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恺眨眨眼,挠挠后脑勺咧嘴露出个憨厚笑容,有些赧然地道:“若是陛下
要将微臣留在塞外,那么微臣倒是愿意统领遮罗军为陛下戍边!不过若是陛下让微
臣回洛阳,那么自然也就不需要带着那群怪物,免得惹出事端!总之微臣去留,全
凭陛下做主,陛下让我去哪儿干啥,我照做就行了!”
“另外陛下~”李元恺搓搓手,一脸忿忿地小声道:“陛下对微臣有误解!微臣虽
然以武艺起家,但绝不只会打打杀杀!微臣在军中没事就读书做学问,若是陛下不
信,可以遣人去左路军中问问嘛!”
杨广讶然,看着李元恺一脸郁闷的样子,不禁开怀大笑起来。
众位朝臣不由莞尔,从李元恺嘴里说出读书做学问的话,真是叫人觉得怪异,
就好像街市上的屠户突然有一天穿上青衫跑去学堂里当教习一样,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杨师道笑道:“这一点微臣可以作证,李将军在军中闲暇之余,常常手不释
卷,微臣随军携带的书本,都被他看了个遍!李将军不光勇武出众,更兼智谋不
凡,将来必定是我大隋又一位统帅之才,为陛下独当一面!”
李元恺见杨广和一众大臣都在发笑,有些羞恼地拍着胸脯道:“陛下若是想考
教微臣的文治,不妨给我个县令做做,看看我究竟能不能施政治民!”
裴矩愈发觉得李元恺此子不同凡响,从作战方略上看,此子不光胆大勇武,智
计也颇为不俗,更难得的是能够临危应变,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力。
裴矩捋捋须颇为赞赏地笑道:“李少将军此言差矣!天下间能胜任县令治理一
方者数不胜数,可是能够率领军队斩将夺旗定鼎胜利,纵横于沙场之中,决胜于生
死之间者,却是寥寥无几!李少将军若是去做个县令,那才是牛鼎烹鸡,明珠弹
雀,有违我大隋吏治人尽其才的理念!”
李元恺有些受宠若惊,没想到裴矩竟然给了他如此高的评价,一副不好意思地
样子挠头傻笑。
宇文述撇撇嘴低垂眼皮有些不屑,一直默不作声地坐在席位上的裴蕴则是看了
一眼裴矩,对这位才华横溢的族弟所言略有些诧异,余光扫了一眼李元恺,眼中多
了几分若有所思之色。
杨广也故作严肃地训斥道:“裴侍郎所言不错,你小子既有将星的命,又何必
去做什么劳什子的县令?你小子就给朕安安分分地留在军中,给朕带好兵马,用你
手中的刀和戟,斩碎一切敢与大隋为敌者!当然,这也不是说你小子就可以不学无
术,先贤经典兵法韬略,还是要勤加学习的,自古名将哪个不是出将入相之才?别
到时候朕让你去兵部挂个闲职你都胜任不了,丢了朕的脸面,看朕怎么收拾你!”
李元恺缩了缩脖子只得苦兮兮地小声道:“微臣谨遵陛下教诲!陛下放心,微
臣一定多读书多学习,争取不给陛下丢人~~”
杨广见李元恺一脸苦哈哈底气不足的样子,狠狠瞪了他一眼,板着脸喝道:
“朕可没有与你说笑!等回了洛阳,朕若是发觉你才学没有什么提高,定要叫你好
看!说不得就把你扔进国子监先读个几年书再说!”
李元恺一听顿时脸色更加愁苦了,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哀求道:“陛下不要
啊~微臣自小最怕的就是一本正经地坐在书堂里,听那些老教习摇头晃脑地讲之乎
者也!微臣一定会勤加读书,陛下若是还不放心,可以让师父监督我嘛”
李元恺嘀嘀咕咕地念叨完,突然间想到了什么,一个激灵睁大眼道:“陛下是
说,要带我回洛阳?”
杨广捻着颌下一缕修剪精致的黑须笑而不语,冯良抿嘴白了李元恺一眼,弯下
腰轻声道:“陛下,瞧把这小子高兴的!看来这几年从辽东到河西,一直呆在塞外
边疆,怕是都快忘了我大隋的繁华盛世长什么模样,也怪可怜的!”
