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生书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 “恶狗岭,蚂蚁山”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家旺婶儿给三奶奶脸上盖了“苫脸纸”之后,黄俊和林昊各抱着一个白色的泡沫箱进来了,林恰恰走过去问他们:“是冰袋儿吗?”/

    林昊点点头:“对,这里面有一百块呢,应该够用。”/

    黄俊将泡沫箱放到门边的床上,从里面拿出了一沓白色的塑料袋和一卷胶带,告诉她:“奶奶说,让你们把冰袋儿分成一包包的,用胶带封好,这样就不怕化水了。”/

    林恰恰接过塑料袋和胶带,说道:“还是奶奶细心,我都没想到。”/

    果然是老人的经验足啊,这冰袋儿就是卖部里卖的那种两毛一袋的能吃的冰袋儿,她还在想,这一块块儿的,不好摆啊,万一摞好了,被碰到散架了怎么办?奶奶这个办法好,不用担心散架,又把冰袋儿化水的难题解决了。/

    “好了,冰袋儿交给你了,我和黄要去帮忙搭灵棚了。”林昊弹了弹衣服说道。/

    “你们去吧。”林恰恰说着已经开始解绑在塑料袋上的皮筋儿了。/

    林昊和黄俊走后,林恰恰和几个大娘把那些冰袋儿分装成了十包,然后用胶带封严实了。/

    之后摆在了停尸板上三奶奶的周围,这样在大夏天,可以减缓尸体腐败,散发异味儿。/

    她们弄好这些后,林恰恰瞟了一眼院子,家旺叔他们已经拉电线扯了大灯,把院子照的十分亮堂,他们正在搭灵棚。/

    这个时候,家旺婶儿和家旺叔还有自家的亲属已经换上重孝了,这孝衣是家旺婶儿提前买好的孝布,由自家女人和邻居媳妇帮着给做的,人多手快,很快就好了。/

    接下来,家旺婶儿在三奶奶的灵床头点了一盏长明灯,俗称“照尸灯”。“照尸灯”通常是一盏煤油灯,如果没有煤油灯的就用蜡烛代替,只是记着不能让蜡烛灭了,及时替换就好。/

    点“照尸灯”是让魂灵三天后回家看望时不会迷路,因为新生鬼魂一旦喝了迷魂汤后,就不再记得人间之事了,会忘了回家的路。/

    之后还要在地上放一个瓦盆,盆底居中钻孔,逝者有几个儿子就穿几个孔。在盆内烧箔,称为“牢盆”。/

    这个“牢盆”内的纸灰不能随便倒掉,要留待逝者上轿时和安葬时用。/

    纸灰有两处可用。一是上轿的时候撒在椅子上,观察上面是否有脚印。有脚印说明已经上轿走了。剩下的要用黄纸包好,在下葬时放入火堆。/

    “牢盆”一般是最后由长子摔掉,叫“摔牢盆”。摔盆的必须是死者的长子,如果死者无子,则由别人一般由女婿或侄子来摔盆,摔盆者有继承死者遗产的权力。/

    民间出殡摔盆儿说法较多,据说阴间有位王婆,要强迫死者喝一碗迷魂汤使其昏迷,以至不能超生。儿女准备有眼瓦盆,可将迷魂汤漏掉,打碎瓦盆以免死者误饮。/

    “牢盆”在起杠时由长子摔碎,父死用左手,母死用右手。摔“牢盆”讲究一次摔破,越破越好。“牢盆”忌摔第二次,要是一回摔不碎,就要由旁人,一般是抬棺的人用脚踩碎。/

    俗话说这盆是死者新的锅,摔得粉碎才好带到阴间去。还有个说法,就是“摔牢盆”代表儿子孝不孝顺,“牢盆”一次被摔破,就表明儿子是孝顺的,要是一次摔不破,则说明儿子不孝顺。/

    所以“摔牢盆”的时候,旁人可都是睁着眼睛看着的,要是“牢盆”没有被摔破,就要被人看笑话了,日后在村里也是抬不起头的。/

    然后在床脚要拴一只白公鸡,谓之“看丧鸡”。“看丧鸡”要一直拴到出殡,据说是为了防止猫、鼠、虫等啃尸。/

    然后用瓦盆当作纸盆,摆在床头,烧上第一把纸,俗称“下炕纸”。逝者的直系亲属,在已经确认逝者亡故之际,在瓦盆中焚烧冥钞或纸钱,意为让亡魂“持币上路”。/

    烧“下炕纸”其意在于以金钱贿赂阎王、鬼放死者灵魂附体,重回人生。/

    烧完“下炕纸”后,亲属叩头,大放悲声,嚎啕痛哭,俗称“嚎丧”。而且要一边哭,一边说:“不要空手走,要带上钱走。”/

    俗话说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时,魂灵儿即离体而去冥界,当然不是自愿去的,而是被白无常、黑无常铁链锁去的。/

    因为是生鬼,一路上要有许多坎坷,要遇到拦路鬼索财,要过恶狗村,闯圪针林,登望乡台,涉两界河,过奈何桥,喝孟婆汤(也叫迷魂汤)等等,家人怕其辛苦,为此做了许多准备,烧“下炕纸”给备足了冥钱,用以买路。/

