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黑熊债,桃树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回城的娃生病了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两天后,智华背着新书包,穿着新衣服上起了湘城机械厂的厂办幼儿园。

    妈妈买的衣服,好紧好热;幼儿园老师说的普通话,有些听不懂;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和我玩。

    智华的心里,一点也不快乐。

    厂办幼儿园、自己办公室、自己的小家、父母的家,离得近得很。做饭、拖地的活儿建新包了,自己就是洗洗碗、洗洗衣服。

    所以,带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漫并没有觉得为难。反倒是建新,最近对自己很冷淡。这一点,着实让人心里很烦闷。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在智华看i:幼儿园,不及奶奶家的小院子好玩;幼儿园的小朋友,远不如晓虎那般可爱;爸妈家的饭菜不好吃,不能用汤泡饭;妈妈教普通话,不耐烦还有点凶;爸爸不爱说话,也不带我出去玩;晚上,妈妈让我一个人睡在小黑屋子里。

    晚上吃饭时,建新得意地向老婆孩子显摆自己烧的红烧肉。漫不爱吃肥肉,对红烧肉不感兴趣,表现得非常冷淡。智华好这一口,非常高兴。他笑容满面,边吃饭边向父亲说起幼儿园里学了什么歌曲。

    漫忍不住,训了孩子几句。

    她说:锦锦,你这乡下人的坏习惯什么时候才能改?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

    智华惧怕母亲,不敢再说话。他含着一眶眼泪,慢慢扒拉着碗里的饭。

    漫去厨房洗碗,智华依偎在父亲的怀里,说:爸爸,我怕妈妈,我想回奶奶家。

    建新眉头紧皱着,心疼母亲又心疼儿子,半天没说话。他的心里似翻江倒海,不是个滋味。

    建新为了孩子,此前与漫一直装得很恩爱。家里就两间卧房,大人一间小孩一间,自然不好分床睡。装了半个多月,终究还是崩不住了。

    那天,漫接回孩子,建新已经做好了丰盛的晚饭。两菜一汤:长豆角炒肉片、清炒丝瓜、玉米炖排骨。

    一家三口吃着饭,漫习惯先喝汤再吃饭。汤一喝完,她习惯性地把碗往建新眼前一递,等着老公给盛饭。

    也许是心情不好,也许是存心挑衅。建新对漫递过i的空碗视而不见,根本就不搭理。

    漫耐不住性子,大声说:你天天甩个脸子给谁看?

    建新不甘示弱:我甩给你看,怎么地?

    建新故意舀了几勺汤,泡在饭里吃。大口吸溜,还故意把嘴吧唧得有声有色。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没有意外,捅了马蜂窝。

    漫脸色一沉,把手里的碗摔到地下。她骂得非常难听:你们这些乡下人,狗改不了吃屎。

    建新根本懒得搭理她,埋着头继续吃饭。

    漫受不了建新的冷漠,继而把桌上的菜碗饭碗砸了遍。连智华手里的饭碗,也抢过i砸在了地上。

    吵架,得两个人吵。我吵,他理都不理。什么态度?起劲了吗?你不出声,我就继续闹!