杨广点点头,瞥了一眼眼巴巴的李元恺,不由想到这小子从辽东到漠北再到河
西,转战数年几乎把大隋北方边境走了个遍,也勉强算是劳苦功高,心中也不免变
得柔软了一些。
别看这小子人长得牛高马大,又有一身强横至极的武艺,但实则不过是少郎之
身,连军籍文书上的年龄都是虚报的。
杨广一想到这些,心中更是泛起一丝怜意,面色柔和了许多,轻笑着有些含糊
地说道:“你小子也别高兴得太早,先和景猷一起,给朕带好左路军坐镇临羌城,
等河湟之地的吐谷浑人彻安分了再说!”
杨广虽然没有明着说会让他回洛阳,但其言外之意李元恺倒是听明白了,喜滋
滋地拱手大声道:“多谢陛下洪恩!微臣知道了,陛下放心,有我看着,吐谷浑人
再也闹不出什么乱子来!”
李元恺胸脯拍得梆梆响,杨广顿时莞尔,指着他对冯良笑骂了一句。
一众朝臣皆是附和地笑出声来,望着杨广和李元恺之间君臣其乐融融的场面,
所有大臣心中都在感叹,这李元恺乃天子一手提拔培养,言语间更是毫不掩饰对其
的欣赏和亲密,俨然将他当作心腹嫡系!
可以预见的是,大隋朝堂上,不久的将来就会挺立起一批中青年势力,这些人
大多在军中,为天子撑起新的军方格局。
而李元恺,必将是其中的佼佼者!
杨广抬手示意众臣噤声,御帐顿时恢复安静,沉吟了一会,杨广沉声道:“关
于遮罗军,就按李元恺之意,将其调往辽东,暂且归于郡兵序列,交由辽东太守崔
浦掌管!遮罗军不可久留,此事回去后就开始督办!”
李元恺立即抱拳应诺:“微臣遵旨!”
“另外,朕决定派梁默和李琼率领一军追击步萨可汗!明日拔营起寨,朕要赶
往张掖,召见西域诸国君,商讨重启河西走廊,直通西域的商贸之路!裴侍郎,联
络西域诸国之事,就交给你了!”
裴矩笑道:“老臣领旨!陛下亲征吐谷浑,收降吐谷浑十余万人口,拓地数千
里,如此大胜想必早就传遍西域,只要陛下将抵达张掖的消息传出去,就算没有老
臣联络,恐怕那些西域诸国国君也会心急火燎地跑来觐见我大隋天子!”
杨广闻言更是觉得胸中豪情万丈,大笑数声,一众朝臣皆是称颂陛下天威浩
荡,万方臣服!
盘踞称雄在陇右高原上的吐谷浑人终于被大隋军队打败,自且末至西海数千里
广袤土地重归中原王朝治下,这是每一个大隋子民都会感觉到振奋和自豪的事情。
杨广又笑道:“杨义臣暂任凉州总管,总督西海、河源、西平、浇河四郡兵
马,负责移民屯边,尽快稳定河湟陇右之地的局势,让这四郡尽快恢复我汉家统
治!至于遣拨大隋境内一百九十郡地的轻罪犯人屯戍四郡之事,着五省六部官员从
优处置,四郡太守各县令,吏部负责挑选人手派遣上任,两月之内,朕要求四郡各
级官府顺利运转起来!”
杨义臣快步走到正中跪下,肃然道:“臣领旨谢恩!臣坐镇凉州,定不负陛下
重托!”
杨广起身扫视群臣说道:“众卿,西北靖平,则关中无忧,两京安定!此乃事
关社稷之国策,望众卿勿要懈怠!”
“陛下圣明!”御帐内众臣拜服。
杨广看了一眼李元恺,笑道:“各位卿家各司其职,待朕回洛阳之后,再对西
征大军论功行赏!”
“朕留你小子一宿,明日一早,赶紧给朕回临羌城去!配合杨总管管好吐谷浑
人,要是出了岔子,你小子就准备一辈子呆在西海养马吧!”
李元恺暗暗撇嘴,扭扭屁股挺直腰杆,毕恭毕敬地施礼道:“微臣谨遵陛下圣喻!”
