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生书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章 五碗重头大供菜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林恰恰感慨完,眼睛从三奶奶的遗照上离开,看向了供桌。/

    这个供桌是家里的老桌子,一米多高的黑色方桌,老样式的,上面的抽屉上还挂着老式的锁。/

    供桌正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土陶香炉,香炉的两侧还飞着两条龙作为装饰。香炉里燃烧者一把香,香烧的正旺。/

    在香炉的前面摆着五碗大供。这五碗供菜一般是:肉,白菜,豆腐,丸子和海带。这五个装菜的碗,一般是大花纹都是一样的,要是家里没有五个一样的碗,最好呢就去买一套新的。/

    当然了,要是实在不想讲究的话,不买也行,随便凑合凑合也行,不过就是让外人看着不好看。/

    第一碗是肉。这个肉呢,一般就是五花三层的五花肉。切成大正好可以放进碗内的大方块形。然后放进水里焯一下,稍微定个型就好,不用煮的太熟。/

    肉焯好后,放进碗中的时候,要肉皮在上。这样显得整齐好看。/

    虽然奶奶没有跟她讲过,肉为什么是稍微焯一下就行,不用全熟。但是林恰恰猜想,兴许以前的时候人们穷,主家怕肉是全熟的,有人偷吃,所以就稍微焯一下,这样人就不能偷吃了。/

    这是她自己想的,不知道真假。兴许会有别的道呢?不过风俗这种东西一般很难考证,因为这是一个时期特定的特色,如果没有留下书籍等历史资料,是很难查询的。/

    第二碗是白菜。选一颗家里种的大白菜,把外皮扒了只取里边的菜心儿。取出菜心后,放在案板上,宽宽的剁上几刀。/

    切好的白菜不要弄乱,用刀托着放进碗中就可以了。/

    第三碗是豆腐。这个豆腐最好弄了,去买一块新鲜的豆腐,也是切成大合适的大方块。/

    这块豆腐放进碗中之后,最好在上面放一片儿胡萝卜。/

    第四碗是丸子。这丸子一般就是自己家里炸的白菜馅儿的或者是萝卜馅儿的丸子。家里没有现炸的或者不想炸丸子的话也可以去外面去买。/

    第五碗就是海带了。这海带要买那种宽宽的大海带。把买来的海带洗干净泥沙之后放在锅里煮。/

    把煮熟之后的海带切成巴掌宽的长条,然后把切成长条的海带,卷成两三卷儿,放进碗中就可以了。/

    最后呢,再摆上五双新筷子。记住了,一定要是新的筷子,没破封的,不能是用过的。/

    五碗供菜的外面的还有四盘点心。/

    这点心没有特别的要求,最好是逝者生前喜欢吃什么点心摆上就好。/

    第一盘可以放些饼干,第二盘可以放些糕点,第三盘可以放些干果,第四盘可以放些水果之类的。/

    三奶奶供桌前放的点心都是一些酥软,好咬的东西。/

    供桌的前面放着三个蒲团,这个蒲团是他们这里的特色。秋天收了玉米之后,剥玉米棒子后剩下的外面的层层包衣,要选处在三层以里的包衣。这里面的包衣颜色白亮,韧性还好,适合编蒲团。/

    外面的三层白衣一是颜色有些脏,不好看。二是水分少,太干了,韧性太差,编铺团的时候容易断。/

    现在很少有人会编蒲团了,集市上有卖那种布制的蒲团。但是遇上白事的时候,大家还是习惯性的用这种玉米包衣编的蒲团。/

    虽然编蒲团的手艺式微,但是林恰恰和林昊会,奶奶在她十岁左右的时候就教给她如何编了。所以在秋收之后,周末的时候,林恰恰会跟着奶奶回农村老家。去自己族里近宗家里,去挑选他们给留着的玉米包衣。/

    当然啦,人家也不是给白留着的。给钱的话又太见外,面上又不好看。所以奶奶回去的时候会有好些人等着。/

    都是有事儿请林奶奶帮忙的,哪个头疼脑热啦,哪个疑似自己见鬼啦,哪家的孩子魂儿丢啦,需要叫魂儿的,哪个有疑难杂症了,也来问问林奶奶。/

    每次林恰恰和奶奶回农村,都要待上大半天才能回来。当然了,林恰恰和奶奶编的蒲团,除了几个常被人借去用之外,其余的都放在店里售卖。/

    这蒲团不只卖给活人,有时候阴间的客人们也会来订购。有些鬼魂岁数很大了,是从老年代里过来的,他们坐不惯现在的凳子,椅子,更喜欢这种草编的蒲团。/

    林恰恰就会依要求烧给他们。/

    林恰恰跪在蒲团上,用手摸了摸,确定了这是他们家的蒲团。这三个蒲团中有一个还是她亲手编的。剩下的两个中,较丑的那一个是林昊编的。/

    这应该是昨天晚上,奶奶让黄帮忙拿的。/

    她看了一圈儿供桌,确定没问题之后。又扫了眼灵床,发现长明灯快被吹灭了,开着窗户呢,外面的风大。她赶紧拿了一个木墩儿,放在煤油灯前边,给它挡着风,这样就不会被吹灭了。/

