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木刀门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意境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过还好,说不定收获更大,二师兄默默的想着,然后又溜到了外围。同恒山派弟子探讨起门派的尊严、荣誉和信任,以及下多少注来证明自己确实相信本派切磋会赢这一事实。

    再看擂台之上,君拙和郑公性已经分立左右而站。郑公性也是5岁左右,同君拙年龄基本相当,眉间有一川字竖纹,神情略为肃穆,对面的君拙也是沉静如水,台下之人看着隐隐觉得二人的感觉有些相像。

    君拙先是对郑公性施了一礼:“郑师兄好,我在木刀门习武十年,目前内功进境是踏虚化实阶段,还请师兄多指教。”

    郑公性回礼:“君师弟客气,我自十四年前加入恒山,目前内功进境是刚踏入练气凝元阶段。”

    台下弟子又是数人惊呼,感叹郑师兄武功又进步了,之前和曲公心师兄相比也就只差一点,现在岂不是有机会超过曲师兄了。

    俩人也不多言,直接将刀剑持于手中,武器之上分别泛出葱青和淡绿之色。

    君拙先出手虚划一刀,以视对郑公性的尊重。但君拙也深知恒山派四大弟子之名声动江湖,不敢有任何试探保留,直接施展出师门绝学木刀九式的第三式“阳关三叠”。

    只见君拙右手持刀,左手轻按刀背,向前推进,待快近身之时,自左向右发力将刀斜劈向郑公性。郑公性水剑横挡,俩人一拼之下势均力敌。郑公性虽内力境界稍高,不过君拙勤习炼炁十四篇,经、络的打通程度颇高,单次的攻击对拼并不逊色。

    君拙第一式被挡之后马上变招,右手向外侧翻转,木刀自右向左横扫郑公性的左臂。

    郑公性正欲提剑去挡君拙的木刀之时,突然水剑之中又涌来一股力道,仿佛君拙前一式的斜劈之力还在,郑公性动作为之一顿,保持原姿势运转真气化解这股力道;

    郑公性再欲变招去挡时,水剑中居然又传来了第三股力道,与此同时对方的木刀也已几近左臂,郑公性眉毛微微一耸,一边化解水剑力道,一边身体向左旋转90度,同时右脚发力一个侧空翻,人在半空头朝下之时,水剑带着未化解完的力道向左斜刺,挡住了君拙追击的木刀。

    木刀的攻击力道和水剑中未化解完的力道形成合力,郑公性手中水剑所承受的力道突增,在空中被击的倒飞了七尺有余,才落在地上。

    台下众人就看到郑公性在接了君拙一刀之后,突然连顿了俩下,差点被对方攻击得手,都是甚为不解。林墨影也是皱眉略有疑惑,正在向旁边的袁公明请教。

    燕桑榆一直觉得自己俩刀就把师姐打下台去,太过不好意思,总想着怎么再道下歉,因此就站在林墨影不远处,看到这一幕后就马上专门跑过来,把君拙这一招“阳关三叠”的底细仔细做了说明:

    在第一式刀剑相击之时,暗劲就度到了郑公性的水剑中,这一刀精妙之处在于让暗劲不马上爆发,而是间隔一段时间后才再发出,主要是利用了木系真气如丝如的特质,将暗劲进行了包裹,施展时则可以缓上一瞬。

    林墨影恍然大悟:“所以君师兄左手按刀,就是在催动真气将刀中暗劲裹起嘛?”

    燕桑榆拍手道:“林师姐真是聪明过人。”林墨影捂嘴轻轻一笑,燕桑榆也嘿嘿傻笑一下,俩人又继续看向台上。

    只见君拙得势不饶人,提刀揉身而上,使出了木刀九式的第六式“兵分六路”。

    木刀的刀头微颤,隐隐笼罩郑公性廉泉、神道、魂门、气海及左右肩贞全身六大穴位。待近身之时,君拙瞬间划出六刀,刀式极快,仅能隐约看到木刀的青色残影攻向六处。

    台下袁公明看到此招,眉头不由一抬,暗赞此刀中蕴藏的兵法之妙,正想找二师兄交流,左右一看发现人又不见了。。。就请陆公羡帮忙去寻一下二师兄。

    这一招兵分六路,取自兵法中虚实相攻之意。正所谓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六刀之中有虚有实,对方不知其重点所攻之处,防守者可以选择对六刀均全力防御,但会造成真力虚耗,甚至还会影响防御的速度;也可以选择力量分散,分守六处,但但我专为一,敌分为六,以六攻一就有被一击击破的可能  不管怎么选都会陷入两难之境地。

