爱,实在羞愧难当。”
涟方啜了一口,放下茶杯道:“哪里,姑娘煎的茶,贵在用心诚恳,这是很多店家都所不及的。”
女子向她一笑以示感谢,随后将菜盘放到桌上,客气道:“还有几道菜马上便好,几位如不嫌弃,不妨先用餐,酒足饭饱之后再谈事情。”
“太好了!”李乐之笑道,“这些菜看起来都很好吃啊!多谢姑娘款待!”
“对了,姑娘,”秦氏环顾四周,问道,“贵斋似乎没有小二?一直都是姑娘一个人经营茶馆吗?这些菜也是姑娘自己做的?”
女子坐到一旁,微笑答道:“我不习惯雇请小二,茶馆的生意不算火热,即便一人经营也算不上累——不过这些菜不是我做的,而是从隔壁饭馆里买的,还请几位莫要介意。”
“怎么会呢?”玄懿忙道,“倒是我们,让姑娘破费了,真是不好意思。”
“姑娘这是哪里的话?”女子连连摆手,“日后还要请几位帮忙,便是再请几顿,也不及几位帮助之恩哪。”
——————————————
1:陆羽在《茶经》中十分详尽地阐述了唐代饮茶方式的主流,对茶的采摘、制作、饮用进行了细化,其煎茶方法为:炙茶、贮茶、碾茶、罗茶、择水、烹水煎茶(一沸调盐叶,二沸时出一瓢水、环激汤心、量茶末投于汤心,待汤沸如奔涛,育华)、分茶至各茶碗,使沫饽均分。
陕西紫阳,上古巴国时期产茶,紫阳茶外形如梭似毫,汤香茶靓,清香四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