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大事对刘辰星来说太遥远了,更别说什么储君之争。
当从柳阿舅口中得知今年省试发生的种种,她除了为崔尧和杜元朗二人高兴外,就是和其他所有寒门举子一样,高兴于经此事以后,虽不能断绝“行卷”和“请托”之风,毕竟现在的科举制度就是这样,但明年,乃至接下来二三年间,进士科及第人数,应该能多分几个名额给他们寒门子弟。
这样一来,每一个寒门举子及第的机会就又增加了。
既然未来几年对他们寒门举子形势大好,就一定要抓住机会。
刘辰星可不想再生生错过省试,她被接回家后,一问一答把自己在魏王府养伤的事情说了一遍,便开始着手重新取解的事。
斯时,进士以国子监出身为荣,而重新取解办法之一,就是应寄国子监。
是以,落地举子的最好出路,自然也是成为国子监之下四门学的俊士。
虽然四门学俊士,多是低级官员子弟及庶人子,但进入四门学后,不但可以在国子监免费吃住,甚至还有月俸可领,让一众囊中羞涩的寒门举子可以无后顾之忧的留在长安。更主要的是,可以建立人脉,有机会认识太学、乃至国子学的高官之子,以及在国子监任教的当世大儒,不说为以后的为官铺路,至少不用苦于“行卷”无门,大为增加了通过省试的机会。
进入国子监的好处世人皆知,但每年落第的寒门举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国子监四门学的俊生人数却是极为有限的。
所以,每年国子监四门学俊生竞争相当激烈,且至今未有一个寒门女举子成功寄读。
刘辰星心里很明白,她虽要圣龙九年四月才满十四,但世道对女子的苛刻,给予她自立的时间并不多,阿兄可以用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时间,可她能争取走到现在不仅不易,更有赖于一路走来身边人的保驾护航,时间对她而言必须争分夺秒。
知道国子监四门学不好进,刘辰星便也不浪费时间去竞争,她将目光直接放在了另一个取解办法上——寄籍取解。
(ex){}&/ 至于一早就说要合伙的崔尧,如今都已是状元了,现在还已经确定要去国子监最高级别的国子学继续深造,她在崔尧和杜元朗来看望自己之时,也就不提卖麻辣烫的事打扰他们。
有了薛圆和阿贞主仆加入,再有柳阿舅和薛程他们帮忙一二,二月还没有过完,麻辣烫便盛大开业了。
因为是三人一起,麻辣烫名字再叫刘大娘麻辣烫也不妥当,可刘青山和薛圆一致认为火锅底料是她捣鼓出来的,当叫这个名字。
于是,二月的最后一天,刘大娘麻辣烫的旗招,就在平康坊平民居住的东北隅一个十字街口边开业了。
没办法,礼泉坊在城西,他们兄妹住城东,饶是卖麻辣烫被熟识的举子看到影响不大好,也只有先将就着开业。
就像卖羊肉汤一样,两口定制大铁锅架起,一口锅是招聘麻辣鲜香的红汤,一口锅是鲜香浓郁的白味汤,再定制一个长方形大木桌,上面摆满了竹簸箕,每个簸箕里都分门别类的放了各种佐菜。
食客要吃哪种菜,就自己动手夹哪种。
为了省去串签子的人力和时间,刘辰星在一旁备了大中小三个大小不一、价格不同的的空簸箕盛菜计价,食客拿空簸箕选菜,然后再将选好的菜递给负责在锅边涮菜者。
如此一番,食客就没事了,只需从棚子下的七八张木桌挑一张入桌,等着涮好的麻辣烫上桌开吃啦!
又鉴于夜禁和每日颇重的学习任务,刘大娘麻辣串只卖午间。
如此,每天中午,就见两个女着男装的小娘子,你一声我一声的高喊:
“麻辣鲜香,就是刘大娘麻辣烫!”
“刘大娘麻辣烫,您身边的火锅行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