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穿越之苦等伊人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梦里不知身是客 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梦里不知身是客()

    另一个宫女点点头,

    “当然了,今天我可是在北宫听见陛下和太后娘娘提起呢,而且我还听说——”

    “听说什么,快说啊,急死人了。”

    “这么急做什么,我可是听说张姐要嫁给晁家的大公子呢。”

    “不会吧,明明淮阳王殿下都送了张姐定情之物了。怎么会要嫁给晁公子?”

    “谁知道呢,而且这紫玉簪也不算是定情之物吧,毕竟不是淮阳王送给张姐的,是皇后娘娘赐下的,不过张家姐这份魄力倒确实是令人佩服,居然不要县主之位,而冒天下之大不韪求得婚嫁自由,只怕如此女子,风骨也可传世了。”

    宫女扯扯正在说话的宫女的衣袖,低声道,

    “瓮喻公主来了。”

    两人忙垂首站在一旁,恭敬道,

    “见过瓮喻公主,瓮喻公主万安。”

    瓮喻看着宫女,眸中尽是不可置信,

    “你们方才说什么,再给我说一遍。”

    瓮喻之举显然在宫女的意料之外,宫女愣了片刻,忙道,

    “奴婢,奴婢方才是在说张家姐得了陛下封赏一事。”

    瓮喻追问,

    “那晁公子呢,你们方才明明说了晁公子,晁公子与张容瑾怎么了?”

    宫女心下一惊,是了,瓮喻公主心悦晁公子,只怕此番听见这个消息,决计不会善了了。

    宫女有几分慌张,道,

    “奴婢们也不确定,只是道听途说,听说,听说晁公子似乎要娶张家姐,是太后娘娘殿里的宫人说的,奴婢不知道真假,这不关奴婢的事啊。”

    瓮喻握紧了手,

    “还未有定论便乱嚼舌根,败坏宫规,来人,将这两个婢子带下去,好好让她们学学规矩。”

    两个宫女扑通一声跪下,

    “不要啊,公主,这话不是奴婢说出来的,奴婢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这不关奴婢的事,都是别的宫人说的,求公主放了奴婢们吧。”

    两个宫女拼命地磕头,额间染血。

    仍是被宫人带走了。

    瓮喻怒气冲冲地闯入永宁殿中,直入内殿,扬起巴掌狠狠地扇在张容瑾面上。

    张容瑾面前棋盘已乱,棋子零落,

    她抬头,淡然地看着瓮喻怒气阴郁的面容,

    起身向瓮喻恭敬行礼道,

    “瓮喻公主万安。”

    瓮喻抬手还想再打张容瑾,

    却被馆陶一把抓住手腕。

    馆陶淡淡地看着瓮喻,

    “瓮喻,不要太放肆了,这里是长亭殿,不是你的漪兰殿。”

    瓮喻挣扎着想将自己的手挣脱出来。

    无奈馆陶抓得极紧。

    瓮喻瞪大双眼,道,

    “皇姐姐,你可要看清楚了,眼前这个两面三刀的女子,你可是铁了心要结交?心他日你也被人挖了墙角也不知呢。”

    馆陶看着瓮喻,面色从容,

    “来人,将张姐送回未央宫,若是路上出了什么问题,本宫定要个交代。”

    “唯。”

    馆陶松开瓮喻的手,

    “这次又是因为什么,张家嫡女可是得罪了你?”

    瓮喻双目通红,道,

    “日前她赠我碧桃润玉簪,我还以为她是真心与我交好,哪知,就在今日,我便听说她要嫁给晁公子,如此行径,她非两面三刀之徒,谁是?”

    馆陶凝眸,

    “是谁告诉你张家嫡女要嫁给晁公子的?”

    瓮喻质问道,

    “是太后娘娘殿中宫人之言,还能有假吗。”

    馆陶闻言,坐下端起了茶杯,轻抿一口,

    “巧了,方才她在我这儿与我闲聊,说她已有心仪之人,而此人并非晁公子,你又说她要嫁给晁公子,我可是听说她得了父皇婚嫁自由的允准,难道她求婚嫁自由竟不是为了嫁给心仪之人,而是为了嫁给晁公子来气你?”

    馆陶笑着摇摇头,放下了茶杯,

    “退一万步说,就算她喜欢的真的是晁公子,她还将相当于与晁公子之间的定情之物的碧桃润玉簪赠予你,她是不是傻?”