    灵堂这里没问题了,林恰恰转身出去了。虽然经历了不少这样的白事儿,在店里帮忙,见鬼的次数也挺多的。/

    但是现在这里躺的是三奶奶。她平时也经常会找三奶奶玩儿,给三奶奶解闷儿,三奶奶也会给她讲一些民间故事。/

    她们两个的关系很好,现在在奶奶没了,林恰恰心里很不舒服。在没人的角落,好几次她都红了眼眶。/

    刚出了堂屋的门,林恰恰就看到家辉大伯手里拿着个托盘儿,腰里系着白带(白麻布布条)从门外走了进来。/

    看样子家辉大伯应该是去“告庙”了。家辉大伯是家旺叔的堂哥,他是家旺叔大伯的大儿子,他比家旺叔大了十来岁。/

    家辉大伯在他们这一辈儿里很有威望。家辉大伯为人精明,脑子灵活,这些年在外面做了些生意,家里趁些钱。/

    长生镇最东边儿第一个有点欧式的别墅就是家辉大伯盖的。/

    人有钱了,腰板就直,说话气儿就粗。很多人就会巴结他,他在族中有一定的地位,族中大儿事儿都会请他来主持。/

    没有办法,在长生镇这个地方,人有钱了地位就高。有句老话说的对: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请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

    在长生镇这里,“告庙”这个任务一般是交给家里主事儿的德高望重的人去做。/

    长生镇这里“告庙”这个流程简化了,一般就是丧事儿主事的人,会腰系白带,端着一个托盘儿。托盘儿里放着香,烛,纸钱,鞭炮等,在丧事这几天,早中晚都要去当地的城隍庙土地庙庙前去烧香,放鞭炮。/

    “告庙”目的有两个,一是告诉城隍土地等神仙,自己家的先人去世了,类似于人间的销户。/

    二是贿赂神仙们,传说人死后,会在当地的城隍土地庙前跪着,要是生前人品不行,做下了恶事的话,就会受罪。/

    所以亲人们去城隍土地庙前,烧香,点蜡烛,烧纸,放鞭炮,就是去贿赂神仙们,替他们的亲人求情。/

    主事的人在烧香的时候嘴里会默默念叨着:谁谁谁(自己的亲人),生前一心向善,从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儿,还请城隍爷土地爷高抬贵手,开一面,让亲人少受些罪,早登极乐。/

    “恰恰过来啦,林奶奶啥时候来呢?”家辉大伯看见了林恰恰,主动与她打招呼。/

    家辉大伯昂首看着林恰恰,声音洪亮,里面透露着自信和威严,同时也好像在宣誓着某种主权,借此来彰显自己的地位。/

    林恰恰走近些,点了点头说道:“我先过来了,昨天奶奶忙活到很晚,她晚会儿会过来。”/

    林恰恰面上淡淡的说道,说实话,她不怎么喜欢家辉大伯。他自从有了钱之后,整个人都飘了!对谁说话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一般过得不如意的,他都不怎么搭理。/

    林恰恰觉得他之所以主动跟自己说话,最主要的是看在奶奶的面子上。再有就是知道她是林是长生店的继承人。/

    还有就是家辉大伯说说话的样子,给林恰恰一种他主动跟林恰恰说话,是林洽洽的荣幸的感觉,这点让林恰恰极其厌恶。/

    家辉大伯像是递官印一样,把手中的托盘递给了族中的一个侄子。对着林恰恰笑了一下说道:“三婶子的事儿辛苦你和林婶儿啦,等丧事完了,我请你们一家吃饭。”/

    林恰恰摇摇头:“家辉大伯,不用客气,邻里街坊的帮帮忙不算啥。”顿了顿,她又说道:“再说了,请先生吃饭是主家的事儿,家辉大伯就不用操心了。”/

    林恰恰的话一说完,家辉大伯的脸立马黑了下来。林恰恰一个辈儿就这样不给他面儿的说话,这令他面子上挂不住。/

    别说在辈儿中没人敢跟他这样说话,就是在大辈儿长辈儿中,很多人也是对他恭恭敬敬,端着敬着的。/

    “表哥,你没事儿了?”/

    这气氛被林恰恰弄得有点儿尴尬,正当她想找个借口离开的时候,就看到了家辉大伯身后出现了黄,就立刻招呼他,然后借打招呼着离开了。/

    林恰恰走到黄跟前,冲他眨了眨眼睛,示意着她们两个一块儿走开。/

    “怎么了?出什么事儿了?”黄看着跟林恰恰说话的那个中年男人,回过头来,看他们的眼神儿不善,有些担忧地问林恰恰。/

    “没事儿,咱们先回家一趟,看看奶奶醒了没?再把林昊给薅起来。”林恰恰冲他摆摆手,声的说道。/

    黄俊点点头,刚要跟着林恰恰离开,就被那个中年男人给叫住了。/

    “恰恰等等。”家辉大伯喊了一句,然后冲着他们走过来。/

    “家辉大伯还有事儿吗?”林恰恰看着面上笑呵呵的家辉大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什么情况?刚才他不是还对自己很生气吗?/

    “这个伙子看着很面熟哇,让我想想……”家辉大伯走到他们跟前,眼睛盯着黄说道。/

    林恰恰心里暗叫不好!他儿子黄是一个当红的明星,就是在长生镇这个地方,认识他的人也很多!/

    就算他今天穿着打扮很普通,被人认出来也是很容易的事儿。她怎么这么大意,忘了这一点呢?/

    /

    /

    /

    /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