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这个大汉我还能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六十六章青州攻略!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青州,管亥和张燕两人分兵两路,北海孔融张清已经给孔融打过招呼,孔融也知道张燕和管亥两人是张清埋在青州的暗桩,所以对于济南郡,平原郡以及齐郡三郡的求援孔融都以陶谦的威胁来推迟。

    泰山郡,管亥率领八万大军攻打济南郡。

    张燕率领四万大军攻打齐郡,齐郡很富足,所以张燕想要把齐郡打下当做自己的粮仓。

    同时齐郡的兵力也不足,只有不到五千的守军。

    所以张燕很快便攻打到了齐郡的临淄。

    夏代以前,临淄曾经为爽鸠氏族部落聚居地。爽鸠,是一种猎鹰,为东夷少昊鸟图腾部落联盟成员之一--爽鸠氏的图腾。爽鸠氏,在少昊鸟国里世代担任司寇,主管司法,负责缉捕盗贼。

    夏代,临淄为季荝氏族部落居住地。季,兄弟间排行最;荝,意思是乌鸦嘴。由此可知,季荝氏是以乌鸦为图腾的部族。

    商代初年,临淄为逢国属地。逢国的创始人是逢伯陵,为炎帝的裔孙,姓姜,名陵或伯陵,是殷商时代东夷、齐地姜姓氏族的首领,因建立逢国又称之为逢伯陵。

    商代末年,临淄为薄姑国属地。薄姑国为嬴姓,都治在博兴,地域在今博兴、桓台、临淄北部一带,商末打败逢国,在淄水流域建国。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公元前1045年,封太公姜尚公元前1045年-公元前1015年在位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今临淄。传齐丁公姜伋公元前1014年-前1010年、齐乙公姜得公元前1010年-前年、齐癸公姜慈母,至齐哀公姜不辰公元前年-前八67年。齐献公即位后,复都营丘。为防备纪国入侵,他加固扩建了营丘城。因为扩建后的营丘城东城墙濒临淄水,沿河而建,所以齐献公就顺理成章将营丘城改名为临淄。

    公元前1年,秦灭齐国,设临淄县。属齐郡,郡、县治所均在临淄。区境东部属齐郡东安平县县治在今皇城。

    西汉时期,临淄为齐国王都、临淄县治所在地。公元前17-前117年,临淄为齐郡郡治、临淄县治所在地。公元前117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封次子刘闳为齐王,临淄复为齐国王都、县治所。公元前110年――公元八年,临淄复为齐郡郡治、临淄县治所在地。西汉时期,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先属齐郡,后属菑川国、西安县县治在今南高阳、昌国县县治在今张店沣水镇昌城村。

    新朝王莽时期9年-5年,9年,王莽改临淄县为齐陵县,属青州济南郡。临淄为济南郡郡治、齐陵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齐陵县、东安平县属菑川国、东宁县西安县改名,今南高阳。

    东汉时期,临淄还是青州州治、临淄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属北海国、西安县。

    三国时期0-65年,临淄为魏国青州州治、齐郡郡治、临淄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西安县、新汶县40年设,县域在今临淄西部。

    西晋时期65-11年,临淄为西晋齐国王都、青州州治11年后迁广固,今青州尧王山东南、齐郡郡治、临淄县治11年后迁广固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西安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17年--40年,临淄为齐郡郡治所在地。其中11年-年属前赵;年-50年属后赵;50年-55年属东晋齐公段龛;55年-70年属前燕;

    70年-八年属前秦;八年-99年属东晋。以上各朝青州州治、临淄县治均在广固。99年-410年,临淄为南燕国燕都尹所辖附郭首邑。410年-40年。临淄属东晋,仍为齐郡治所,青州州治、临淄县治在东阳今青州市北关。