    馆陶看着瓮喻,目光沉沉,

    “今朝便罢,往后万事不可随意为之,今天只是在我的宫里,往后你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落人口实,我可就帮不了你了。你既然做了公主,就当有一国公主的样子,无事生非,轻信谣言,这成何体统?“

    馆陶正坐,一双眸中尽是严厉,

    ”若你知错,想办法同张家嫡女道歉,冰释前嫌,她是大臣之女,又救了父皇,你如今的行为要是传扬出去,少不得被口诛笔伐,你可要想想清楚。”

    瓮喻闻言,沉默良久,有欣喜亦有不开心。

    喜的是,张容瑾并不是真的要嫁给晁礼,

    不开心的是,若是事实同馆陶所说一样,她便是失去了一个真心待她的人,那张容瑾之前赠予她碧桃润玉簪,还待她如此友好,可是她却在长亭宫,众目睽睽之下不问青红皂白地掌掴了她,她必然委屈难受不已,只怕心里定然恨极了她。

    瓮喻垂眸,眸色已然褪了怒气,道,

    “谢皇姐提醒,我会的。”

    馆陶道,

    “去吧,看着你我来气。好好想想如何与张家三姐道歉。”

    瓮喻垂着头,丧眉耷眼地道,

    “是。”

    张容瑾只觉得脸上火辣辣地疼,被日光一照更是烫人,她拿了一方帕子遮面,想了想,将其覆于面上做面纱,两边用鬓角的簪子固定起来。

    捉弦端详着张容瑾的面色,道,

    “张姐,可需请太医过来看看?”

    张容瑾摇摇头,

    “无妨,只是事,待会这印子便会消了,只是不要徒增事端才好。”

    捉弦是馆陶身边的大宫女。

    捉弦闻言,也知张容瑾有意将事情化,给瓮喻留存颜面。

    便道,

    “那奴婢寻一些冰来给您敷敷脸,想来会消得快一些,也好不叫皇后娘娘看出端倪。”

    张容瑾点点头,

    捉弦行礼,带着几个人转道向冰窖去。

    张容瑾身后跟着的几个宫女也不敢怠慢,只是随着张容瑾的脚步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为了让印子消得快些,张容瑾有意在路上耽搁些时间,她如今住在皇后娘娘的偏殿中,不好叫皇后看出端倪。

    说到底,此番也是她活该,如果在皇后那儿她不曾说要嫁给晁礼,在太后处未曾模棱两可遮遮掩掩叫人误会,哪来的这番境遇。

    方才在长亭宫中,馆陶无意间提起此事,也以为她要嫁给晁礼,便直道可惜,还说皇弟当年寻她寻了好久,眼下怕是有缘无分了。

    张容瑾这些日子里一直在思考,若是她求得婚嫁自由,她该如何圆谎。

    而今,她真的求得了婚嫁自由,却是有些踟蹰。

    晁礼明确表示晁家有意与张家结亲,她之前出于为圆谎争取时间的考虑,问了晁礼,若是到最后她依旧不会有可能嫁给他,他当如何,他却说得亦美矣,失亦美矣,无论结果。

    正是这样的态度,更让她觉得愧疚,她求得婚嫁自由,就是因为不想轻易嫁娶,不想嫁予任何人,不想让自己被束缚住,像这个时代的女子一般以丈夫为天,视丈夫为所有,三从四德,失去自己,更或是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她是因为这些才求的婚嫁自由,可晁礼与她不同,晁礼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他来说,他等不了那么久,她更不能如此不负责任地一直不嫁,令晁礼一直等下去。

    男子过二十五仍未娶妻,在这个时代,只怕是要遭人诟病的。

    她挑着同馆陶说了一些,馆陶亦觉得既然不喜欢,便应该早早放手,勿耽误着人家。

    馆陶似乎是知道张家不与天家大宗联姻的家训,所以刻意询问她可对谁家公子有意,亦不再替淮阳王问她意思。

    文帝将奏折推到刘启面前,

    “这些方法虽可,但实施起来怕是多有阻碍,以工代赈,首先要有工,再者,如何定量,做多少抵多少赋税,这其中细节也许仔细,考虑周全所有情况,二者,使富人帮扶贫民,用名声来奖励固然诱人,然这只能吸引部分力强富裕却是新生势力还未扬名的家族涌上,那些早已根基稳固的只怕是不会如此趋之若鹜。诸如此类的问题和细节,还需细细斟酌思量。”

    刘启道,

    “儿臣也有想过,亦觉得这其中细节之处还有许多待补充的地方,左右思量,终是难得全部解决。”

    “献策之人献策时,实在过于匆忙,时间太短,未能说清楚全部,所以,儿臣想请求带这献策之人一同前往赈灾。”

    文帝闻言,道,

    “这献策之人现在何处?”

    刘启垂眸,道,

    “献策之人如今就在宫中。”

    文帝追问道,

    “就在宫中?是谁?”

    宫中竟然还有拥如此谋略之人。

    刘启道,

    “不敢欺瞒,此人正是张家嫡女张容瑾。”

    文帝只以为自己听错,

    “又是她?”

    刘启道,

    “是,三年前,长安城外那场饥荒,儿臣曾提出蠲免之法以赈灾,后来饥荒得以平定,全赖这一蠲免之法,而这蠲免之法亦是张容瑾提出的。”

    文帝面色沉下,沉默良久,一时,大殿之上的气氛有些凝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