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还真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相见恨晚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三月的武定城,春光明媚,城外沿着河边一排柳树刚抽出嫩芽,在温暖的春风中摇曳。沿河的官道上,三辆马车依次而行,已经可以看到高高的城墙。官道旁边是一个茶水铺子,头一辆车的车老板停住马车,扭头对车里说:“老先生,马上到武定城了,您是要休息一下喝口水,还是直接进城?”

    马车的车帘一挑,车里的人探出身来,看了看远处的城墙,说道:“直接进城吧,到城里再歇息。”车老板答应一声,继续赶路。

    马车顺利进入城内,一直到城主府方才停住。车里的人下了车,抬头看看城主府大门,走上前去,对门口的两个下人一拱手,“劳驾,请问林琅是不是在这里?”

    一人抬头一看,一位老先生,花白胡须,头戴巾帽,身穿宽袍,腰束丝绦,一派文人模样,不敢怠慢,回道:“先生,这里是城主府,不知道您问的这人所居何职啊?”

    老先生道:“他做过城主府西席。”

    下人想了想,“莫非是林先生,老人家请进来门房稍候,我进去通报。”说着一个下人向府内跑去。“

    不多时,现居城主府的林先生林琅快步跑来,近前看到老先生,忙跪下行礼,“老师,您来了。快请进来,城主等候多时了。”

    老先生看学生如此热情,老怀甚慰,忙搀扶起来学生,招呼车架都进了府内。林琅安排着下人把后车家眷和东西都搬去西院。自己领着老师往正堂而去。

    过了二门,城主夏英接了出来,拱手相让,宾主一起进厅堂喝茶。

    片刻之后,夏英放下茶杯,说道:“老先生远来武定城,夏英招待不周,还望见谅。”老先生一笑,“城主客气了。我本来就是四处游历,后来接到林琅的书信,正好到川州一游。”

    夏英和老先生在正堂谈话。夏陌从后院出来,正好看到下人领着一行人去到西院。此时,夏陌已经六岁了,个子长高了些,虽然容貌说不上俊美,但是眼中尽是智慧的光芒。

    夏陌在西院门口拉住一个下人问道:“这来的是什么人?”下人回道:“少爷,这是来找林先生的,好像是林先生的老师,城主让安排到西院歇息。”

    老先生的家眷只有几个仆妇和一个女孩。女孩听到有孩的声音,一手牵着一个妇人的手,一边扭着头看向院门。夏陌看到一个女孩,五六岁年纪,胖胖的圆脸,梳着双髻,青色丝带随发丝垂在胸前,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正望着夏陌。两人目光相视,仿佛看透了世间纷杂,直至心底。

    夏陌不自觉得走到女孩身边,说道:“我叫夏陌,你叫什么啊?”女孩眨眨眼,“我叫朱珠,你也住这院子里吗?”夏陌凑到女孩身边:“猪猪,猪的猪吗?好奇怪的名字啊。”朱珠脸一红,“姓朱的朱,再加上珍珠的珠。”夏陌一笑,“我说呢,怎么有人有这样的名字。我就住在这府里,府里现在只有我一个孩,前几年还有哥哥陪我,现在哥哥去了军中,再没人陪我玩了,你来了正好我们可以一起玩啊!”

    旁边的妇人一拉女孩,说道:“姐,我们该进去了。”夏陌忙附和道:“对对,你们远道而来,多休息休息,多住一段,我们以后再玩啊。”朱珠微一点头,随着妇人进屋去了。

    夏陌心情大好,蹦跳着去书房继续看书。

    前厅,夏英和老先生相谈甚欢。老先生姓朱名煦,原来位居翰林院学士,学富五车。宋代陈而立,朱老先生不愿为新朝出力,辞官不做,四处游历,后来不幸,儿子儿媳先后因病去世,只留下一个孙女朱珠。朱老先生只好回家乡隐居,同时照顾孙女。不久,收到以前学生林琅的书信,请老先生来武定城游玩散心。朱老先生正好不想在家乡伤心之处,接到信函就起身缓缓而来。

    “朱老先生。”夏英接着说道,“这次我让林先生请您来武定城,一方面是对您仰慕已久,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您能来教导犬子。”

    朱煦一捻须髯,笑道:“林琅在信里已经说了,城主的二公子天生聪慧,老朽也正想来看看。不如现在就叫二公子过来见见。”

    夏英求之不得,忙吩咐叫夏陌过来。不多时,夏陌规规矩矩的走进大厅,看到旁边坐着的老人,知道这是朱珠的家人,先给父亲行礼,又给老先生行礼。

    朱煦看到进来的孩子,行事有礼有矩,眼中清澈如水,心里就几分喜欢。又问了问平常所学,夏陌对答如流,朱煦发现夏陌不但书读的好,而且言语之中不落俗套,颇多自己的心得,心想,林琅果然没有骗我,这孩子确实聪慧过人,而且性格温和,不卑不亢。谈论多时,朱煦非常高兴,当场就答应夏英在府里住下,教导夏陌。

