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一个总是绿意盎然的季节,就算偶有些许风雨的侵扰,也总是来去匆匆。但是随着朝廷大军开始与叛军交手,这么一个本该骄阳似火、绿树成萌的季节,却成了云洲人挥之不去的恶梦。无数鲜血浇灌下,一颗有关仇恨的种子正在茁壮成长。不但在无形中拖延了大军前进的步伐,而且也悄悄分裂了这个本该完整的世界。
毫无疑问,尽管在交战之前,宁王已经利用一场差点毁掉半个天云城的动乱把各方势力紧紧绑在了自己周围,也用血腥的内部清理震慑住了所有的反对声音,但是面对拥有绝对实力的朝廷大军来说,宁王的所有反抗终究还是以卵击石。
可惜,对于朝廷,尤其是对于年轻的皇帝来说,这却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当战线推移到云洲深处的时候,如何消灭宁王早已不再是主要麻烦,如何在大获全胜的情况下保存云洲的元气才是摆在自己的真正难题。
这很正常,如果是一个将军领兵平叛,或许会为了尽快捞到功勋而不再乎云洲是否生灵涂炭,但是皇帝却不一样。因为作为大明帝国的主宰,皇帝可是早已把云洲当成了自己财产的一部分,既容不得他人染指,更容不得他人破坏。
人们常说圣人之下皆蝼蚁,其实这话对于皇帝同样适用。别说年轻的皇帝根本看不到云洲战争之中的累累白骨,就算皇帝能够看到又如何?!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作为这个帝国最无上的存在,最忌讳的就是七情六欲。就像现在,当皇帝想要放慢大军前进的脚步,好分出一部分人手去平肃已经攻占的地方时,立马遭到了无数将领的反对。
仁慈?!什么才叫做仁慈?!对,皇帝现在的想法是对云洲百姓仁慈了,但是这个想法对前线将士仁慈了吗?!就算不提“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竭”的可能,单单只是战事的拖延,就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你们这是要干什么?!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你们现在想要让我其百姓不顾,到底是何居心?!”面对如潮的反对之声,皇帝这句质问已经相当严重了,基本就差说“你们是不是盼着我早死”这种话了。
“皇上有仁君之风这是好事,但是我们现在当务之急是消灭宁王在内的叛军。至于云洲的糜烂,大可放在战后处理。比如皇上到时可以用轻赋税、免徭役这些方法来快速回复云洲啊!”哪怕皇帝的呵斥已经到了声色俱厉的地步,但是那些跪倒在皇帝身前的将军和大臣还是没有丝毫动摇。
“额哼!”明明知道这是在借口搪塞,皇帝却没有任何办法反驳,只得冷哼一声之后拂袖而去,留下满堂的文武大臣连连苦笑。年轻人啊!什么都好。但是做事总爱想到一出是一出,也不想想,自古以来战争不是历来如此?!不然,这世上怎么会有“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的感慨?!
但是话又说来了,向来如此,便对吗?!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已经习惯因循守旧的大臣们看来不言而喻,但是
是对于正想超宗越祖的年轻皇帝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不打破一点旧有的规矩,不创造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怎么体现自己的伟大?!
“你有什么办法能化解那些大臣的阻拦吗?!”夜晚降临之际,年轻皇帝召见了曾对平定云洲发表过自己独特见解的萧俊诚。或者说,此时的皇帝更希望主动站出来,替自己的主张进行一场“朝堂论辩”。
“我是没有办法,不过这不代表其他人也没有办法。如果皇上有意,可以去找升龙剑宗的弟子刘辰问询一二。”萧俊诚之所以会想到刘辰,既不是没有看出皇帝的目的,也不是真的没有办法,而是实在不愿卷进这个世界的纷争了。
“刘辰?!就是那个力主周煦去云天城的刘辰?!”因为之前有关周煦的那场风波,年轻皇帝倒是对刘辰有些印象,不过也就仅此而已。
“对,之前他可是被称为升龙剑宗弟子中的第一智者,传说天底下就没有他想不出办法解决的事情。”为了增加自己引荐的分量,萧俊诚特意把刘辰的名号说了一遍。至于后面那些夸大的成分,自然也是信手捏来。人设,不就是这么吹出来的吗?!
“嗯,那你这就去把他叫来吧。”年轻皇帝对刘辰产生了兴趣,迫不及待的想见见这个被称为第一智者的家伙,并听听从他嘴中说出的办法。如果真是一个可塑之才,倒也可以收为己用。
萧俊诚出去一刻钟之后,就把刘辰带到了皇帝面前。而刘辰也没有辜负萧俊诚之前的一番吹嘘,在听完事情始末之后,很快就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皇帝可以抽调大军之中的中低层江湖人士去平肃占领地的混乱。当然,刘辰这个办法是不是完全出于公心,那就另说了。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一点,刘辰的这个办法是不用因为抽调江湖人士影响大军战力,进而拖延平叛的进度,还可以消除君臣之间的对峙。但是对于中低层的江湖人士来说,何尝不是一个在兼顾功绩时捞油水的好机会?!尤其是对于云洲的地头蛇升龙剑宗,这可绝对是一个跑马圈地占地盘的好机会。
“好!好!好!”或许是没有考虑到刘辰蕴含的死心,或许是根本没有在乎刘辰这个办法之下的利益纷争,皇帝兴奋的拍案而起,一连说了三个好。而在这之后,自然也不免对刘辰升起了招揽之意“等你出师之后,如果有意涉足朝堂,可直接通过日月府通知朕,到时候朕一定给你安排一个好差事。”
“谢皇上隆恩!”这种能够平步青云的机会,刘辰自然不会拒绝。跪地拜谢的同时,脸上也不由带上了几分希冀。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看着吧,总有一天,我会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刻在大明的历史上。
翌日,当皇帝把周煦的那个办法摆在众臣面前后,虽然受到了不少云洲地方官员的反对,但是却也很快通过。
几日之后,经过一系列安排,大军之中的江湖人士纷纷离开大营,踏上自己的一段新征程,然后大浪淘沙
请记住本站域名:&ot;&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