    心里憋屈的漫,撒起了泼。似乎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心情得以平复。

    智华想起那天奶奶曾经说过,父母要是吵架,就躲到小房子里去。于是,小小的孩子跑到了自己房里,关上了门。

    门外,母亲在尖声叫骂,父亲保持沉默。

    门外,母亲不知道在砸什么东西,父亲依旧沉默

    门内,智华吓得一直在哭。

    门内,智华非常想念奶奶。

    不知道这一晚的战争,是什么时间停止的。也不知道,父亲与母亲是怎么解决的。

    夏日的暴雨,随着电闪雷鸣倾盆而下。

    雨一直下,智华一直哭。

    哭累了就睡会,醒了就继续哭。智华非常害怕,不愿意呆在这里。他想回小林村,想回到奶奶身边。

    暴怒中的建新与漫,谁也没进房看儿子一眼。

    第二天一早,漫发现智华生病了。孩子发着高烧,小脸通红说着听不懂的胡话。

    漫叫过建新,俩人抱起孩子,就往医院里跑。

    忙碌老半天,做了各项检查。医生说是感冒引起的肺炎,要住院。于是漫请了假,守在医院照顾智华。建新正常上班,每天中午、晚上在厂食堂打好饭菜并送到医院。

    住院两天,孩子退烧了,肺炎渐渐好转。但他的身上却莫名其妙长了很多透明、黄豆大小的水疱。

    又两天过去,智华的肺炎彻底好了。他身上、四肢上的小水疱并没有任何好转。因为身上的水疱太痒,智华会用手去抓。抓过水疱的手又摸了脸,脸上也长了好多水疱。

    可怜的孩子,这么热的天,不能睡席子。席子有点硬,孩子又好动。水疱不小心磕着席子,就破了。水疱一破,周围的皮肤必定得接着多长些水疱。

    睡床单吧,床单上到处是各种形状的小块儿黄色印渍,还略带点腥臭味。黄色的印渍,是水疱破裂后流出i的汁液。有些印渍,还混杂着点儿血迹。

    身上的水疱又痒又痛、浑身没有力气,再加上没有胃口。才几天的功夫,智华肉眼可见地瘦了不少。

    所有的检查都检查了,也没有查出是什么病症。智华身上的水疱破了长,长了又破,总不见好。

    医院一直当水痘在治,每天挂水消炎、吃药、涂抹各种消炎药膏。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倒是水疱越长越多。

    这时,智华又发烧了,也不肯吃饭。把建新和漫急得直跳脚,满身的力气无处使。

    智华向i不怎么爱哭,这几天因为身体和心里都不舒服,经常哭。就连哭,他也哭得不痛快,总是小声抽泣。他惧怕母亲,害怕她会责骂自己。

    智华哭哭唧唧,悄悄哀求父亲:我想奶奶,我想吃奶奶做的汤泡饭。

    儿子的泪水如剑一般,击溃了父亲柔软的心。

    建新好声好气与漫商量,想要接母亲过i照顾儿子。

    漫头抬得老高,回复:你想得美,不可能。

    建新恨恨地看着她,很想揍她一顿。哼,说什么男人不打女人?有些女人,比如这娘们,就该打。

    思想上的强者,行动上的弱者。建新没有出手打老婆,转过脸去不说话。

    建新趁岳父母i看儿子,说起了儿子的话。岳母,冷笑一声并不表态。岳父倒是通情达理,说孙子想奶奶是人之常情,让建新把母亲接过i。

    漫很生气,横眉冷对就是不肯,又搬起了农村人不讲卫生的那套说辞。漫父亲脸色铁青,狠狠地瞪了漫一眼。

    建新高声对漫说:你有没有良心,儿子病成这样想见奶奶,你凭什么拦着。

    漫母亲拉走漫,在医院走廊里一阵嘀咕。具体说了什么,也不知道。

    漫回到病房,对父亲和建新说:好吧,让他奶奶过i照看孩子。但是,不能住在家里。

    老爷子无奈地摇摇头,建新无奈地点点头。

    建新作出了让步:好吧,我妈不会住在家里,就住单位的招待所。

    终于可以见到奶奶,智华露出了一点喜色。漫不禁横了智华一眼,智华心里一慌,赶紧闭着眼睛装睡。

    一大早,建新请过假,匆匆赶往南县。

    建新回到小林村家中,向母亲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没想到的是,母亲不是急着马上去看孙子,而是一溜烟跑出了家门。

    建新直发楞,仔细一想,母亲肯定是到老村长家求助去了。

    话说离任多年的老村长,七十有二,身体非常硬朗。老村长人称“强哥”,是村里有名的庄稼能手与养猪能人。早些年,在他的带领下,村子里才摆脱贫困,慢慢走向富裕。

    强哥年轻时走南闯北,阅历极深。加上讲道理重义气,深受村民的敬重。村里的老辈人,但凡有什么难办的事情,都会向老村长请教一二。

    建新母亲把孙子的情况,一一向老村长说明。老村长沉思片刻,说:北县的三里村,有个赤脚郎中姓钟,人称钟神医。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特别是皮肤病与妇女病。

    他很有点本事:看面相批八字,看风水解局子。你可以带庆庆,去他那里看看。他有个毛病就是,收钱看缘分,开口多少就是多少。多了不要,少了不收。多带点钱吧!