当日,星岭隋军大营内,一场庆功大宴欢闹至深夜方才停歇。
翌日一早,李元恺和杨师道就被杨广派人赶出了大营,催促他们快些返回临羌
城,免得将帅不在左路军中生乱。
而精力旺盛的大隋天子,则率领兵马拔营起寨,入车我真山走覆袁川,往张掖
而去。
四郡的归化安置工作也开始紧张忙碌起来,不过这些善后治理工作大多由杨义
臣负责,杨师道倒是跟着忙得团团转,李元恺嘛,只需要坐守军中,统领兵马震慑
四方,将吐谷浑人看管好就行。
另外的首要任务,则是赶紧把遮罗军送走,李元恺回到临羌城以后,也第一时
间将此事办妥。
他让王君廓和于邵元携带金刚杵,在陀罗尼的帮助下统领遮罗军,负责将他们
顺利送往辽东,交到崔浦手中。
李元恺知道杨广后续一定会关注此事,所以在遮罗军这件事上,他绝对不敢耍
花样。
两千遮罗军虽然战力惊人,但为了以防万一,李元恺还是写了一封密信给崔浦
和程咬金等人,嘱咐他们看好遮罗军,一旦觉察到其有不安分之举,不可手软,一
定要及时清除干净!
李元恺虽然想保住遮罗军,但将这两千只听他命令的兵马带在身边,杨广是绝
对不会放心的,只能远远送走。
可一旦远离,若是出了什么乱子,李元恺担心没有自己在场压制不住,那么就
只能下狠手忍痛舍弃。
慕容吐絮则跟着杨广到张掖去了,有仙头王的首级和这位俘虏王族,杨广可是
要好好向西域诸国国君炫耀一下君威和赫赫武功,没有比敌人的脑袋和俘虏更具有
威慑力的战利品了。
李元恺心中猜测,这恐怕也是杨广不惜艰难跋涉翻越祁连山也要到张掖去的原
因之一。
毕竟以杨广的性子,打了这么一场大胜仗,还不得好好向西域小国耀武扬威一番!
不嘚瑟张扬一下,就不是好大喜功的大隋皇帝喽!
七月初的时候传来消息,就在杨广一行抵达张掖的同时,负责率军追击步萨可
汗的梁默和李琼在燕支山外遭遇步萨可汗的反击,两位主将皆是战死,麾下兵马死
伤大半,好在长城守军救援及时,否则这支兵马就得全部葬送在燕支山。
他们犯了和张定和同样的错误,轻敌冒进,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率军追击,最
终惨败而回。
步萨可汗再一次远遁休屠泽,彻底消失在大隋视野当中,追击之事不了了之。
七月中,西域二十七国国君率领使臣赶至张掖谒见大隋皇帝,纷纷表态愿意臣
服大隋并且年年进贡,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重新打通,中原王朝和西域恢复通商往
来,从敦煌至金城数千里商道上,一时间商旅往来繁盛无比。
七月底的时候,杨广率军东还,途径大斗拔谷,突然遭受一场强风雪,士卒冻
死者近万,马匹驮驴车辆损失过半,李元恺奉命接应,一路护送杨广回到湟水而归。
八月,吏部选派的各郡大小官员基本到任,河湟四郡各级官府顺利运转,从关
内迁移而来屯戍边疆的第一批轻罪囚徒十万人也已经顺利接收,杨义臣和四郡官员
忙着安置,李元恺和杨师道倒是越发清闲起来。
慕容吐絮和一批吐谷浑王族都随杨广先行返回关内去了,吐絮把他的儿子尼洛
周留下,待在李元恺身边,帮助他安抚吐谷浑人。
九月,杨广一行安全返回大兴城,杨广准备在大兴城住上一段时间,好就近处
理西北四郡的政务。
十月底的时候,天子御驾返回洛阳的消息传回,同时而来的,还有一道传入左
路军中的圣旨。
圣旨洋洋洒洒一大篇,将左路军自西征以来的战功好好的颂扬了一番,然后便
是让左路军原地解散,兵马归入凉州总管府治下。
杨师道、李元恺等一应左路军中的将领除去原有军职,返回洛阳等候封赏,另
行择用。
李元恺终于接到杨广让他返回洛阳的旨意,当真是内心激动不已,一连数日笑
得合不拢嘴。
自入辽东以来,他就再也没有回到过大隋内地,数年过去了,终于有机会调往
京都!
当下不再耽误,李元恺催促杨师道等人打点行装,踏上了东归之路。
(本卷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