    夏英大喜,吩咐下人摆宴为朱老先生接风。

    席间,朱煦叫了朱珠来拜见夏英夫妇,夏英夫人见了朱珠也是非常喜欢,拿了自己的珠钗送给朱珠。

    自此以后,夏陌就跟着朱煦学习。朱煦不但教给夏陌经史子集各种学问,也教了夏陌为人处事的各种道理,当然还有这天下的局势,老少两人相处甚欢。

    夏陌在没事的时候,就去找朱珠,带着她在武定城中到处找好吃的。朱珠总是开心的跟在夏陌身后,接过一个又一个的好吃的,开心的叫着陌哥哥。

    转眼一年过去,早上吃过饭,朱煦在院中休息,看到夏陌从院门进来,脸红润,知道他早上又去练功回来,忙招呼夏陌过来坐下,问到:“夏陌啊,又练功回来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看你天天练功,是练的什么功夫?”

    夏陌施礼后,回道:“回师父的话,我只是按书上说的练气方法,练习些呼吸,行走,睡觉的功夫。”朱煦一愣,说道:“你父亲没有请人教你吗?练气的功夫,单靠自学可不行,我虽不习武,但是当初在朝堂之上,多少也知道一些。你只靠自己练,容易走火入魔的。”

    夏陌练的功夫是天生就会的,练习了一段之后,身体各方面都没出问题,后来夏英也曾经问过,只是见夏陌一切正常也就不再过问,反而告诉他,切不可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夏陌也从来没有跟别人说过。这次朱煦问到,夏陌没有细说,只是搪塞过去。

    不过夏陌对武功还是很感兴趣,便问道:“师父,武功练到极致,真能像书上说的搬山填海,以一敌千吗?”

    朱煦想了想,谨慎的说道:“搬山填海我倒是没听过,但是武功练到极致,以一敌千,以一人镇一城,还是可以做到的。你可听说过武皇城?”夏陌眨眨眼睛,“听说过,是在我朝西北边疆的一座大城。”朱煦点点头,“不错,武皇城位于北蛮,我朝和西疆之间,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之所以多年屹立不倒,你可知道原因?”夏陌一下就明白师父的意思,“师父是说,武皇城就是因为有一人坐镇,而几大势力都不敢侵犯。”

    朱煦正色道:“不错,武皇城里有个武皇阁,里面都是武艺高强之人,其中的阁主自号武皇。在几十年前,武皇城还只是一间城,据说当初西疆要进犯武皇城,武皇一人一枪,立于城下,西疆三万之众,竟不敢进城。”夏陌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眼睛都睁圆了,不信的说:“一个人的力量竟然可以这样?”朱煦笑了笑,“一人敌三万,我是不信的,但是,也可想而知,武皇必然震慑当场,导致西疆大军不敢轻举妄动。自那之后,武皇坐镇城,建武皇阁,就再也没有哪方势力敢进犯。”

    夏陌不禁为之神往,脑中尽是武皇睥睨天下的英姿,“真是英雄盖世。”感叹良久,接着问道:“师父,武皇是不是天下最厉害的人?”朱煦捋了捋胡须,笑着说:“这天下间,英雄辈出,谁又敢称天下无敌,武皇虽然厉害,可这天下还是有人能和他一争长短。”夏陌一脸好奇的看着老师:“武皇这么厉害的人竟然还有人跟他一样?是谁啊?”

    朱煦想了想说:“那时候有人编了一首诗去形容当今天下的高手:一元初始分阴阳,天剑仁刀斗武皇,海外飞仙不出世,唯有妖日盖穹苍。”

    夏陌心里默默记下,想了想,不解的问:“这诗里说了几个人?我只能猜到天剑,仁刀,武皇,妖日。”朱煦解释道:“据说诗里有十个人。一元,是我朝紫金山乾元宫掌教。一元仙师不过问天下事,但是有他在我朝,这天下虽乱,但各方势力想要行动,都要忌惮几分。”说到这里,朱煦也是一脸的骄傲。“天剑仁刀据说都是独来独往的,武皇坐镇武皇城,海外飞仙岛,孤悬海外,极少到大陆上来。妖日,据说是北蛮人,但是从来没人见过。这六人多少还有些事迹,剩下的四人,我就不知道了。”

    夏陌默念了几遍诗,抬头道:“如果真是十个人,只有阴阳和穹苍了,或者根本没有十个人的。”

    朱煦摇摇头,说:“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就算真有人武功盖世,也未必能为所欲为。你要记住,百姓才是这世间的根,得民心者得天下。”

    夏陌点头。只是这才几岁的孩子,对这精彩的天下又多了几分憧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