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元名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讲故事(上)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啊?还要改天?就不能现在么?”海日雅若大失所望,但她还是不肯甘心。

    爱猷识理达腊则是很平静地道:“也罢,改天就改天吧,不过你可不能食言!”

    “是。。。。。。”陈白普有气无力地道。他知道,自己不愿意招惹的麻烦,终于还是要来了。该来的不来,该不来的还是要来,果然这句话一点儿都没有错。

    另一边,青鸾正拿着抹布仔细擦拭椅子,陈白普最近不在府里,但青鸾还是每天都会来他的房屋。青鸾虽然对陈白普与蒙古人之间的关系感到不解,别人暂且不知道她跟蒙古人是有什么过节,但青鸾就是很讨厌蒙古人。

    “怎么,还在想那个小孩吗?”

    青鸾身体震颤了一下,往门外望去,只见一名黑衣男子走了进来,正是曾经跟青鸾对过话的刘寿通。青鸾的脸色立即黑了,面相不善地指着门外说道:“你是怎么进来的?出去,我不想再看到你!”

    “青鸾,别这么拒人于千里之外嘛!怎么说我也是你的二叔吧?”刘寿通爽朗地笑道。

    “别想跟我再说这些无聊的话题,出去!”青鸾有些生气了,再度提醒了刘寿通一句。

    刘寿通收起笑容,面相严肃地道:“青鸾啊,当初若不是我,还有我大哥把你从那场灭门惨案中救了出来,恐怕你跟你父母一样,早就已经成为蒙古人的刀下之鬼。可是你呢?却是忘恩负义,我看我大哥当初就不该把你救出来!”

    “当初大伯本来就不应该把我救出来,否则我现在也不会遇见白普!”青鸾急声吼道。

    刘寿通装作一副无奈的样子,摇了摇头板着脸道:“青鸾啊青鸾,我就是不知道,那小孩有什么好?你非要为了他和我们白莲教作对?”

    “像你们这些人,是不可能理解一个失去父母关怀的女孩子的心的!”青鸾别过脸去,不想再直视着刘寿通,“从我小时候懂事起,爹娘对我一向关怀至极,爹爹虽然是一个严肃的长者,但他对我却是非常的温柔,他用比较委婉的方式,教会了年幼的我什么是道德仁义,什么是礼义廉耻。娘亲同样也是如此,对我百般呵护,我就这样享受了几年的温暖幸福,直到那件事情的发生。。。。。。”

    “。。。。。。失去了父母的爱护,我的世界一下子就崩塌了,我一直以来所面对的,是你们冷酷无情的面相,是你们毫无温暖的训斥,我就这样一直饱受着这份煎熬,直到我遇见了白普。。。。。。”

    “在我内心处于飘摇零落的寒冷时,白普是个能给我带来温暖的孩子,只要他待在我的身边,我心中的那片寒冷便会烟消云散,他的笑脸倒映在我的脑海里,他时常陪我玩耍,陪我一起养鸽子,陪我爬到屋顶上看星星,他的存在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光明的一面,我深受感动,对他的羁绊也逐渐加深。。。。。。”

    刘寿通听完青鸾说的话,顿时无语,好半晌才开口说道:“青鸾,其实我并不是没有理解到你的痛苦,不过这个世道本来就是这样,你越是想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个世道就越是不会满足你的愿望,除非你能够逆天而行,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并且掀翻这个世道,结束蒙古人的统治,建立起我们汉人的江山。。。。。。”

    “要想掀翻这个世道,非得要冷酷到你这种人的地步吗?!”青鸾加重语气质问道。

    这下刘寿通又说不出话来了,两人就这么僵持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刘寿通再次开口打破局面:“算了,这些话暂且不提,我这一次来,是想跟你说件事的。”

    “又是要提跟你一起离开大都的事情,对吗?我告诉你,想都别想!”青鸾反感地道,“上次你安排的人把白普抓走,已经是挑战了我的底线,我以后不会答应你了,你走吧!”

    刘寿通摇摇头道:“放心吧,我不会再做出那种强人所难的事情了,只要你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可以准许你继续留在大都陪那个孩子。”

    青鸾似乎是被刘寿通开出的条件吸引了,她缓缓地转过身来,半信半疑地看着刘寿通:“你说的是真的吗?”

    刘寿通见青鸾有些回心转意了,便点头承认道:“千真万确,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从此以后,咱们各不相干!”

    “好,我答应你。”青鸾思考了一会儿,这才想好了选择。“说吧,要我做什么?”

    东宫偏殿的庭院内,爱猷识理达腊和海日雅若兄妹正在听陈白普讲故事,此时陈白普已经讲完了白雪公主的故事。爱猷识理达腊听了倒是没什么,倒是海日雅若,沉迷于白雪公主的故事里,连连赞叹道:“啊!白雪公主真幸福啊,先是与七个小矮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然后又遇见了自己心目中的真命天子白马王子,要是我是白雪公主的话,那可真是人生一大美事呢!”

    陈白普对海日雅若的天真感到无语地苦笑,你是白雪公主的话,那谁是白马王子?

    爱猷识理达腊说道:“嘿,白普,这个故事还算不错,还有其他的么?”