    郑公性也马上明白君拙此招的精要之处,凝神略一思索,施展了流水剑法的第三式“随波逐流。”

    君拙前五刀与郑公性水剑相触之时,感受到水剑之中满蕴的真气后,马上一触及走,待到第六刀之时则全力一击,直指神道穴;而郑公性每一剑虽是全力施为,但是施展水剑的速度丝毫不慢,六刀均是稳稳接下。

    君拙大为诧异,不解对方全力施展之下怎会变招如此迅捷,难道是猜透了自己刀法的虚实。

    郑公性确是全力施为,不过在接刀之时,郑公性的身、手放松,并不刻意去强控水剑,手和水剑之间的关系保持连而不断的状态,任由水剑如同流水一般跟着对方刀势的变化顺力而变。因君拙前面都是虚招,这一剑蕴含之力始终未消,所以相当于以一剑之力连接六刀,不但真力并未有太多虚耗,且招式变化完全跟得上君拙出刀的速度。

    袁公明、洛公见、曲公心这几大弟子,对于师弟郑公性在对战之中,能如此快的想到应变之招也是击节不已,恒山其他的弟子更是喝彩连连,气氛高涨起来。

    君拙虽然不清楚对方剑理,但是也不气馁,又是连续的“兵分六路‘’再度使出,不过不局限于五虚一实的出招,一会三虚三实,一会五实一虚,甚至连续六式虚招,虚虚实实之间,变化神妙。

    所谓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而这六式刀法之变,亦是不可胜数也。

    郑公性以不变应万变,仍以一式“随波逐流”应对,短短数合之间,刀剑相击近百次,还是不分轩轾。

    此时,连续的运用”兵分六路“,竟使得君拙隐隐进入了这一式的意境之中。

    前文提到,技分三个境界,常境、意境和道境。

    在意境之中也有细分,君拙此时正是迈入了初入意境的阶段:意随刀生或者意随剑生,指的是在施展某一式刀法或剑法的过程中被带着进入意境状态之下。

    进入此状态后的君拙真力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刀势越来越重,而眼中世界也更为灵动,对细节的捕捉更加清晰和精准,对刀法中的各种精妙之处也领悟更多,甚至可以在木刀临敌身之际突然虚转实、实转虚,使的虚实诡诈之术更为多端。

    郑公性感受到对方攻势更为迅猛和多变,自己所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明白对方是进入了意境之中,虽然至今自己还未占得任何上风,但是深感这一战的畅快,身上的战意越来越浓。

    只见郑公性愈发的冷静、内敛,犹如蛰伏的眼镜蛇一般伺机而动,而且明明人站在那里,但身边的空气好像虚幻起来,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君拙此时又是一式虚招带过,郑公性一改之前的应对之策,手中水剑突然暴涨三尺,变的极为细长,一式逆水剑法的第三式:“抽刀断水”,横击在木刀之上。

    这一剑并未因为水剑变的细长而力度稍减,反而劲道奇大,君拙被震的手臂一麻。

    而水剑也因长度的变化,导致真气的控水之力下降,水剑自刀剑相击之处被反震之力震断,仅余4尺长短。

    郑公性将水剑再度聚凝,变为俩尺长短,趁着君拙手臂被震之时,抢得一式先机,施展了流水剑法的第二式:“惊涛骇浪。”

    连续五剑,削、撩、刺、挂、劈,攻势如潮,不过每一剑都未攻向君拙要害,反而是攻击腿脚、肩臂之处为多。君拙回刀应对,只觉对方水剑上的力道相比之前大了许多,而且一剑比一剑力道要大,仿佛一浪推着一浪似的。

    到了第五剑之时,君拙已觉自己有不敌之象,但好胜心促使自己仍要硬接下这一式。

    只见君拙双手持刀聚起全身真气来横挡对方的劈剑,但叠加了五剑之力的最后一式岂是易于,君拙的木刀被二尺短剑的下劈之势直接压在了左侧肩膀上,此时水剑离君拙的脖子近在咫尺,淡绿色的光芒映在君拙脸颊之上,肩胛之处的骨头也被压的咯吱作响。

    刀剑相持之时,郑公性不待余力使尽,直接顺势使出了跌水剑法的第一式:“一泻千里。”

    君拙感觉压在刀上的剑突然犹如同千钧之重,被压的只能单膝跪地来勉强抵抗,郑公性看到君拙已有不支之色,剑势略向外转,二次发力,直接将君拙震的斜飞出擂台之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