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兰高兴啊,她高兴的是李氏的信任,至于董氏,董氏只是想讨好她罢了。
各房回去也谈了此事,周老大傻眼了,李氏真没和他商量过,不过,李氏干得好啊!
周老二沉默了一会,他是信得过娘的,可他和赵氏一样,什么都喜欢留一分,他也更喜欢自己试试能力的,周老二也就没理由说赵氏了。
昌廉赞许了董氏,“做的不错,娘真的有双抓银钱的手,家里的银钱给娘,日后每年的进项也能多一些。”
董氏高兴这一步走对了,“相公说的是,日后我一定多听娘的话。”
昌廉看着董氏,他知道董氏内心的忐忑,想到爹在书房说的话,爹越得皇上的看重,越会有人想从他们身上下功夫陷害爹,所以爹明确的说了,周家没有纳妾的一说,如果真有人为了利益不顾整个周家,爹手下不会留情的。
昌廉握着董氏的手,“我给你交个底,我们老周家没有纳妾一说,现在不会,日后也不会,你且安心,我这辈子只守着你。”
董氏心脏咚咚直跳,她娘一辈子没求到的,她得到了?董氏咬着嘴角,“万一,我生不出儿子呢?”
昌廉默了,想了下爹的话,“我兄弟多,日后的侄子也多,真都是闺女,我就过继。”
董氏握着相公的手,眨着眼睛道:“如果真的没儿子,要过继就过继大哥家的。”
二哥家的就算了,明瑞的确很聪明,可她想到二哥和二嫂,她真心喜欢不起来,别看明腾闹腾,她却很喜欢明腾,她虽然嫉妒大嫂,可心里是认可大嫂和大哥的品行的。
昌廉笑着,“我也是这么想的。”
二哥就算了,他和二哥当兄弟这么多年,他都没看透过二哥,心思太深了,今个二嫂的表现,更坚定了他的想法,至于昌智的就算了,他不想操心。
晚上,周家做了一桌子的菜,今年足足有十六道菜,菜多了,反而吃的没那么多了,这几年周家人的肚子养的一点都不缺油水了,嘴还养叼了呢!
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因为守岁都没回去休息,家里的读书人多,玩猜字谜赢银子的。
(ex){}&/ 晚上吃了饺子,各房的都回自己的院子了,明腾今个大杀四方,赚了不少银钱,这小子吃了饺子兜着银子一溜烟的跑了,深怕李氏又把银钱给要走了。
竹兰和周书仁躺下,竹兰道:“第四个年头了,时间过得还真快。”
周书仁应着,“是啊,四个年头了。”
竹兰有些困了,她习惯早睡了,今个守岁熬夜太累了,迷迷糊糊的应了一声,很快就睡着了。
周书仁亲了下竹兰的额头也睡了。
李家村李家,李氏的娘睡不着,“临老了,我们享了闺女的福气,也不知道她过得好不好,咱闺女没长处,她受了委屈也只能自己哭。”
李氏的爹,“你就是愿意多想,咱闺女要是过得不好,还能给咱们送来这么多银子和吃的?你瞧瞧亲家送的年礼也能品出来,亲家母对咱闺女好着呢!”
李氏的娘想到下人恭敬的态度,笑了,“看来的确是我多想了。”
她真没想到,自家的憨闺女会有这么大的福气,还惠及了娘家,现在十里八村谁不对李家客客气气的。
次日一早,大年初一,今年没有街坊邻居的孩子上门拜年了,竹兰倒是收到了下人们的拜年,竹兰都准备了红包,每个人也不多,管事和婆子都是五钱银子的花生,小厮和丫头们都是二钱银子的花生。
这些都是竹兰找人打的,她也是和陈大人家学的,好看寓意好。
大年初二,竹兰和周书仁回娘家了,一大家子都去了杨家,杨家第一年落户礼州城,自然是越热闹越好。
竹兰二哥一家也回来了,竹兰也见到了武河,武河脸上有伤疤,只是伤疤不深还能看出些印记。
竹兰看到武河的伤又想起了武冬,眼睛忍不住红了下,“让姑好好看看。”
武河咧着嘴,“姑。”
竹兰很快就平复了情绪,今个大过年的要笑,这也是武冬愿意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