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金丹乃是修行者极为重要的一道关卡。成则仙,败则凡,这一步是区别仙凡的重要标志,所以金丹境修士被尊称为真人。
就算是资质根骨俱佳之辈也不敢保证自己就一定可以以玄门正道之法结出金丹,比如说甄清林就差了一步。
只要金丹一成,寿命就能比虚形期增加一倍,达到五百年。不过,寿元增加,这个只是金丹附带而来,它只是外在表现。金丹境的真正内在意义,则是明悟“先天一炁”的妙有玄机。
对于修士而言,“先天一炁”玄之又玄,未达到金丹境,是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而有无“先天一炁”,则事关正道和旁门的区别。
为何修士要在灵光期和虚形期先后铸道基,炼道体,达到最终的无垢状态?他们为的是,除了在凝结金丹时能达到无漏状态之外,还能从中生出所谓的“先天一炁”来。
“言先天一炁,为大丹之基也。”
由此便可看出,“先天一炁”的重要性了。
早在白茅山一役中,陈咏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迫打开了上丹田。又加上他原本在开窍时,就已经将玉枕关点化而出,所以他这一次只要打开三窍中的阳窍,便可将九灵窍一起贯通。
只要他九灵窍齐开,便可从体内的小周天循环扩展成与天地的大周天循环。届时,海量的天地元气将被他收入体内。他再凭借着道体灵骨之力,将他体内的天地元气,在功法的引导之下,凝结为金丹。
如果陈咏诺没有将道体炼至大成境界,或者是无垢状态,那么他便无法吸纳最大量的天地元气,凝结出来的金丹也就极为弱小,稍不注意,恐怕金丹就会碎裂掉。就算侥幸成功,在以后也不能轻易动手,弱小的金丹乃是易碎品。若是他逞强贪心、不自量力的话,多出来的天地元气恐怕足以塞爆他的道体,反而得不偿失。
若是陈咏诺当时不继续洗炼道体,直接选择突破至金丹境的话,那么他便属于此类情况。只不过,自此之后,他便只能空有五百年的寿元,自身的修为则是再无寸进的机会。
(ex){}&/ 此时的雷鼓,再不是他以前捡到时的古朴模样,而是萦绕在雷光氤氲之中。虽然它还未有鼓面,但是在它的鼓体上,已经亮起了三个符文。
就在这个时候,陈咏诺体内的九大灵窍同时运转,全部集中在阳窍上。本来阳窍上的吸力只是一点点而已,瞬息之间,就如同鲸吸一般,化为了一股龙吞之力。
刹那间,在云罗山上的半空中,生出了一个庞大无比的灵气漩涡,足足有百里之广,几乎涵盖了整个云罗地界。
无数的天地元气在空中飞舞,场面极其壮观,惊动了云罗地界的所有凡人百姓。他们经历过上一次的暴风骤雨,如今才刚刚重建完家园,很多人以为又是一场莫名的灾难而来。一些年纪较大的百姓,以为是触怒了什么神灵,纳头就拜,纷纷朝着云罗山方向磕头,期盼着山上的仙师们能够前来搭救。
而在云罗山中,广欢几人本来就处于警戒状态。陈咏诺在闭关之前就已经交待过了,所以他们在看到从闭关密室中出现吸力之后,就立马打开云罗山的三层阵法。
就在最外面的天风地衍阵打开后,灵气漩涡从天而降,直直灌入陈咏诺所在的密室中。
密室中的陈咏诺早已准备妥当,此时的他依然还处于最佳状态,他将鱼贯而入的天地元气从百会穴一个不漏地吸入体内。
此时,他的道体坚固无比,同时他的九大灵窍浑圆剔透,有如明珠一般。就算是再多的天地元气,也容纳得下。
同时,他开始运转功法,体内的灵光不断地变得稠密。
陈咏诺用了七天七夜的时间,才将这百里的天地元气吸收完毕。它们被陈咏诺化为了一颗龙眼大小、闪耀着金色光泽的宝珠,静静地躺在下丹田中。
此时的陈咏诺,再不是盘膝坐在密室中的蒲团上,而是端坐在虚空之中,而且他浑身闪耀着一层金光。如今,他已经算是金丹境真人了,就算不借用剑遁之法,也能凭虚御空,腾云驾雾。
如果这种景象被凡俗之人看到,肯定会以为是神佛现世,惊为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