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在海外军工厂的成功建立,让张天宇现在初步得到了甜头,这两种大杀器的带来,使张天宇的部队攻击力又上一个新台阶。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加强自己现有根据地的建设才是根本。
多伦建设在丕然先生和方薄的努力下现在基本走向正轨,各项政策法规得以颁布实施,工厂矿山规划建设都在进行当中,百姓得以安稳生活,资金的匮乏由海外各地华侨资助暂时得到缓解,部队的整编也在扬子升的领导下踏上了正常的道路,这一切来得都是那么自然,但每一处进步都饱含着张天宇和他的团队的辛苦努力工作。
武藤信义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率部侵略了热河省,并进军长城一线,击破中队20多万人的防御,达到了初步的战略目标,被日本人们誉为满洲的守护神。1933年5月7日,武藤信义被裕仁ian huang授予日本的陆军元帅,他是大正年代日本陆军最具强有力的领导。可是,由于关东军和伪满洲国伪军主要布置在长城一线,兵力明显不足,难以将朝阳多伦一带的张天宇的部队消灭,也未能把这几个县占领,这成了他一块心病。
朝阳和多伦一带暂时还算安宁,但这平静下蕴藏着更大的风暴。
这几日张家口的冯焕章几次邀请张天宇前去商量组建g ri同盟军的大事,但张天宇以工作繁忙为理由,派了一名参谋前去应付,他在多伦坐镇指挥各方面的建设,更多的却是在享受天伦之乐。
吴慧和孩子的到来,让张天宇再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火热的阳光下,他携带着几个月的孩子,徜徉在绿色的大草原上,有妻子相伴,日子是那么的美好。
一阵急促马蹄声传来,一名参谋骑马跑来,在临近张天宇不远的地方下马敬礼:“张总,彼得罗夫先生带几个人来了,他想见你。”
“噢!他带的是什么人?”
“是几个中国人,据说是从莫斯科来的。”
张天宇微微皱一下眉头,心中暗想:“该来的还真是躲也躲不掉啊!”
面对彼得罗夫的到来,张天宇还真不能避而不见。
在一个宽大的会议室里,张天宇会见了彼得罗夫和他带来的几名中国人。
“噢我亲爱的朋友,再次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彼得罗夫用俄语大声的跟张天宇打着招呼,并夸张的拥抱了张天宇。
张天宇不太适应这种礼节,同时他也被这个e si的壮熊身上的气味熏得受不了,但出于礼貌他还是忍受了这一切。
“尊敬的张将军,我为你介绍你的几位同胞,他们是莫斯科来的,这位是王冬同志。”
这是一个瘦小的学生打扮的年轻人,张天宇礼貌的和他握了一下手。
“这位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材生华为同志。”
面对这样一位身材高大军人气质非常浓郁的中年人,张天宇倒是很有好感。
“这位是莫斯科大学理论专家冯伟同志。”
张天宇例行公事的同这位带着厚厚的圆眼镜的中年人握了握手。
“欢迎你们来多伦参观,feng huang,给客人们倒茶。”
火feng huang对彼得罗夫印象很不好,原因就是他上次来张天宇陪他喝酒醉了几次,但这点小原因无法说出口,张天宇安排她也只能笑脸面对,给几个人分别倒上茶水来。
“不不不,尊敬的张将军,他们几个人来不是参观的,他们是莫斯科派来帮助你们共同g ri的。我们的heng fu跟日本heng fu有协议,不能直接跟日本军队作战,只能是暗中帮助你们。他们是中国人,出现在g ri队伍自然没有问题,他们将是我们跟你之间联系的桥梁。”在王冬流利的翻译下,张天宇听明白这几个人来的目的了,这是在他的身边安插眼线,在一定时机可能要夺取他的权利。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很明白这样做的目的,他也不在乎他们能搞什么鬼,目前他最关心的是否能够从苏联得到实惠。
“欢迎几位来多伦工作,这里的条件很艰苦,怕是委屈了各位。”张天宇客气的说着。
“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防止他们北上,武装保卫苏联,保卫布尔什维克是我们神圣的工作,就是条件就是再艰苦,我们也能忍受。”年轻的王冬象演讲一样向张天宇表态。
听到他这个话,张天宇及其反感,拍案而起:“武装保卫苏联?我说你还是中国人么?现在是我们的国家在遭受侵略,我们的人民在忍受着奴役,自己祖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不思报国安民,还提什么武装保卫苏联,这真是荒诞之谈,是历史的笑话。在中国的土地上说这种话,你不觉得脸红吗?”
