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穿越之苦等伊人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云霞深深误觅王孙 10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云霞深深误觅王孙(10)

    张容瑾道:“是你?”

    又觉此态不妥,忙道,

    “不知公子可还记得,昨日在随逸阁,救了一个坠楼的人。”

    男子目光淡然,道:

    “是姑娘。”

    张容瑾点头道,

    “是我,昨日公子救了我后便离开了,未能得机会报答公子,今朝敢问公子姓名?”

    “举手之劳,三姐不必放在心上。”

    张容瑾却一愣,三姐?

    张容瑾诧异道:

    “难道公子认识我?”

    男子道,

    “曾在宫宴中见过三姐一回,一曲长安行震惊满座,故而对三姐有些印象。”

    张容瑾了然,张家三姐才名赫赫,认识她的人多些也是正常,张容瑾道:

    “敢问公子名讳,他日定央长兄登门拜谢公子。”

    一片竹叶悠悠而落,在空中打着转落在了男子的琴上。

    男子拂去琴上竹叶,道:

    “鄙不过寂寂无名者耳,无需登门拜谢,至于姓名,“

    ”窦氏归舟。”

    他的声音不大不,不紧不慢地响在了竹林间。

    张容瑾却闻言呼吸一滞,

    窦氏?

    “敢问窦公子,可是与皇后娘娘一族?”

    男子抬眸看她,

    “是。”

    “父为皇后娘娘之长兄。皇后娘娘,是我姑母。”

    张容瑾微微放下心来,窦姓一出,险些叫她失态。

    眼下,既然门第身份如此清楚,想来是真的。

    张容瑾道:“窦公子,是来慈微观请愿?”

    他的眸色淡淡,轻道,

    “不是,只是来赴一位故人的约。”

    “许久未与那位故人见面,想来看看,那位故人过得好不好。”

    张容瑾道:

    “既然公子与他人有约,那女子便先行一步,不扰窦公子了。”

    “告辞。”

    男子的声音缓缓响起:

    “三姐。”

    “这山林中,夜间偶尔有隐兽出没,三姐若无必要之时,便早早回去的好,夜间,听到什么声音都不要出来。山间的野兽不通人性,也许凶猛得很,是会伤人的。”

    张容瑾道:

    “多谢公子提醒,我这就回去。”

    心中却想,这窦公子虽然表面冷漠,却在随逸阁对她出手相救,此时又提醒她注意山中野兽,说起来,她同他,还不算是什么朋友,这窦公子亦能如此帮她,想来确实是个和善的人。

    张容瑾踩着落叶往慈微观的方向去,身后缓缓响起了琴声,

    似甘泉清冽,似清风拂面,

    似扶摇轻云缓蔽月,

    她踏着琴声走出了竹林,直到再也听不见身后琴声。

    回到西厢内,张容瑾便见繁弦拿着一堆布帛在看,

    “繁弦。”

    “姐,您回来了。”

    “那首诗你可有找到?”

    “找到了,姐要过目吗?”

    繁弦双手将一块布帛奉上,

    张容瑾接过,

    却忽然记起自己身上还有一块布帛,

    她倒是忘了,

    张容瑾手探入袖内,却怎么也寻不到那方布帛。

    张容瑾将身上翻了个遍,仍是遍寻不到踪迹。

    “姐,您可是在找什么吗?”

    张容瑾抬头,装作无事道:

    “没什么。”

    “想着是今日求的签不见了。”

    “姐,您糊涂了,今日求的签您已给了奴婢。”

    繁弦从袖中抽出一根签子,双手奉上。

    张容瑾接过,随意放在了几案上,

    “我说呢,怎么忽然不见了。”

    然张容瑾却在回想究竟将布帛丢在了哪里。

    在大厅里的时候还在的,出了大厅便回到房内了,难不成,是掉在了竹林里?

    “姐?姐。”

    张容瑾回神,

    繁弦:“姐,还要听宴上之事吗?”

    张容瑾:“等一会儿吧,我忽地想起,方才去后山时,掉落了一枚簪子。我先上后山寻一寻,回来再听亦不迟。”

    繁弦:“姐,奴婢陪您去吧。”

    张容瑾:

    “不必了,你在厢房里等我吧,我去去就回。”

    张容瑾转身离去。

    繁弦拿起几案上的竹签。

    缓缓坐下。

    看向门外那棵树,

    也许姐她该去的。

    张容瑾复踏上竹林,却听见刀剑声,斩断了竹林静谧。

    张容瑾停住脚步,去还是不去?

    不去,那块布帛上面的字迹也许可给她线索让她寻到那位殿下。

    去,却不知林中是何情况,万一误伤了自己,当如何?

    不等张容瑾决定,一把玉扇猛地直向她而来,击中了她身后的竹子后,掉落下来。

    张容瑾惊魂未定,看向玉扇来的方向。

    却见窦归舟与一个穿白衣的男子相隔数步相对,窦归舟的手里还握着剑。

    穿白衣的男子一双桃花眸,眉眼潋滟,唇若丹朱,端的是风流无双。

    张容瑾站在原地,两个人却停下了动作看着她。

    窦归舟只是看着她,不发一言,

    而白衣男子却是笑着道:

    “姑娘,可否替我拾起那把扇子?”

