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梦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八章 行万里路(中)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雪越下越大,风也大,雪落到头上化开,流淌到脖子里面,身体开始变的有些冰冷,内力没办法维持一整体的运转。到了天黑的时候,竟然有些头昏眼花,显然是被寒气冻伤了身体。

    幸亏到了晚上找到了一户农家,农家家里是一个留守的老人,家里的人都出去打工,这个热心的老人给他烧了热水,煮了一碗生姜红糖茶喝,驱除了他身上的寒意。

    谢过老人家的好意,庄小易打量着这户农家,无意间看见了一顶竹织的大斗笠和一件用棕树毛编织成的蓑衣,还有一双草鞋,立刻买了下来,全副武装的穿上,第二天走在外面,竟然不怕寒风和大雪的侵袭。只是草鞋虽然结实,但却抵挡不住寒冷。

    于是他只有每走一步,都脚趾屈伸活动,力求不让冰雪把脚趾冻坏。

    这几天一路上,最受罪的就是脚了。

    好不容易爬到了一个山顶,望了望四周,树干光秃秃一片,都积上了冰凌,到处都是萧索的寒冬惨景。

    蹬上附近一座最高的山顶,迎着北风,批着的蓑衣被吹得啪啪做响,心中豪情万丈,不禁想起了那首沁园春雪。

    “此情此景我既然迷路了。”在山顶上站了好一会,万般无奈,庄小易只好从山的另外一面走了下去,一步一步继续向着西南方向前行。

    必须先找到公路,然后沿着公路走到目标地。

    一路前行几天后,庄小易终于找一条公路,走了一段,找到一些标志,摊开地图,确定目前的位置。

    走公路自然要比县间小路容易的多,但也乏味的多,一开始还很不习惯。但是渐渐过了一个多月,也就渐渐习惯了每天的行走和思索。浑身的衣服也不知道换了多少套。

    这多天步行,他的身体经过风霜磨练,原来略白的皮肤已经成了灰褐色,只是他一路风餐露宿,身体不断没有垮下去,反而是越来越强健,脚步越来越有力。

    每隔几天,他都会在沿途的城镇买上一套衣服,把旧的换下来,反正他随身带了一张上百万的卡,倒也不缺钱用。

    路过一民宅,讨了碗水喝。老人家见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大感惊奇。

    在说明自己徒步去布达拉宫之后,老人家甚感欣慰,如今这年代还有这样的苦行者,真不太不容易了。

    如果让庄小易知道老者心中所想,估计会哭笑不得。

    老人家很热情,给了他一件披风,纯黑色,带有帽子。并教了他一个手礼,告诉他只要沿徒需要帮助,可以用这个手礼和当地人打交道,就能得到帮助。

    问清原由,原来这个手礼类似于一个祝福礼,是以前苦行僧使用的一种礼仪,人们对于他们往往都非常尊重,有神圣的意味,非常乐意帮忙。

    庄小易心想,在华夏这种苦行僧早没了,手礼还会有人看得懂吗?不管如何,还是感谢了老人家。

    另外老人家让他帮忙把一块木牌带到布达拉宫,并嘱咐,如果没能徒步走到布达拉宫,需把木牌带回,虽然奇怪原由,但庄小易欣然应允。

    穿上披风,行走在寂静的公路上,还真有点行者的味道。

    无聊人士总是特别多,即使在这冰天雪地,依然有一群接着一群的年轻人自驾进藏。

    公路边沿有一个黑衣行者,总显的非常突兀。路过的人都忍不住按下相机的快门,不过他们都以为只是普通的牧民,并没有多做关注。

    每个进藏的人自然都喜欢把自己的拍的照片上传到网上和别人分享,贴吧就有一个专门的吧用来分享这些。

    最近有细心的人发现,这几天吧友分享了照片都有一个黑衣人。这让他很是奇怪,为什么连续几天都有这个人,而且位置都不同。

    这话题立即引起了关注,有好事者通过几天黑衣人的位置和时间,计算他的行程,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人既然在步行,而且连续两周了,难道这人要步行进藏?