谁也没有想到张天宇对这句话反感这么强烈,一时都愣住了。彼得罗夫不会文,他用俄语向华为和冯伟咨询,华为默不作声,冯伟低声的把张天宇的话翻译给彼得罗夫听。
作为一个祖国正在遭受凌辱的中国人,却喊出保卫还没有遭受到侵略的国家的土地,这是哪门子爱国行为?张天宇听到这些话能不反感吗!
王冬的意识里只有这几年在莫斯科受到的教育,根本考虑不到民族意识,他也没有想到这句话引起张天宇这么大的愤慨,脸红脖子粗的站在那里,想要分辨什么,但一时还真不知道怎么分辨好。
彼得罗夫毕竟是做专业外交工作的,他看出了问题矛盾的焦点,故意把话拉过来:“尊敬的张将军,不要激动,我们共同的敌人应该是日本军国主义,在对待侵略者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我国heng fu同情你们的遭遇。这次我虽然是代表个人来见你,对你们g ri救国的行为还是拥护的。我的朋友,我以个人的名义,跟驻扎在蒙古的我队取得了联系,决定资助你们一部分军火,用于你们g ri。我的心意请你收下。”经过冯伟的翻译,彼得罗夫将一个信封交给了张天宇。
张天宇接过信封,看到是里面是俄语写的,他就让随行的翻译给他翻译信的内容。
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一份赠送给张天宇的物品详单,但这赠品的含金量却绝不轻,即有:
一莫辛纳甘bu qiang3000只,每只配弹五百发。
二捷格加廖夫轻ji qiang一百挺,每挺配弹1000发。
三苏联制造的马克沁1910型重ji qiang30挺,每挺配弹5000发。
四1930型37毫米反坦克炮20门,没门配弹100发
五捷格加廖夫大口径高射ji qiang20挺,每挺配弹3000发
除了这些武器之外,还有一部分汽车柴油和物资。
这份礼物可以说对张天宇部队至关重要。
无论彼得罗夫是什么出于什么目的,用什么方法搞来这批武器,张天宇都是欣然接受的,这毕竟是现在他部队急需的,有便宜一定要占,张天宇显露出他原先作为商人的本色来。
对于跟彼得罗夫同行的三个中国人,张天宇也不能太过怠慢,虽然他们来是有一定目的的,但g ri救国之心是确实有的。经过短暂的过激话语后,张天宇也收回了自己态度。双方还算友好的谈了下去。
谈到最后,经彼得罗夫建议,张天宇决定,安排王冬去辅助丕然先生处理有关政务的一些事情,冯伟辅助方薄研究经济,华为作为军人,将苏联提供的高射ji qiang及原有的两门高射炮,组建起一支独立的防空大队,任命他为防空大队队长,为张天宇的部队建设起第一支防空部队。
杨文的多伦之行是非常的匆忙的。
婆罗洲在杨文的领导下,除了传统的橡胶、水稻、渔业、航运业等产业外,军工产业、造船产业、机械加工业都有极大的起色,在世界经济大萧条中,采购了很多先进的但又非常廉价的设备,他们在原有美国技术的基础之上,又引进了西欧的技术和专业人才,其中婆罗洲军工厂招聘了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失业的科技研究人员和技术工人,正在开发了班用轻ji qiang、127口径高射ji qiang,八二无后座力炮等产品,这些都是这个这个年代非常先进的产品。造船厂则和欧洲一些传统的船厂合作,积极研制小型的军用船只,由原来只能造小渔船逐渐转变成造军用舰艇的大型船厂。机械加工行业也在迅速的发展着。
除了制造业,在铁矿加工,铝矿加工方面也做的风生水起,石油的开采和加工同样纳入到进程,以杨文为首的南洋华侨新组建了婆罗洲南洋实业公司,各个产业现在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由于有西欧和美国投资商做掩护,在当地殖民者和heng fu那里倒暂时可以蒙混过关。
但华侨创办的南洋实业公司与当地殖民者和土著还是产生利益冲突,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南洋猖獗的海盗也对公司的远洋运输产生巨大的威胁,这各种威胁迫使杨文亲自来到多伦请教张天宇。
面对目前南洋实业公司艰难的处境,张天宇特意开会研究决定,今年朝阳g ri军校第一批毕业生二百人,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充实到各个部队,加强军队的建设,另一部分由杨文带领去婆罗洲,以保护华侨产业的名义建立南洋华侨保安公司,组建海上运输保卫队,同时抽调一批军政干部去婆罗洲,以保住国内g ri在海外的一个支点,有了这块根据地,国内的g ri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后盾。
会议中,张天宇对多伦根据地的发展提出采纳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提出要广纳人才,积蓄力量,暂避锋芒,向西发展的政策;对海外南洋实业公司提出要在社会上广交朋友,在实业上钻研科技,在经济上拓宽渠道,在军事上埋头发展的政策。
朝阳正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为辽阔的草原镀上一层金色。草叶上的露珠,像镶在翡翠上的珍珠,闪着五颜六色的光华。
晨曦中,张天宇将杨文送到多伦城外,面对着茫茫的古道,发出感慨来:“国内形势如此紧张,你们身在海外的游子还在惦念着祖国,为支持国内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真是辛苦你们了。”
杨文接过话来:“海外华人和国内同胞本就是连理同根,国强e 强,国弱e 弱。祖国受到欺凌,我们身居海外的游子也一样抬不起头来呀!共同g ri,还我河山,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呀!”
