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咸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四章 打海禁的主意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朱瞻基的话一出口,气氛顿时就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倭国那边有什么?石见银山。

    倭国那边还有什么?倭寇啊。

    石见银山想都不用想,肯定是皇家的,朱老四不可能把这么一大块肥肉让给别人吃,亲儿子都不行。

    至于倭寇,这玩意确实能抓来卖劳工,但是能抓多少?伤亡又会有多少?如果伤亡大,抓来的劳工又少,那岂不是大大的赔本?

    风险大,收益未知,还很有可能赔本的生意……

    徐景昌小心翼翼的伸手指了指屋顶,神秘兮兮的问了一句:“是……陛下的意思?”

    朱瞻基正想开口说是,杨少峰就直接开口说道:“是,也不是。这次的机会,可是我拉着太孙殿下替大家伙儿争取来的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一听杨少峰说是他拉着朱瞻基一起找朱老四要来的机会,徐景昌等人的脸色就变得凝重了起来。

    如果说杨少峰这个六首状元有多好多好的文采,估计会有一大堆人不服气,包括那些状元探花之类的,都觉得自己未必就不如杨少峰。

    但是如果说到生财有道能赚钱,整个大明几乎是公认的,就算是几百个状元捆在一起,也比不过杨少峰这个六首状元。

    就像是是边市城和顺天府都城的营建,当初多少人都以为这是个跳进去就出不来的大坑,甚至有人以为杨少峰这是得罪了朱老四,要被砍了脑袋的前兆。

    可是实际上呢?

    就如同当初的杨家庄子打了一大票士绅的脸一样,边市城和顺天府同样狠狠的抽了很多文武大臣和勋贵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杨家不仅没穷,反而更富了,就连人家庄子上的庄户们都富到流油,就连银行都在考虑是不是要到杨家庄子上开家网点。

    还有夏原吉,当初天天指天划地的骂杨少峰不是东西,可是现在呢?但凡是遇到朱老四发火骂杨少峰,夏原吉却是第一个跳出来维护。

    为啥?因为国库空虚啊。

    现在杨少峰说这是他抢来的机会,那就意味着他肯定会掺和进去。

    杨少峰愿意亲自掺和进去的事情,不说赚到盆满钵满,可是也不存在什么赔本的可能。

    这几个几乎可以说是大明第一梯队的勋贵们互相对视了一眼之后,就各自下定了决心。

    干了!

    杨少峰眼见着一群勋贵们心动无比的表情,便笑眯眯的说道:“各位别以为倭国真就穷的不行不行的,实际上,倭国能赚钱的机会,简直太多了。”

    徐景昌试探着问道:“抓了倭国男子卖劳工,抓了倭女回来卖给青楼?”

    “什么乱七八糟的,”杨少峰斜了徐景昌一眼,说道:“劳工肯定要弄,但是抓倭女卖给青楼这种事儿,我干不出来,你们愿意干你们干。

    我的意思是,既然岛根以南直到九州岛那里都归了大明所有,那咱大明总得迁移百姓过去吧?这些人到了那里,衣食住行全都要从头搞起来,不是钱是什么?

    (ex){}&/  徐景昌呵呵笑道:“你少拿草原上的那一套出来说道,好像谁怕了似的,我徐景昌好歹也是将门子弟,一身功夫也未必就怕了你!”

    眼看着越吵越僵,杨少峰无奈之下只得开口劝道:“定国公先说说怎么回事儿,大家都是勋贵一脉,这么吵起来,无端让人看了笑话。”

    徐景昌嗯了一声,说道:“咱们折腾出海出钱,不带着那些穷酸,大家觉得他们会怎么样?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却绰绰有余的很了。”

    杨少峰一拍脑袋,说道:“忘了!这倒是要多谢定公国提醒了,回头拉上那些文官,算他们一份子,回头在禁海令上琢磨琢磨。”

    朱瞻基撇了撇嘴,说道:“你琢磨个屁。禁海令那玩意原本就是因为倭寇才搞出来的。

    现在倭国干仁后小松肯定老实了,回头你又要倒卖军械给南朝的熙成后龟山他们,再加上望海埚坑了一千多倭寇进去,哪儿还有什么禁海令?

    再说了,就算是有,也没耽误了老百姓捕鱼啥的,百姓们顶着出海打鱼的名头跑去做生意,官府也不会强加干涉,你还琢磨这玩意干什么?”

    杨少峰摇了摇头,说道:“不一样,大大的不一样。

    有禁海令在,虽然说百姓出海打鱼没有问题,可是往倭国做生意却是不行的,官府不管归不管,可是一旦要管了,百姓的损失也就大了起来。

    更重要的是,官府允许海上经商,百姓们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出海,官府不允许,百姓就会偷偷摸摸的打着各种旗号私下去干。

    如果不信的话,你大可以往泉州之类的地方去走走瞧瞧,看看私下里的海商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朱瞻基正想开口,郑和却是点了点头,开口说道:“状元公说的不错。海上之海盗,十有八九都是些私商,而且这些人还不纳税,也没办法纳税。

    可是,这些人能从海上弄到货物,也算是方便了民间的百姓,所以当地的官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太好直接将他们都给剿杀干净,往往都是将这部分的税折进他们的田产里面。

    倘若放开了海禁,官府可以正大光明的收税,不交税的那些,也可以正大光明的去打击那些不交税的,对于国库来说,倒也是一件好事。”

    徐景昌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更关键的是,不拉上他们,这些文官三天两头的提什么祖宗成法之类的说辞,时间长了,这海禁就会越来越严,最终可以就是片帆不得下海。

    所以咱们得拉上那些文官,分给他们一些好处,大家一起发财,不能让这些人拖了咱们的后腿。

    只不过,咱们勋贵一脉跟那些穷酸们向来不怎么对付,而状元公虽然是文官出身,可是他在士林中的名声……,反正这事儿,还得拜托在殿下身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