    这个结论一出,围观群众哗然。骑行进藏这么高难度的事情偶尔还能遇见,步行进藏从来没见过,而且还是这种天气。

    孙水妍在驴友界也算个小名人,因为去的地方多,拍照手法高超,而且是个大美女,自然容易引起关注。前些时间她纠集了几个好友,准备见见冬天的布达拉宫的景色,讨论到最后决定自驾,因原沿徒的景色也许更能吸引人。

    这天她在贴吧刷贴,看到了黑衣人,也感到好奇。经过无聊人士的推断黑衣人将在某时出现在某地,孙水妍一看地点,好像就是明天要经过的地方,就留了个心眼。

    已经引起关注的庄小易,此刻依然在走着,对于网络上的事一无所知。

    这段时间的徒步旅行,对他而言并不累,以他目前的身体状况,休息一晚上,就能把体力补回来。难的是无穷无尽的路,这机械式的步行,对人的耐心是极大的考验。

    一辆悍马缓缓在他旁边驶过,过了一会又倒退回来。

    “哥们儿,需要帮忙吗?”

    坐在副驾上的一个年轻女人问到,女人正是孙水研。庄小易带着帽子,照片上不容易辨认整体形象。但孙水研看见他的脸时,震惊了一下,好年轻,而且还挺帅。

    庄小易有些茫然,这些天一直步行,思维都要机械化了,而且路过的车一向都是绝尘而去。突然有车停下来问他,让他一时没反应过来。

    顿了几秒,庄小易笔划了几下手式,很简单的手式,孙水研看懂了,知道他想喝水。

    一口气喝完一瓶矿泉水,把空瓶还给了孙水研。庄小易微微一笑,对孙水研了做一个老人家教给他的手礼,又接着继续步行。

    一张十几岁少年的脸中,却显的成熟而刚毅。孙水研既然有些悸动,虽然没明白那个手礼是什么意思,但庄小易的行动已经告诉他,不准备搭她的车。

    孙水研也不强求,人家有自己的追求。离开的时候,孙水研拍了一张照片。孤独的公路,旁边一望无际的的荒凉,一个黑衣人徒步在其中,显的极为孤寂。看不清全貌,但从露出的手可以断定这是一个年轻人。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为何要这样磨炼自己?他有什么故事?他有什么追求?

    这张照片一出,立即引起了轰动,真人真事,而且还在进行中,比什么海报的威力大的多,各大网站纷纷转载。

    当然也有很多人质疑事件的真实性,网友们纷纷把照片拿出,时间,地点,一个个核对下去,质疑的人立马消失。转而大量的人为见这个神秘的黑衣人一面,纷纷开车前往。

    最近路过的车有点多,而且很热心,总是询问庄小易需不需帮助,这让庄小易有些奇怪。互助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需要时,他也没客气,有时候要水有时候要食物,还有一次要了一双鞋。而那些提供食物水的人都得到了庄小易一个手礼。

    区间庄小易没说过一个字。

    众人以为他不会说话,更加确定他不是一般人。帮助源源不断,有人甚至专门开贴,分析他在什么时候需要喝水,什么时候需要食物,有在这时候路过的车专门提供,以免太多的人打扰他的行程。

    新世纪的年轻人这点素质还是有的,人家既然在修行,不适合一直打扰,没轮上也只能表示遗憾。自然有些人不甘心,故意把车往回开,就为了第二天能送上食物。

    大部分这样做的人都是一些女生,因为盛传这个黑衣行者还是个大帅哥,自然引得一众女人遐想。

    对于庄小易的手礼,自然也在众人的讨论范围内,众人猜侧是一种感谢礼,或祝福礼,不过大多人都认为是感谢礼。

    这天有人发了个贴,名字叫“关于黑衣行者手礼的解释——权威”。

    楼主的爷爷是个大学问家,在多方考究和查证之下,原来这个手礼是藏传佛教苦行僧的手礼,意译为祝福。苦行僧在佛者中和得到高僧差不多,它的祝福自然被人们所推崇。古时代,这种僧人是极为受尊重的。

    虽然众人知道庄小易不是苦行僧,但那又如何,他的德行已经和苦行僧无异,众人对他的祝福趋之若鹜。

    人一出名,事件自然就开始多了,不断有人要采访他,有人想找他代言。虽然都温言温语,但庄小易不甚其烦。一转头直接进了森林里,避开马路。

    自然而又美好的事物,又显出了人类的美好品质,自然是人们愿意看到听到的。黑衣行者的失踪自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有人爆料大量商人打扰了黑衣行者的行程,黑衣行者估计不甚其扰,改变了路线。一时间这些曾经打扰过庄小易的人被口诛笔伐。

    网友是强大的,通过信息汇总,最终猜测黑衣行者进了森林,不过他们相信最终还是会走回公路上。因为他们发现黑衣行者不认路,经常打开地图盘辨认方向。

    于是网友在各个可能出现的位置静静的等待,目地只是为了送上食物和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