    南北朝时期40年--5年,临淄为齐郡郡治所在地。其中40年-469年属南朝宋;区境分属临淄县县治在青州市北关、高阳县属侨置冀州高阳郡,县治在今南高阳、广川县属侨置冀州广川郡,县域在今临淄东南部、重合县属侨置冀州渤海郡,县域在今临淄北部、鄃县属侨置冀州清河郡,县域在今临淄西南部大武、金岭一带、安次县属侨置冀州清河郡,县域在今临淄西部,今稷下街道安次村一带。469年-54年属北魏;54年-550年属东魏;550年-556年属北齐。556年,北齐撤临淄县,至577年,临淄区境分属北齐青州齐郡益都县县治东阳、高阳县和贝丘县县治在今淄川。577年-5年,属北周,区境仍分属上述三县。

    隋朝时期5年--617年,5年-596年,区境属隋青州益都县、高阳县和贝丘县。596年,重设临淄县,至607年,区境分属隋青州临淄县、高阳县、时水县和淄州淄川县。607年,高阳县、时水县并入临淄县,属北海郡。淄川县属齐郡。

    唐朝时期61八--907年,临淄为唐河南道青州北海郡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时水县61八年置,65年并入临淄、安平县61八年置,65年并入博昌、博昌县、淄川县属淄州淄川郡。

    五代时期907-960年,临淄为青州北海郡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博昌县、淄川县。

    北宋时期960-117年,临淄为青州北海郡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淄川县。

    金朝时期117--14年,临淄为山东东路益都府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淄川县。

    蒙古、元朝时期14年--16八年,临淄属益都路。166年-17八年,临淄县并入益都县;1八7年,临淄县复置,区境分属临淄县、益都县。

    明朝时期16八年--1644年,临淄为明山东省布政司青州府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益都县。

    如今青州的治所依然还是临淄,只不过整个青州已经被分割成为了好几块了。

    整个青州地区,袁绍占据了四郡之地。

    分别是平原郡,济南郡,齐郡,乐安郡,以及泰山郡,但是如今泰山郡已经成为了管亥等一众黄巾的庇护之所。

    同时济南郡也是很重要的。

    济南郡,西汉初年置。汉高帝时称博阳郡,为齐国支郡,后改名济南郡。吕后时分齐国之济南郡置吕国、济川国。文帝时置济南郡。治东平陵县故城在今山东省章丘市龙山北。汉武帝时析济南郡置泰山郡,属青州刺史部。

    东汉置济南国,屡除为郡。魏置济南国。晋置济南郡,移治历城。北魏于济南郡之地置齐州,遂为州治。隋时罢济南郡,此后至唐,或为齐郡,或为齐州。

    秦时于今山东西北置济北郡。汉元年前06年,项羽封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汉高帝六年前01年,分济北郡南部置博阳郡,治博阳即博县。又立长子刘肥为齐王,以临淄、博阳、济北、胶东等七郡属齐国。

    后博阳郡徙治于东平陵县故城在今山东省章丘市龙山北,以其地在济水之南,遂改名为济南郡。吕后二年前1八6年,“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置吕国。济南之名始见于此。

    吕后七年前1年,改吕国为济川国,封诈惠帝子刘太为济川王。八年前1八0年,吕后崩,除济川国,徙刘太为梁王。汉文帝元年前179年,济南郡复归齐国。十六年,置济南国,立刘辟光齐悼惠王肥子为济南王。景帝三年前154年,济南王辟光、胶西王昂、胶东王雄渠、菑川王贤诸兄弟参与七国之乱,济南王辟光伏诛,济南国除为郡。武帝元狩元年前1年,厘济南郡南部置泰山郡。

    成帝元延、绥和之际约前八年,济南郡领十四县:东平陵县、邹县、平台县、梁邹县、土鼓县、于陵县都尉治、阳丘县、般阳县、菅县、朝阳侯国、历城县、猇侯国著县、宜成侯国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山东省济南市市区东部、章丘区、济阳县、邹平县以及淄博市之周村区、淄川区等地。有工官、铁官。