    “是啊,除了白雪公主的故事之外,你还有其他的故事讲?” 海日雅若也非常感兴趣

    陈白普笑道:“嗯,好的,那我就讲一个少年的故事吧!”随即就开始讲起了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户贫苦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子,这时有一名道士从那户人家路过,正要向那对夫妇化斋,却遇见这个孩子红光满堂颇有灵智,于是便为其占卜。发现这孩子长大后必定是一名俊秀之士,而且还会取公主成为驸马,辅佐皇帝成为一代名相。”

    陈白普讲的这个故事,乃是《格林童话》里的一篇故事《魔鬼的三根金发》,不过故事的一些结构差不多都让陈白普做了修改。爱猷识理达腊和海日雅若对这个故事起了兴趣,兄妹俩一起竖起耳朵听好了。

    “有一天,皇帝刚好正微服私访考察民情,途中路过这个村庄,得知了这个村子的男婴会娶公主,心中十分不乐意,认为自己的女儿嫁给一穷小子有辱皇家威严,于是便找上门来,声称要代替他们好好抚养男婴。期初这对夫妻并不同意,但一来皇帝开出的价钱很高,二来他们也很相信那个道士所说的话,觉得这个孩子应该能逢凶化吉,于是就把孩子卖给了皇帝。但皇帝根本就没想着让这孩子嫁给自己女儿,他把那孩子丢进一个小箱子里,然后扔到长江上让水冲走,皇帝还以为那箱子迟早会被水淹没。”

    “啊!这个皇帝真坏!”海日雅若为男婴的遭遇打抱不平道。

    陈白普笑了一下,继续讲道:“不过那口箱子并没有如皇帝想到的那样,被长江的江水所淹没,而是顺着洪流一直漂流到了江南。恰好这时有一对商人夫妇带着管家和家丁路过此地,一名家丁目光锐利,发现了那口漂流而下的箱子,他以为里面有什么宝贝,就叫其他家丁下江水去捞起那箱子,结果却发现里面有一个很可爱的婴孩,他们把婴孩交给了商人夫妇,这两口子正愁着没有孩子,于是就收养了这个男婴。很快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年的那个男婴如今已长大成人,相貌也非常英俊,而且聪慧无比,无所不知,在他十二岁那年中了秀才,三年后又中了举人,名声传遍了江南。”

    “嗯,这个少年还挺不赖。”爱猷识理达腊这样评价道。

    “有一天岭南爆发了蛮族叛乱,官军被叛军打得节节败退,皇帝接受了丞相的意见,御驾亲征前往岭南鼓舞士气,由太子作为监国。但因为路上出了意外,他暂时驻扎在了江南,碰巧遇见那少年和他的商人养父。皇帝听说过这个少年的名声,问那个商人少年是不是他的儿子,商人坦白这少年是自己十几年前在长江边的箱子捡到的,他收养了这孩子。听商人这么说,皇帝才想到十几年前的那个婴孩,但好面子的他不肯认输,他写了一封信,让这少年前往京城将信交给丞相,声称他看上少年的才华,让丞相给他安排一个官职。可你们知道信里的内容是什么吗?皇帝在信里声称这个少年身上有他的秘密,丞相看完信后立刻将其杀掉。”

    “哼!这个皇帝又开始使坏了!”海日雅若又发起了牢骚。

    “那少年前往京城时的路上,在一片山林中迷路了,他四处乱走,发现了一处强盗住的山寨,于是直接走了过去。那山寨有四个寨主,得知手下喽啰逮住了一名少年,便开口质问那少年想做什么,少年诚实地说明自己是给皇上向朝廷送信的,并表示自己不怕死,他们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强盗本身就是与朝廷作对的,大寨主见他视死如归,便让手下给他安排房间,但等他睡着之后,大寨主偷走那封信拆开来看,却得知皇帝是要让那少年送死,对这少年产生了同情之心,他的那三个寨主兄弟也为这少年打抱不平,并建议让那少年跟着他们一起落草为寇。但却被这山寨的军师所劝阻,这军师本来是一秀才,因在家乡犯了罪被迫落草,他亲手撕毁了原来的信,然后又模仿皇帝的字迹重写了一封,还花费功夫雕刻玺印盖上印章。等明天一早那少年醒来,大寨主给他指了一条路,并且将信还给了他,少年谢过大寨主,并提醒大寨主落草为寇不是长久之计,最好还是趁早接受招安。”

    “少年来到了京师,并且上到丞相府将信交给了丞相。那信已经被换掉了,信中让山寨军师做了修改,宣称皇帝欣赏少年的文采,让少年拜丞相为师,丞相为他安排官职。不过脾气火爆的二寨主很反感皇帝的作为,让军师添油加醋地加上几句,皇帝还要将公主嫁给他。”

    “哇!还有这样的好事?那个笨蛋皇帝可真是失算啊!”海日雅若惊讶地道。

    陈白普点了点头,笑着继续讲道:“丞相进宫觐见皇后,将信里的内容交给皇后看,皇后看了就召少年进宫,她见少年一表人才十分爱惜,便安排公主与他见面,果然,温雅庄淑的公主与少年一见钟情,于是由皇后做主,少年娶了公主成为驸马,而丞相又为少年安排到刑部任职,少年在刑部任职非常尽忠职守,丞相和监国的太子都非常看好他,而且他与公主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唯一的不足就是,朝中的一些官吏总是要视他为对手,处处针对于他,排挤他。”

    “三个月后,岭南的叛乱已经平息,皇帝凯旋回归,但因为一直在外平定叛乱的原因,皇帝一直都不知道少年娶了公主这茬事。这件事还是在他回到京师之后,才得知的事情,尽管他百般阻挠,道士的占卜还是灵验了,皇帝找上丞相,问他是怎么办的事情,丞相就把信交给他。皇帝自然知道自己是怎么写的信,一眼看出这封信是假的,于是又质问少年,少年想起了那山寨的军师,信可能是那军师写的,于是便如实告诉了皇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