    家旺婶儿哭完,旁人要去拉一下,劝慰着不要太伤心,这是规矩,要是哭着没人劝,是不好意思自己起来的。/

    家旺婶儿起来后,她自家的一个妯娌端着一个框走了进来,对着她婆婆说道:“娘,你看,这‘砸锅饼’行不行?”/

    她婆婆也就是家旺婶儿的大娘,接过框子看了看说:“行,拿手绢抱包起来吧。”/

    这“砸锅饼”在别的地方也叫“打狗饼子”,逝者穿好寿衣之后,要在逝者上衣袍袖口内装好“打狗饼子”,然后用麻纰把袖口和裤腿扎住。/

    这“砸锅饼”是用白面做成并在锅内烤熟的饼。/

    装“砸锅饼”时是有讲究的,它的数量是与死者岁数相等的,另外再加两个稍大些的饼,称做“天一个,地一个”。三奶奶享年6八岁,那么就需要70个。/

    “砸锅饼”的作用是亡者喂给阴间的狗的。据传,亡者的灵魂下阴间冥府报到的路非常曲折,途中要经过“恶狗岭”,那里有众多条恶狗拦道,所以逝者便边走边扔饼,恶狗得了吃食才会让道。/

    只是现在很多规矩都删繁就简了,已经不会做那么多“砸锅饼”了,一般就象征性地做几个,用手绢包上,塞进逝者袖口就行。/

    家旺婶儿她们在三奶奶的左手袖口里塞了“砸锅饼”之后,又用一个手绢包了些“麦麸”,也就是麦子被磨成面粉时褪下的外部表皮。/

    这些“麦麸”地作用是逝者在去黄泉的路上,经过“蚂蚁山”的时候,撒在地上,这样蚂蚁就会去吃麦麸,而不会啃噬逝者了。/

    刚弄完这些,林奶奶走了进来,她的手里拿着两个元宝,纸折的元宝,一个用金色纸折,一个用银色纸折。/

    这个也是有说法的,逝者在去冥府报道的路上,要经过两座桥,俗称“金桥”和“银桥”。在金银二桥两边河里有很多屈死鬼,没有买路钱,他们不会让逝者过去的。/

    林奶奶走到灵床那里,把手里的两个元宝递给了家旺婶儿她们,让她们放到三奶奶手中,左手放“金元宝”,右手放“银元宝”。这样,三奶奶在过金银二桥的可以用手中的元宝去贿赂两边河中的屈死鬼,顺利过桥。/

    哎呀,都说人活着不容易,这人死了以后,也不是一了百了的,还要过各种关卡,“恶狗岭”,“蚂蚁山”,“金银二桥”等地,还要过各大阎王殿,通过各种考验,也是十分不容易啊!/

    林恰恰正在心中感叹着,林奶奶就走到她面前,跟她说:“天儿不早啦,你和林昊还有黄先回去吧。”/

    “那你呢?你不回去?”林恰恰反问道。/

    林奶奶看了看家旺婶儿那边儿说:“你们先回去,我再盯会儿。”/

    “那也行,那我们就先回去了。奶奶你也早点儿回去,别累着啊。”林恰恰不放心地嘱咐奶奶一句,现在奶奶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前了。/

    林奶奶点点头说:“知道啦,回去吧。回去告诉你爹,让他早点儿睡,别等着我了,他发烧了,本来就够难受的了,需要多多休息。”/

    “嗯嗯。”林恰恰点点头,转头向门外走去。/

    人恰恰走到院子那里,黄和林昊正在帮忙递木头。/

    她就站在旁边等了一会儿,等他们忙完。/

    还是黄俊先看见了她,拍了拍身上的木屑,跑到她的面前,有些兴奋地问:“你现在没事儿了吗?咱们可以回去了吗?”/

    林恰恰对着他笑笑:“你真聪明,你们那儿完事儿了嘛?完事儿了咱们可以回去了。”/

    黄俊回头看着林昊,林昊对着那几个大叔说了几句话,然后走到他们面前说:“行了,没咱们的事儿了,咱们可以回去了。”/

    “那行,那咱们就走吧。”林恰恰带头向院门外走去,黄俊紧走了两步跟她并行。/

    林昊在后面看着他们两个,嘴里声嘟囔着:“这个黄俊,还跟时候一样,是恰恰的哈巴狗。”/

    走到了长生书店的门口,林恰恰前脚迈进去,然后退了出来,看着黄俊问:“你今天晚上睡哪儿?还是跟我一起睡吗?”/

    林恰恰的这一句话,把黄俊问成了一个大红脸。他没料到林恰恰会这么问他,一时间愣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

    “咳咳。”林昊重重的咳嗽了一声,对着林恰恰责怪的说道:“林恰恰,你都快十六岁了,你对着一个大男人说这话你害不害臊?”还别说,这时候板起脸的林昊还真有一副大哥哥的样子。/

    其实林昊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一是作为哥哥,妹妹这样说话,他确实有些生气;二是,哈哈,终于可以教训一下林恰恰了,平常都是受林恰恰的欺负,这下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啦。/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