    王莽时改济南为乐安。东汉初,为张步所据。汉光武帝建武五年9年,耿弇破张步,平定青州。般阳县入齐郡。

    十五年9年四月,封皇子刘康为济南公。十七年十月,进爵为王。三十年54年,“以平原之祝阿、安德、朝阳、平昌、隰阴、重丘六县益济南国“。明帝永平中,改朝阳为东朝阳,平昌为西平昌。

    又以济南王康图谋不轨,“削济南国之祝阿、湿阴、东朝阳、安德、西平昌五县“入平原郡。重丘县盖永平中省并。章帝建初八年八年,上述五县还属济南。之后再次划归平原。

    约在安帝年闲,济南国领十县:东平陵县、著县、于陵县、台县、菅县、土鼓县、梁邹县、邹平县、东朝阳县、历城县。

    安帝延光四年15年,济南王香薨,无嗣国除。顺帝永建元年16年,以阜阳侯刘显为济南王。桓帝永兴元年15年,济南王广薨,无嗣国除。

    灵帝熹平三年174年,以河闲王刘利子刘康为济南王。光和末,曹操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应是汉末有所增置。建安十二年07年,黄巾军攻占东平陵,杀济南王赟,其后赟子刘开嗣立。

    魏黄初元年0年,魏文帝曹丕受禅,以济南王刘开为崇德侯,国除为郡。齐王芳正始七年46年,徙任城王曹楷为济南王,置济南国。

    辖东平陵、历城、祝阿、漯阴、著、台、菅、东朝阳、邹平、梁邹、土鼓、于陵,共十二县。魏灭蜀汉后,迁蜀地豪族于济南郡北部,置济岷郡。

    西晋太康初,济南国除为郡,改东平陵为平陵,以东朝阳、梁邹入乐安郡。怀帝永嘉中移治历城县。

    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所据。义熙四年410年,刘裕灭南燕,复归东晋。

    宋初,济南郡属青州,领历城、朝阳、著、土鼓、逄陵、平陵六县。元嘉九年4年,侨置冀州于历城。

    宋明帝泰始四年46八年,魏将慕容白曜攻占历城,济南入北魏。北魏置齐州,辖济南、东魏、广川、东平原、东清河等郡。北魏承明元年476年,以拓跋罗拔为济南王。太和七年4八年,济南国除为郡。

    隋开皇三年5八年废济南郡。大业三年607年,改齐州为齐郡。唐初复置齐州。天宝五年改齐郡为济南郡。乾元元年仍为齐州。

    如今济南郡太守是前济南太守孙训,其人没有什么大才,不过是家世较好,在袁绍的行列当中,当然让他成功的得到了济南太守一职。

    这些年以来,鱼肉百姓,压榨百姓,百姓早就已经怨声载道了。

    如今听闻黄巾来攻,甚至还喜极而泣,管亥和卞喜两日率领大军前来百姓都十分的欢迎,可见孙训在这里如何的不得民心。

    但是孙训手中却有实权,整整两万大军,所以百姓们都是敢怒不敢言。

    如今听闻管亥率领大军来攻,甚至还有不少百姓冒着生命危险给管亥打开城门。

    管亥虽然是黄巾,但是其原来在泰山一带做的却没有损害百姓太多利益,所以在百姓心中这个太守还不如身为贼的管亥要好的很多。

    管亥率领大军八万,攻打东平陵东平陵守将是孙训的侄子,东平陵只有大军两千!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便直接放弃了东平陵,之后便直接率领大军奔袭到济南城!

    当孙训得知这个消息哦,急忙给平原郡郡守杨呈发去求救。同时慌忙的集结大军防守济南城!

    …分…割…线…

    同时河内地区,张清已经赶到了河内郡!

    三万大军早就已经渡河在河内等候张清!

    所以张清抵达后,便直接率领大军直接进兵魏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