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位于松花江边。作为虎尔哈部的首府,这种城池无疑是非常小的。
而随着张昭率大军抵达,新城池的营建便开始了。
当然,因为张昭手里的资金有限,肯定是优先保证春城的建设。这里只能算小规模的建设,主要是使用左路军在虎尔哈部和福余卫的俘虏来营建。
有人力不能不用啊。
而其他的俘虏,比如李逍遥右路军所捕获的俘虏全部不断的向四五百里之外的春城转运。
目前唯一还在向阿城运送俘虏的是丁之阳的广宁军。他正在由牡丹江城往依兰县横扫。
其实这一带已经被虎尔哈三部清理过,所以他所率领的五千明军势如猛虎,一天打出100里都是经常有的事。
在张昭抵达阿城的第二天,朝堂中发生新一轮的交锋。次辅李东阳秉承帝心力荐改革司的主官王承裕出任辽东巡抚。这一点实在出乎人的意料。
但是,大明朝的政治就是这样的。只要有阁臣支持皇帝,那事情就可以强制推行下去。
当然,李东阳少不了被言官们骂,但是攻击的火力并不足。
究其原因,因为李东阳提出张昭已经剿灭朵颜三卫,要收掉张昭的征虏前将军印、罢掉他总兵官的临时职务。这一点是深得文官集团之心。
其实在大明朝的惯例来看,任何一个武将拿到将军印那是能捂多久捂多久。朝廷不催,根本别想着还回去的事。当然,大将军印除外,这个印太重。
所以这其实也是触及到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在政治中,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碰到实权人物谁来执行?
就比如张昭这种手握重兵的大将,上有弘治皇帝照拂,他要耍赖不交将军印朝廷能如何?也就是派言官们骂骂他。难道还能强行把他关起来吗?
所以李东阳说要把张昭的将军印给追回来,文官集团大致上是满意的。
但其实张昭对这个将军印根本没有什么执念。他又不是真正的大明朝的武勋。
而此事的直接后果就是,首辅刘健正不断的上书辞职。因为弘治皇帝的做法直接伤害到他的颜面,他这个首辅也没法再干下去。
(ex){}&/ 乌尔登不满的道:“张大帅,就为这点事你就要灭我们三部,致使明军偷袭阿城,这如何能令天下人心服口服?”
“哈哈!”张昭听到这话忍不住大笑起来,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戏谑的道:“哦?天下人心服口服?我追求这个干什么?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辉发、叶赫现在都是大明的百姓,你问问他们认不认你这个道理。”
辉发部的首领库门当即就出列,抱拳道:“大帅,下官是大明的军人。虎尔哈三部战场抗命,肯定要追究责任。他们不服又能如何?”
叶赫部的丰生额也赶紧表态,“下官以为大明惩戒虎尔哈三部理所应当。”
心里叹口气,却是骂这个乌尔登是个傻逼。
乌尔登的逻辑很简单,就是说大明不讲信誉,说好虎尔哈三部给你打短工,结果你这地主老财把短工连人带地全给没收。这谁服气啊!
别扯虎尔哈三部犯了错,所以大明要揍他们。这事传出去天下人肯信?理由谁不会找?只看结果罢。所以,这最终损害的是大明的信誉、利益。
按照常规来说这番非常的有道理。但是,乌尔登傻就傻在没看清楚形势。
所谓天下人指的是那些人?那些还没有归附的东海女真?他们拦的住大明的军队吗?
想想看,去年十月底在大帅岭有多少部落的首领、贵族参加?二十多人。
现在这大帐里还剩多少人?除去跪着的虎尔哈三部就剩两个人。
懂了吗?
你嘴里说的那个“天下人”已经没有了。他们都给张大帅弄死了。你服不服有个鸟的关系。
…
…
张昭懒得再和乌尔登废话,挥挥手,道:“带下去砍了。”
说着,重新坐下来环视诸将,道:“我决定派宁远参将李博涛率两万大军沿江直下,抵达奴儿干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