    张容瑾转身,捡起落在枯叶间的玉扇。

    玉扇骨上已有了裂痕,想必是方才击中竹子时撞裂的。

    张容瑾合起微开的玉扇,走前几步,递给白衣男子,道:

    “许是方才撞得厉害,扇骨有了裂纹。”

    白衣男子接过,满不在意地道:

    “无碍,既是坏了,收起来换一把便是。”

    “多谢姑娘替我拾起。”

    白衣男子一双潋滟的眸子看着她,

    张容瑾只觉得眼熟,

    白衣男子却又道:

    “如今将值四月,姑娘可仍记得与我之约?”

    张容瑾凝眉,

    既然白衣男子唤她姑娘,许是不知道她名字的,那便是不熟悉,却又有约,

    也许是曾因某事有一面之缘,因此有约?

    张容瑾只装作歉疚的样子道:

    “抱歉,与公子之约,实在不便相赴,还望公子海涵。”

    方清澜道:

    “那九洲星驰,姑娘不想要了吗?”

    九洲星驰?

    张容瑾装作踟蹰的样子,道:

    “虽是难以割舍,却因着如今流民流蹿,家中叮嘱,故而不敢随意出行。”

    方清澜笑:

    “上次见我时,姑娘可不是这么说的。姑娘可说,这九洲星驰,姑娘你志在必得。”

    张容瑾不由起疑,

    这九洲星驰究竟是什么,

    为何张家三姐这么想要得到它

    会不会与那位殿下有关?

    张容瑾抓紧了衣袖,复看向方清澜。

    方清澜道:

    “在下方清澜,字逐渌,排行十七,在下的友人都叫在下方十七,姑娘亦可如此相称。敢问姑娘闺名。”

    张容瑾暗想,这古代女子的姓名虽是不能随意告知他人。

    但方才窦归舟说在等故人,看眼前形况,想来这故人就是方清澜,既然二者是朋友,即便她不说,窦归舟也许也会告诉她,如此,她说与不说似乎都没有区别了。

    如此,张容瑾亦不再扭捏,道:

    “女子张容瑾,家中排行第三。”

    方清澜只笑:

    “原来是长安第一美人,怪在下眼拙,竟未认出张姐。今朝再见细看,果是名不虚传。”

    张容瑾道:

    “不过是虚名而已,众人观之画像赋予薄名,薄柳之姿实不足以言。”

    方清澜转而道:

    “若张姐不参加随逸阁的棋会,那这九洲星驰,在下便将其赠予棋会的胜者了。”

    随逸阁,棋会,

    原来如此,

    她之前便在随逸阁听人说过四月有棋会,没想到,今朝竟成了与眼前这白衣男子的约。

    既然试探出了时间地点,也不必言辞闪躲了。

    张容瑾道:

    “方才女子细想思虑,又觉这九洲星驰难得,想来还是要争取试试,虽女子资质浅薄,难成棋元,想着见见世面也是好的。”

    方清澜笑道:

    “那四月三日夜,随逸阁,在下虚左以待。”

    张容瑾道:“届时定会前往。”

    方清澜笑笑,一扬折扇,画上嶙峋曲折,颜色朱褐的桃枝漾开,点点如血红的桃花缀在枝上,竟是一把桃花扇。

    “张姐,在下告辞。”

    张容瑾颔首。

    方清澜看了窦归舟一眼,拱了拱手后,脚步轻点,凭着轻功在竹林间穿梭,不一会儿便消失在了竹林里。

    张容瑾看着方清澜的背影消失在竹林间,忽地想起自己是来做什么的,

    ——那方布帛。

    张容瑾看向窦归舟,

    道:

    “不知窦公子可曾见过一方布帛,上面写了两句诗,想来是我方才到竹林时掉落的,若是公子有见过,还请告知于我。”

    窦归舟看着她,却又像不是在看着她,而是在看她身后的风景一般,眼神淡然而飘渺,叫人捉摸不透他的情绪。

    窦归舟将手中的剑合归剑鞘。道:

    “未有见过,竹林中落叶堆积,只是片刻,都能掩盖许多层。一时怕是不好寻”

    “那块布帛,对三姐来说,很重要吗?”

    张容瑾不敢多说,只怕窦归舟有心揣度。

    于是道:

    “只是寻常的一块布帛,能寻得到自然好,若寻不到,想来也不是大事。”

    窦归舟握着剑,

    “那便不要再在山中逗留了,山中不平静,张姐手无寸铁,又是女子,只怕碰到山中野兽。”

    张容瑾道:“公子说得是,我这就回去。”

    “告辞。”

    见窦归舟颔首,张容瑾转身,心中仍是想着那块布帛,却又怕引窦归舟怀疑,只得慢慢走远,一边走一边留意地面,想再寻那方布帛的踪迹。

    微风吹拂过竹林,窦归舟的衣袂翩飞,玄色的衣袖中露出一角白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