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咸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二十七章 和朱瞻基摊牌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后龟山虽然在面对着薛斌的时候还表现的像个硬骨头,可是在面对着不知喜怒如何的朱瞻基,还有眼中杀机勃发的杨少峰,后龟山最终还是怂了下来。

    怂了,就得认命。

    因为后龟山不是倭国名义上的天王,所以也就没有权利签署其他诸如驻兵、使馆之类的合约,所以杨少峰总觉得大明这边亏了。

    既然觉得亏了,杨少峰就得想办法找补回来。

    所以哪怕后龟山所在的南朝已经穷的快要揭不开锅了,杨少峰依旧没有丝毫的手软,指使着吴克勤以自己的名义和后龟山签署了《大明-后龟山倭国友好互助条约》,价格被杨少峰坐地起价到四万万两白银——就算后小松那边的北朝发现了这份和约,问题也可以推到吴克勤的身上。

    至于吴克勤,则是丝毫没有把份合约当回事儿——就算是后小松找朱老四告状,自己也不过是被罚俸半年,杨少峰手指缝里随便漏出一点儿来都比俸禄多。

    然后杨少峰就和朱瞻基凑到了一起,打开了从大明带来的最后一瓶神仙醉。

    毕竟是四万万两白银,哪怕是分成了一百年来偿还而且没有利息,那也是每年一百多万两,而且这一百多万两还是白白得来的,成本就是赏赐给那三千骑兵的赏银。

    如果再加上后小松那边的三万万两白银,两边加在一起就是七万万两白银。

    如果考虑到大明的国库里面只有一千万两现银,也不考虑通货膨胀等乱七八糟的因素,那这就相当于是七十个大明国库。

    哪怕是每年只能收到二百万两白银,那也相当于现在大明国库的五分之一,差不多相当于永乐十三年时的十个国库——永乐十三年,国库结余白银二十万两。

    朱瞻基抓起酒瓶,将里面所剩不多的神仙醉全部倒在自己的杯子里,然后才抓着酒瓶说道:“六万万两啊,夏部堂这回得高兴成什么样子?”

    杨少峰低头看了看快要空了的杯子,又看了看被朱瞻基抓在手里的酒瓶,不满的哼叽了几声之后才开口说道:“不用多,只要一年能多出来二十万两,夏老抠就能笑到老脸开花。

    现在一年多出来二百万两,我估计夏老抠做梦都能笑醒,醒了还得接着笑,停都停不下来的那种。”

    朱瞻基嗯了一声,将手里所剩不多的神仙醉倒给杨少峰,然后端起酒杯说道:“你倒是真够狠的,倭国这么大点儿的地方,你就直接弄了六万万两白银,这还不算上以后卖农具的收入。”

    杨少峰颇有些不以为意的端起酒杯,跟朱瞻基一起喝了起来。

    我狠?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日通商行船条约》再加上《中日北京专条》,哪个不是螨清和倭国签的?

    提前收些利息罢了。

    朱瞻基显然不想再理会倭国的这些破事儿:“话说,你回去之后你打算干什么?”

    杨少峰道:“我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要不然,我还是回杨家庄子去教书算了,好歹是个六首状元。”

    (ex){}&/  等啥时候回去了,我肯定不这么折腾了,以后要么留在庄子上,要么找机会外放到下面的州县去做个县令啥的。”

    朱瞻基顿时就被逗笑了:“人家都想着做京官,你倒好,总想着往外跑?你是不是有毛病?”

    “呸!”杨少峰呸了一声,说道:“有毛病的是你,不是我。你想想,县令好歹也是个正七品,总比我这个从九品要高上好几级吧?”

    “不是,你怎么总想着你那个几品官的事儿呢?这满朝上下又有谁真拿你当从九品的看了?谁闲的没事儿敢招惹你?”

    “这不是招惹不招惹的问题。”杨少峰道:“这是品级的问题。

    当然,也不光光是品级的问题,而是我还有一些想法,打算到下面的州县去试一下,要不然我这心里没底气。”

    朱瞻基好奇的问道:“什么想法?还非得你自己去折腾?这不是有七十三个学生么,永乐十九年的殿试,怎么着也能有几个考中的吧?”

    杨少峰有些烦燥,抓着头发说道:“别说他们七十三个了,你就算是把伊逍和白庚给我弄过来也没有,我要是不亲自去下面盯着,我不放心!”

    将杯子里的酒一口喝光,杨少峰干脆跟朱瞻基摊牌了:“这么说吧。等回到了大明,我就去找皇爷爷求个恩典,外放一地做个县令。

    我要求不高,只要随便找个不太偏远,最好在山东沿海一带的县就行。

    我想试试,能不能靠着工坊之类的玩意让百姓有另外一个活法,不用靠地吃饭,也不用看天活命。”

    朱瞻基顿时好奇了起来:“你这不是脱裤子排气,多此一举么?

    咱不说别的地方,就说杨家庄子吧,庄子上的庄户,现在又有多少是真个靠地吃饭的?不还是靠着你家那几个工坊还有养殖鱼羊之类的玩意?”

    “那不一样!”杨少峰道:“杨家庄子是杨家庄子,可是你瞧瞧杨家庄子旁边的那些庄子,有几个是跟杨家庄子一样的?”

    朱瞻基道:“人家别人家的庄子,纵然比不上杨家庄子,可是也没差了太多吧?

    还有顺天府的百姓,现在也多是靠着工地在活,而不是靠着那一亩三分地,你说你这实验到底有什么意义?”

    杨少峰随即反问了一句:“当顺天府皇城的工程结束了呢?

    你要知道,现在宫城、皇城的工程都已经完工了,剩下的外城还有那些园林都可以慢慢来,用不着像现在这么赶,到时候需要的劳工数量也会减少,你让他们咋办?

    我想找个地方试试,弄几个工坊出来,让百姓习惯在工坊里上工赚钱。

    记得不记得前两年我曾经跟你说过,我觉得这天气一年比一年冷?总得早做打算吧?”

    朱瞻基更迷糊了:“那不更应该劝耕农桑,让百姓多种粮,各地各仓多存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