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升职有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最高规格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刘小红看到高昶旭,也是吃了一惊。愣了一下,随之就换上了笑脸,热情地说,“累了吧,快进屋歇歇”

    小李子就问,“刘小红,今儿这饭可是找对了,原来你们早就认识啊。”

    进到屋里,高昶旭环顾四周。说家徒四壁,也是名副其实的。屋里没有城里通常有的各种家电,唯一的家电,也就是有一个电视机,还是那种早就过时的14寸的小电视。

    家里也没有沙发,供客人坐的,也就是木质的椅子。一看就是自己打制的那种原木的,但是原木的颜色,已经看不出原色来了。

    主人坐的,也就是小凳子了。小凳也是那种简易的,倒不是塑料的,也是原木做的。只是年代久远,也说不清是原色的,还是蒙尘积垢所形成的杂色。

    家里的墙壁被烟熏火燎,呈现一种灰蒙蒙的视觉效果。地上也没有什么地板砖之类的,也不是农村常见的水磨石,而是用不知名的建筑材料,铺成大致平整的地面。

    村支书,也就是农家的主人走进来,热情地说道,“你们赶了这么远的山路,真是不好意思,有什么事儿打个电话过来就行了嘛。”

    小李子指着高昶旭介绍说,“这是扶贫队的高昶旭队长,高昶旭队长工作扎实,咱们今年的任务不是要修路吗?他不放心,非要上来实地查看一番。”

    然后小李子又把支书介绍给高昶旭,“这是刘家洼的村支书。刘书记是老干部了,当村支书几十年了,有工作经验,有工作积极性,对工作很认真的。”

    高昶旭笑笑,不知道说什么。看到支书家里的光景,家里的模样,高昶旭莫名地有点心酸。支书的家景,尚且如此,那一般村民的家庭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高昶旭虽然没有在山区呆过,但是凭着他的常识推断,他知道,一般的村干部,都应该是村子里面所谓的能人。社会经验,社会见识,都要比一般的村民高一点。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不会当干部。

    这样的能人,一般也都是农村发财致富的带头人。他们不仅要带着全村人共同富裕,他们自己也应该首先富裕起来。自己富裕起来才有说服力,才能带动别人。

    可是眼前所见,村支书的家庭情况,大大出乎高昶旭的意料之外。不过他马上就想通了,正因为这里的条件艰苦,经济落后,才需要被扶贫啦。

    支书就招呼小红,“给客人倒水啊,客人走了这么远的山路,一定是又累又渴。”

    小红进来,端着两碗水,高昶旭和小李子见状,赶紧接了过来。高昶旭端在手里的碗,并不是太热,自己也确实渴了,就一面吹吹气,一面小口地喝着。

    刘小红说,“不怕。暖水瓶时间长了,保温效果不好,倒出来正好能喝,不烫。”

    喝过水,支书就说,“你们出发到现在,也两个多小时了,也到吃饭时候了,咱们就开饭吧。”小李子说,“走路的时候倒也不觉得,到了你这儿,你一说开饭,倒真的饿了。”

    刘小红就麻利地拿过一块抹布来,把桌子擦了一下。高昶旭瞥了一眼,看到她拿着抹布,也看不出是什么颜色了。不过高昶旭也知道,用抹布擦桌子,起码也是一个程序,告诉客人,我把桌子擦干净了。

    然后刘小红,又到厨房端来两个大碗,放到桌子上,莞尔一笑,“我们山村条件不好,也没有什么好吃的,二位领导凑合地吃点儿吧。不过这面,可是我亲手擀的,是我们这儿待客的酸菜面。

    高昶旭和小李子对视了一下,刘小红转身出去,又端进来一盘炒鸡蛋,野菜炒鸡蛋,一小盘辣椒,村支书也拉过一个小凳,坐在桌边。

    高昶旭看到村支书面前空空如也,就说“刘支书,咱们一起吃嘛!”

    支书说,“我们山里人一天两顿饭,这个点,不是我们吃饭的点儿,是你们城里人吃饭的点。我们这儿的习惯,客人吃饭的时候,主人要在一边陪着,并不是要陪着吃,只是一个意思,你们尽管吃,不要管我。”

    小李子对高昶旭说,“入乡随俗,你也不要客气,也不要不好意思,到咱们这儿下乡,肯定没有大鱼大肉,大米白面。实际上,这里的条件不能种小麦,大米白面都需要到镇上去买。一般的农民都还舍不得买,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买一点。所以,到这些地方下乡能吃上一碗手擀面、酸菜面就是最高的待遇了。”

    高昶旭问道,“那老百姓平时吃什么呢?不吃白面大米,还有什么可吃的呢?”

    小李子说,“看看,你这就是对国情没有认识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大米白面吃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儿海拔比较高,属高寒区,只能种一些小杂粮,山药蛋。”

    “平时村民们吃的就是土豆,杂粮,有客人来,才能吃上一顿大米白面。高寒区种蔬菜不行,村民们吃菜很少,要吃也是一些山野菜。

    小李子这么一说,高昶旭的心就沉下来了,现在还有这样生活状况的人群,是他在机关里,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看起来扶贫对他自己来讲,真的是很需要的,这使他对国情有了亲身的体会。

    在这样的体会之下,他吃着碗里的酸菜面,就有点儿不是滋味了。虽然在自己看起来,在城市这样的规格,算是最低资格了。

    可是在这里却是待客的最高规格。这样的规格一方面说明了村民的淳朴,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村民对自己的信任,对自己的期待。如果自己不在扶贫中,实打实的办几件事情,叫村民们受惠,那自己就对不起今天吃的这碗酸菜面!

    高昶旭一方面是走路累了,能量消耗大,确实饿了;另一方面,在城市大鱼大肉,油水吃得多了,也吃得腻了,乍吃一顿酸菜面,清爽适口,吃起来别有风味。再加上是手擀面,那种特殊的筋道爽滑,也是在城市&039;里感觉不到的。

    而且,跟在场面上的吃饭不一样,不喝酒,纯粹就是吃饭。使吃饭回归了本来的意义,本来的功能,吃饱了,吃好了,还不耽误时间。

    看到他们吃完了,刘小红适时地又端进来两碗面汤,放到他们面前说道,“原汤化原食,吃了酸菜面,再喝点面汤,帮助消化。”

    喝着面汤,高昶旭也不由得感叹,山村的酸菜面好吃,山村的面汤也好喝。不像城里的面汤,清汤挂水。这里的面汤有一股自然的麦香味儿,并不粘稠,却不寡淡,喝到嘴里,口感极好。

    吃完了饭,村支书说,“按理,应该叫你们睡个午觉,城里人有睡午觉的习惯。可是我们这条件不行,没有床,咱们是不是就到村里转一转看一看,然后回来聊一聊。”

    小李子看了高昶旭一眼,“主要看高昶旭同志的意思,我怎么都行,也是咱们山里人,跟你们的习惯是一样的。”

    高昶旭又看看支书家里的情况,知道他这里肯定是没有客人休息的床铺。既然到了这里,客随主便,听凭人家安排就好。就同意了,说,“好吧,按你们的作息时间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