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还真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月夜往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一元道人正在练功,道童进来禀报,陈国国君派专人请仙长入宫,有事相商。

    一元道人虽是修行之人,但陈国立国多年,跟紫金山乾元宫相安无事,反倒给予极大的照顾。据说在陈国立国二百年中,乾元宫一脉还数次出手襄助抵御外敌。

    此次国君似乎有大事相商,一元道人安排好山上众人,跟随专使去往皇城。

    数日之后,进入皇城禁宫,一元道人被安排在偏殿喝茶。眼见月上中天,国君才姗姗来迟。一进殿门,老国君迫不及待拉住一元手臂,“仙长,你可来了!”一元心中一动,知道必有大事发生。刚要问话,国君扭头吩咐众人退下。婢女侍从告退而出,顺手关上殿门。

    殿内只剩下二人,国君反倒有些不知从何说起,半晌,似乎是下定决心,方才开口道:“不瞒仙长,有件事情需要仙长帮忙解决。”

    “国君不必客气,但说无妨。”

    “唉,事情要从二年前说起······”

    二年前,皇后再次怀孕,此前国君只有一个儿子,因此,皇后怀孕,国君非常高兴。十月之后,皇后顺利产下一个男婴。国君更加开心,下令大赦天下,庆祝皇子诞生。

    谁知好景不常,没过多久皇宫内怪事频发。先是婢女宦官总是听到怪声,似乎是野兽磨牙的响动。后来,很多人开始做怪梦,各种稀奇古怪的梦境,但是最终都化成血海滔天。时间一长,宫内人心惶惶。大家追根溯源,最终确定凡是接触过皇子的都病情严重。

    慢慢的,连宫内的贵人们都开始疑神疑鬼,不可终日。国君自己倒是没什么怪事发生,但是心底里也十分纠结,常常自己抱着皇子左看右看。皇子长的唇红齿白,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左顾右盼,十分漂亮。只是这孩子不哭不笑,安静的可怕。

    后来,整个皇宫内没人敢抱皇子,皇后没有办法,只好跟国君商量,请老神仙一元道人来看看孩子。这才有了专使去往川州请一元入宫。

    一元道人听罢国君讲述,略一思索,摆拂尘打辑首,说道:“国君不必为难,请把皇子带来让我一观。”

    国君大喜,让一元稍待,他亲自去抱孩子来见。不多时,抱着一个孩子回来。一元道人接过孩子抱在手中,皇子大大的眼睛盯着一元忽闪忽闪的。一元道人凝视皇子许久,点点头,对国君说道:“国君不必担心,皇子没有大碍。先把孩子送回去吧。”

    国君依言送走皇子。回来时,只见一元道人正端茶轻啜。国君赶忙上前问道:“仙长,可看出什么吗?”一元放下茶杯,对国君说,“皇子没有大碍。”说着从怀里取出一枚玉佩,“把此玉佩戴在皇子身上,切记不可取下。应该就不会再有同样的事情了。”国君大喜,双手接过玉佩,对一元一躬到地,“多谢仙长!我愿奉上黄金千两,白玉一斛,谢仙长大恩。”

    一元摆手道:“国君不必客气。修行之人不恋红尘俗物。不过。”一元一顿,接着说道:“恕贫道直言,国君和皇子只有八年人伦之乐!”国君闻言大惊失色,忙问道:“不知仙长何意?”

    “国君不必着急,我观皇子与我有缘,我愿收其为徒,不知道国君可愿意?”

    听得一元如此说,国君沉吟不语。虽然一元是当世高人,可是要骨肉分离,总是难以割舍。国君转念一想,这中间一定是有原因,忙问道:“仙长,要收我儿为徒,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原因?”一元笑道:“国君不必多想,这孩子与我确实有缘。而且跟在我身边才能彻底好转。”

    国君默然无语,思索良久,开口说道:“仙长所言极是,我愿意就是。”一元站起,道:“好,如此我就告辞了,待孩子八岁之时我自来收他为徒。”

    说完也没有带一物,飘然而去。

    路上,一元默想,这孩子一身血气,如山如海,似要这世间血流漂杵,方才罢休。那块定心玉,自己随身佩戴多时,有凝神定心的功用,可保皇子八年无忧。到时候我还得准备些东西,方能保这孩子无虞。只是这陈国国君,心神两失,国运暗淡,恐怕几十年内这天地便要更迭新朝。天将大乱,只是苦了百姓。一元喟叹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转眼几年过去,一元算算时间已到,只身再到皇城来见国君。禁宫侍卫统领认得一元,赶忙进去通报,不多时,一位宦官引一元进偏殿休息。宫女送上茶点,就退在殿外。随着脚步声响起,国君带着皇子迈步入殿。一元睁开双眼看向跟在国君身后的皇子。皇子身穿赭黄袍,头戴平天冠,虽然才八岁年纪,气质沉稳,脖项下的玉佩温润细腻,正是一元当年送的定心玉。

    一元忙站起身来,辑首道:“贫道见过国君。”七年过去,国君气色晦暗,但心情不错:“仙长不必客气。”转头对皇子说:“还不见过仙长。”

    皇子忙跪下磕头道:“默儿见过师尊。”一元双手相搀:“好,好,起来吧!”行礼已毕,一元拉着皇子手默默感受了一下,感觉到那血海似的气息若隐若现,知道一切都还好。问道:“你可愿意随我上山去修行?”

    皇子再次行礼,连说愿意。一元当即向国君辞行。国君依依不舍的送二人出宫而去,才回返皇宫大内。没过几年,国君病体沉重,不久就驾鹤西去。国君之位传于陈默兄长。而陈默跟着一元道人回转紫金山乾元宫修行至今,期间也多次下山探望兄长母亲。

    陈默聪明伶俐,又是自幼修行,功力一日千里。一元道人多次探查他的身体,发现凌乱血气被真气压迫,再也没有作乱的气势,这才放心。

    前尘往事历历在目,一元道人回想这二十多年的事,始终不知道有什么事让他心绪纷乱。抬头再看天象,月色灰暗,隐隐红光透出,整个夜空似乎都变成暗红色,而帝星灰暗,周围四颗大星烁烁,形成逼宫之势。一元心道,看起来大乱将起,修行之人不应该多惹红尘事,只是人本在红尘,又如何脱出。

    既然不能超脱,自当依本心行事,一元主意一定便不在犹豫。关上窗户,犹如封闭自心,外事再乱,也不再多看一眼,持本心依正气观自在,入定修行。

    接下来几天,尘埃落定,消息传来。汴州,江州,湖州三州总督或死于非命,或被部将反叛,或忽然投降。总之宋国天下终于不再有反对的声音,宋国正式立国,大封群臣,大赦天下,国家机构终于又正常运转起来。

    北方蛮族首领派使臣入皇城,献国书庆贺新朝建立,提出两国和平共处,互不侵犯。南方越国也派使臣前来,一来恭贺,二来希望开南方口岸,两国恢复通商。其他势力漠然无声,也算是默认了宋国地位。

    看起来一切顺利,国内和平,百姓也都松了口气。

    殊不知在这平静水面之下,一件大事正要发生。几天之后,这天下瞩目之地再次沸腾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