    建新母亲连声应下,便匆匆赶回家中。这时,喜梅正在院子里带着晓虎玩。

    喜梅是有宴席就忙两天,没宴席就呆在家里,闲的日子倒是不算少。文进勇闲不住,得空就去镇上打点小工,赚点小钱。

    建新母亲将家里的猪和鸡,托付给喜梅。她火急火燎,找了一块厚布;在一条裤子内侧,缝上了一个硕大的口袋。

    换过裤子、在裤兜里装好一大叠零碎票子、拎上装了换洗衣物的小包袱,才跟建新走。

    今天不是周末,开往湘城的长途车次不多。左等右等,才等到。回到湘城,夜色已深。

    这个点儿,医院的探视时间也过了。漫还在医院照顾儿子,建新带母亲去小饭馆吃饭,建新母亲不愿意去。她说:我吃不下。

    没办法,建新只得随便在小饭馆里买了些榨菜和大馒头,带着母亲匆匆赶到厂招待所安顿下i。

    母子俩坐在招待所房间里,也无心吃馒头。相对无言,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第二天一大早,建新请了假。陪同母亲去医院里替换漫。漫见着婆婆,很冷淡地说:他奶奶,你i了。

    建新母亲的心,全在孙子身上。对于漫的态度,根本就不在意。见孙子瘦了很多,脸色苍白又满身水疱,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智华见到奶奶,精神似乎好了点。

    智华拉着奶奶的手,突然说:奶奶,我好想你。我要走了,你怎么才i?

    奶奶问:庆庆,你要走?到哪里去?

    智华说:我也不知道,我要走了。

    虽然是小孩子说的胡话,听着却格外刺心。三个大人一听,不由得大惊失色、面面相觑。漫心里难受,直接就哭出了声。

    姜还是老的辣,只听建新母亲平静的说:庆庆乖孙,奶奶在这里,你就得在这里,哪里也不能去!

    左哄右哄,智华勉强喝了一口白粥上的米汤。他原本苍白的脸颊上,泛起两块妖艳的红。孩子昨天才退的烧,现在又发烧了!这可如何得了?

    吊瓶里的药水,一滴滴缓慢地流进孩子的身体。

    因为体力不足,智华拉着奶奶的手沉沉地睡着了。

    医生i查房,劝说建新与漫把孩子带到上一级医院检查治疗。目前孩子没有生命危险,但身上的水疱并不是一般的水痘。越拖越久,这病就不好治了。

    这里是省城最大最好的医院,治不了?

    难道得到首都的医院去看病吗?

    孩子能禁得住舟车劳顿吗?

    三个大人,呆若木鸡。

    建新与母亲商量,母亲建议带着孩子去北县找钟神医。

    建新是个知识分子,心里并不相信那些民间神医、民间偏方,不想带着孩子去。而是想请假,带孩子北上求医。

    漫鄙夷地看着婆婆,极力反对。

    几个人本i小声说着,因各执意见,反倒是越说越大声。智华被吵醒,不知道奶奶与父母在说什么。他一门心思,就想着跟奶奶回小林村。

    三个大人,还在争执。反正说i说去,就是自己去哪里吧?智华见奶奶争不过父母,心里有些慌张。

    他看看父母,又看着奶奶,很认真地说:我跟奶奶走。

    漫再怎么强势,为母的心终究脆弱。看着孩子长满水疱的小脸,悲从心i。她忍不住,又哭了起i。

    建新与母亲也红了眼眶,建新正要给儿子说些什么。还没开口,智华就坚持说:我跟奶奶走。

    小孩子想跟自己喜欢的人走,没错啊。他其实根本听不懂,大人在说些什么。他就想,跟在奶奶身边。

    建新顿时心软了,与漫商量去北县看一看。也就一天的功夫,费不了什么事儿。

    漫心里非常烦躁,这老太婆又出什么幺蛾子?于是,她坚持不同意。建新少不得争辩几句,漫的音调马上就高起i。

    漫说:我就是不同意,有种你抱儿子走啊!

    建新母亲见儿子与儿媳妇,眼看着又要闹起i,转过身去不搭理他们。唉,孩子离开自己才多久?就病成这样子!唉!这个漫,就是好逞强!这个建新,在家里没半点发言权!孩子都这样了,还在这里吵个没完!赶快拿个主意,马上带孩子去看病啊!

    智华本就很不舒服,听到母亲尖利的声音更是觉得难受。他别过脸去,闭上了眼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