“国家积弱非一时之功啊!在西方工业化热潮疯狂进步的时候,我们大清王朝闭关锁国,夜郎自大,逐渐拉开了与西方世界的距离。当国外的坚船利炮开到国门的时候,只能议和谈判割地赔偿。连年军阀混战,伤的是我们中国的元气呀。heng fu高官守旧轻率,苟且偷生,掩盖实质,虚张声势;地方官吏愚钝糊涂,不明事理,很少能够有深谋远虑的人。国弱就要挨打,这半个多世纪来受到的侵略还少吗?海外华侨更是受到欺压,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有我们祖国强大起来,中国人挺起腰板屹立世界东方,那是就是我们民族扬眉吐气的时候,我们就是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的。”
杨文也很激动,面对着大草原,由衷的说道:“张总,我们在海外的华人每时每刻不想着有这么一天,我们也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现在我回去训练华侨士兵,发动华人,我们是不是就此机会揭竿而起,打退腐朽的殖民者,建立一个华人heng an,将海外同胞都发展起来,推动国内的g ri运动。”
“不可。”张天宇很坚决地说道。“当年兰芳公司还没有正式建国,就被殖民者所击溃。大的前提就是没有有力的后盾。我们的力量太薄弱了,必须要潜心经营。我在国内安排各方要遵循当年明太祖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提出广纳人才,积蓄力量,暂避锋芒,向西发展的政策,就是因为我们的实力太弱,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埋头发展,你们那里更是如此,所处环境四面环海,一旦殖民者来攻打,难以有外界援助,到时候我们怕是连一块净土也保不住的。如果把我们的实力过早暴露出来,在那里怕是站不稳脚跟的。要有卧薪尝胆的苦功才可以呀。”
杨文再一次紧紧握住张天宇的手:“我记住你的话了,南洋华侨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你就放心吧!”
在张天宇的目送下,杨文踏上了汽车,在缓慢的驶向远方,留下了一路的灰尘。
阳光火辣辣的照在大地上,象似要把大地烤熟一样。山间的风都懒得吹动,树木花草在阳光下都有些打蔫了,林中的鸟、草地上的蝴蝶似乎都在无力的飞着。只有那山间的溪水还在哗哗的不知疲倦流淌着。
捧起一捧清凉的溪水,喝到嘴里凉快到心窝里,洗一把脸,冲一下头,全身都清爽无比。
余长生是河北人,在北平大学念了两年历史,就赶上了九一八事变,在爱国宣传的鼓动下,他和几名爱国同学放弃了接着念大学的机会,毅然来到了朝阳,做了一名g ri先锋军的战士。由于有文化,他考取成了朝阳军校的第一批学员。
张天宇对军校学员的培养非常的重视,不论战事如何紧张,张天宇都安排军校学员必须完成两年的正规学习,毕业后好为g ri做更大的贡献。
前方战事吃紧时,余长生和同学们几次要求上前线杀敌都被拒绝,他们只能以刻苦的学习,紧张的训练来为日后打好基础。
两年学习终于毕业了,余长生放弃了出国海外工作的机会,放弃了到指挥部机关工作的条件,主动要求来到了连队,他要上第一线战场与鬼子真刀真枪的作战。他的理想现在实现了,他被分配到六十五师下属的一个新兵连做见习连长。今天是他到连队头一天报道的日子。他感到上阵杀敌的机会就要来了,心里别提多兴奋了。在营里通信员小朱的带路下,他们一起快步的向自己新的工作岗位上前进着。
余长生和小朱正在小溪边洗脸,这时不远处传来车马声,余长生他们向声音发出的地方望去,看见前面三叉路口上熙熙攘攘走来一群人,他们推着小车,赶着马车,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看来像是一群逃难的百姓。
“小鬼子真坑人,又有这么多百姓背井离乡。”小朱愤愤的说着。
“这条路是通往密的吧。”余长生所在的连队是在密和丰宁之间,他虽然头一次来这里,但是却事先了解了一些情况。
“对,是通往密的,那里有鬼子的大部队。”
这时这些人已经渐渐走近了,
“不对,他们不像是寻常百姓,小朱,隐蔽起来,不要轻举妄动。”余长生说着,就带小朱埋伏在小溪边的灌木丛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