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后的很长时间里,西郊厂职工发现曲志不再过多说话,开会发言也比较非常简短,更多的就是听大家说,偶尔针对大家讨论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果有人向曲志汇报工作,征求曲志的意见时,曲志往往就会问一句:“有相关规定吗?规定上怎么写的?”
如果有规定,那么曲志就不再表态,因为厂纪厂规就是态度,如果没有规定,那么他征求大家建议,然后形成一个新的制度。
例如,五月结束了,百日劳动竞赛总结的时候,根据业绩评选出的劳动英雄何常伟,当月奖金竟然达到6800元,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
有人向曲志提出担心,是不是和其他职工收入差距太大,影响不好?
曲志就把办公桌边的劳动竞赛实施方案打开给他看,并给他读了一遍,然后问道:“规定有问题吗?”
回答没问题,曲志就说:“规定没问题,何常伟拿这么多奖金又是根据规定来的,有什么问题?”
他又说道:“如果何常伟的奖金计算没有按照规定来,那么就按规定进行处理,规定的意见就是我的看法。”
曲志这个态度,使得西郊厂职工更加努力地工作,不用担心根据规定得来的奖金打折扣。
还应说的是,何常伟这个月的收入真的比曲志的高,曲志还真的请他吃了顿饭。这顿饭很简单,就是在食堂里,曲志请他吃了顿工作午餐。
饭虽然简单,但是对何常伟来说,对西郊厂的干部职工来说,那种感觉是以前从没有过的。有人问何常伟,曲厂请吃的饭怎么样?
何常伟回答道:“曲厂请我吃饭,我心里很激动,竟然忘记了什么味道,不过比在五星级大酒店吃的还要爽!”
曲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非常关注砂芯外购和铸件打磨外包的进展,但是等到6月份走上正轨后,他就把这些事情当成一件正常事件,具体业务操作不再干涉。
对于开展的培训,他却非常关注,经常和职工一起坐在下面,旁听讲课。
有次肖欣怡负责给大家培训铸造和加工工艺的衔接问题,结束授课后,请曲志讲两句,曲志真的就讲了两句,他说道:“铸造和加工工艺技术,肖科长是专家,我是门外汉,今天就是来学习。听了后,我感到很受益,谢谢肖科长。”然后就坐下了。
大家看到曲志对授课老师非常尊重,听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而且又不干涉讲课过程,大家觉得曲厂长真是来学习的,而且不因为自己是厂长,就轻易发表看法,很谦虚。所以大家上课都很认真。
曲志的工作和生活非常有规律,早上七点二十左右到厂里,八点钟开始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穿上劳保鞋,去生产现场查看,在生产现场,有时会在某个工作岗位前认真看很长时间,询问操作工一些情况,或者听职工反映一些事情。
现场如果碰到综合检查组和工艺纪律检查组的人员,他就会问他们检查情况,督促严格考核。他要求两个检查组每周都要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汇总分类报给他,然后继续要求他们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寻找对策,修改完善各类管理制度。
从生产现场上来后,他就开始到相关部门询问重要事项的开展进度,有没有需要他做的事情。例如关于技术质量科牵头的铸件砂芯减重降本节支这个项目,他一直都很重视,经常和沈安国一起参加项目组的讨论会,专业的问题他不干涉,但是很关心结果,经常问一句:“有需要我帮着沟通的吧?”
一般来说,曲志并不直接过问很具体的事情,但是如果这件事非常重要的话,或者反复出现,导致可能会影响大局的话,也就会过问。有些事情,一旦出现,哪怕显露出一点苗头,他就要督促分管厂长或部门重视起来。
例如6月份综合检查中发现有关部门职工安全帽佩戴违规大幅度增加,曲志就非常重视,督促倪光荣、综检组、问题部门讨论分析,坚决杜绝麻痹心理和侥幸心理。曲志的重视不是没有道理的,6月17号发生的一件事情再次表明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正确穿戴劳保用品的重要性。
6月17号,西郊厂变电所班长姜涛,在进行例行检查时,不小心一脚踏空,从五六米高的梯子上头朝下摔了下来。当时把在场的同事吓的目瞪口呆,赶紧跑上去看姜涛的情况。幸运的是,姜涛的安全帽系的非常紧,以致于虽然头朝地摔下来,却毫发无损,不一会就能继续上班。
曲志得到这个消息,非常重视,和倪光荣、孔富民跑到现场,看到姜涛没有什么事,心里虽然松了一口气,仔细了解情况。
原来姜涛前天晚上因为家里有事情,很晚才睡觉,以致于睡眠不足,上班的时候,感觉很疲劳,但是想到厂里工作任务紧,所以坚持上班并且登上梯子进行检查,结果就发生了摔下来的事情。
姜涛对曲志说:“曲厂,要不是我安全帽带的正确,估计现在就在医院里了!”
曲志很严肃地对大家说道:“姜班长没有事情,是个不幸中的大幸,是咱们西郊厂的幸运,但是我们不能希望幸运总是光临到在自己头上。这说明两件事,一件是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很重要,关键时刻可以保命,另一件是让我们大家更加警惕的是个别职工疲劳作业是安全的大敌,要想办法避免。”
事后,曲志以此为契机,一方面继续督促职工正确使用劳保用品,一方面在各部门排查职工疲劳作业的现象,并要求举一反三,排查其他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发生的潜在事项,如饮酒、抽烟、玩手机、嬉闹、铲车速度、行车吊运、有限空间作业等等,这就进一步把安全检查考核细化了,有力地促进了西郊厂的安全管理形势。
从6月份开始,西郊厂逐步行成了各分管副厂长向曲志汇报工作的习惯,以及西郊厂重点项目负责人向曲志汇报工作。
这个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开始是由于曲志主动向沈安国、孔富民和倪光荣询问技术质量、设备运行维修保养以及生产安全情况,主动询问砂芯外购、铸件打磨外包以及降本节支问题,然后逐渐地就变成沈安国、孔富民、倪光荣以及重点项目负责人主动向曲志汇报工作。
曲志发现这个事情后,就提出每周五下午一点厂部开个碰头会,碰头会上大家各自介绍一周来的工作情况、问题和对策以及重点项目的进度和需要厂部出面解决的问题。
这样工作汇报就变成了工作集体讨论,更加有利于集思广益,在重要事情上形成共识。不要小看这个转变,主动询问到主动汇报,又到集体讨论工作,这个变化过程,一方面反应了沈安国、孔富民和倪光荣对曲志工作的认可,另一方面反映了曲志愿意和大家一起平等讨论工作,非常重视厂部的集体力量。
这让沈安国、孔富民和倪光荣更加愿意团结在曲志的身边,齐心合力,把西郊厂各项工作做好。
厂部碰头会可不仅仅是厂部的四个厂长的会,经常性参加的是综合办和管理科,技术质量科、设备科、生产科也经常参加,重点项目负责人也要参加。
厂部碰头会,一般由综合办主任管淑黧进行安排和会议记录。厂部工作碰头会,按曲志的要求,要突出问题导向、规则导向、责任清单导向,碰头要求谈成绩要客观而且要少谈,重点谈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协商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从规则和制度上着手,由此要形成问题解决的责任意识,建立问题与责任清单,清单一旦建立,那么就需要后续跟踪,直到问题的得到解决并销号。
这个工作制度的形成和建立,有力地促进了西郊厂各项工作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从而使得西郊厂各项工作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开展,使得以曲志为首的西郊厂班子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更重要的是,曲志的工作角色定位发生了改变,他给自己的要求是,自己首先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目标,以及由此吸收各方意见和建议形成西郊厂的工作思路,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这个思路贯彻下去,从而把目标实现。
第二,他要确保西郊厂各项行之有效的规则如考核规则得到全面实施,为此他要做个裁判员,所以必须把两个检查组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他手里握的鞭子,而且必须是自己亲手握着,谁违反规则,鞭子就要毫不留情地抽下去,谁遵守规则执行规则,谁就可以多拿钱,规则下,拿再多钱都没问题。
第三,他必须放眼四周,谋划长远,所以他要与西郊厂外的东域公司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与各位领导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西郊厂面对的最重要的外部关系,谋划长远,就是要及时发现西郊厂未来的机会与挑战,提前做好准备,防止到时候手忙脚乱,没了章法。
还有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西郊厂干部职工对曲志的看法。
毫无疑问的是,曲志是东域公司任命的厂长中,最有作为,从而最受职工尊敬的厂长,这种尊敬是发自内心的。
但是有职工私下里说,历任厂长中,他们最怕的也是曲志,这种怕不是那种老鼠见到猫那种怕,而是觉得曲志看问题往往一针见血,直截了当,从不搞什么弯弯绕,而且职工觉得曲志这个厂长太会骂人。
曲志骂人,那真是理直气壮,气壮山河,一气呵成,事实上,曲志很少骂人,但是曲志那句“西郊丐帮”的说法,被普遍认为最经典,还有他那句“躲在墙角晒着太阳往裤裆里掏虱子”,被认为最辛辣尖刻锋利。
当时他一句“西郊丐帮”和一句“掏虱子”把很多人骂的真是面红耳赤,但是职工也认为,是曲厂长把大家骂醒了,所以大家私下里说起这件事时,那口气是很佩服,很亲切的,觉得曲厂长和职工很贴心。
以致于有工段长看到某位职工犯错误时,经常就会说:“你再犯这样的错,你就掏虱子去吧!”可见其影响力。
这还不算完,有位职工竟然写了篇《曲厂长的骂》的文章向《今日东域》投稿,而且获得发表。据说王大亮看了这篇文章后,哈哈大笑,问了句:“这也行?”
曲志的反应是哭笑不得,他对大家说:“没想到,我曲志今年算是骂名远扬了!”
一时成为东域公司的笑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