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日,身在春城的张昭受到李逍遥的来信:虎尔哈三部联军主力三万人被击败,俘虏两万余人。三部首领全部被俘虏。余者不足为虑。
李逍遥所部正在一边运送俘虏到春城,一边往北进剿额穆部。
同时,第二日,也就是七月十五日,张昭受到庞泰的消息:位于松花江边的阿城已经被攻下。沿途的锡伯部、阿勒楚喀部部众全部被俘虏。等候处置。
至此,整个松花江流域被明军掌控。此时张昭所指定的沿松花江、黑龙江直下三江平原的计划再无阻力。
七月十六日,也就是高一典率领三万辽东新军抵达六天,张昭将一应后勤事务都丢给高一典为首的团队,亲率大军前往阿城。
于此同时,张昭的军令也在第一时间传遍关外各支部队。
“征虏前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新秦伯张昭之军令:
1各部当尽力清剿虎尔哈三部溃散的士卒,收容俘虏之。并征服沿途的堡寨。各地区将会由后续抵达军队建立起驿站、通道、秩序。前线将士不必理会。
2右路军中申请退役的士卒应不再上战场,可随部作为辅兵往阿城集结。本都督将在此表彰他们为大明做的贡献。并发下赏赐许他们回乡。
3右路军当前的任务是横扫额穆部,并推进至依兰城。
4左路军所部若能沿松花江攻击,并打通至依兰城的通道最好。若不能应守住阿城,并维持秩序。
5各部替换的士卒,本都督已经将补充将士派出。请各部予以接收。
6大军齐聚阿城之后,关外作战的第一阶段结束。本都督将向朝廷为诸军请功。并在庆功之后派遣一员大将率军中两万将士造船前往奴儿干城。”
…
…
张昭的军令很快就传遍春城、吉林镇、牡丹江、阿城等地的明军。
而张昭也在统筹调兵遣将,不断的将死伤的士卒替换下来,并由新军和辅兵们开始组建驿站系统,把一个个城市点串联起来,恢复这片土地上的秩序,加深大明的统治。
(ex){}&/ 既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期盼。认真的讲,广宁军在董鄂部的堡寨所娶的小娘官府予以承认,并且可能还会派发一个乌拉部的女人过来。官方叫法是为大明开枝散叶。
还有一种解脱后的茫然。
当一辈子的军户啊。出生就知道未来的命运。他在长城上干了二十几个年头,混到如今四十多岁还是单身直到张大帅抵达辽东才看到希望。
那么这层身份解脱之后,他就是大明的民户。在五年之内种地不用交赋税。五年之后只按照大明律三十税一就行。
然后呢?这种军营里摸爬滚打的集体生活就没了。他也就剩下在广宁种地,养家糊口。
…
…
明军普通士卒老蒋的感慨、迷茫是战争即将结束他盼望的好日子到来的一种心态。其余人又是另外的心态。
广宁军千户丁之阳在牡丹江城得到补充后,指挥麾下五千大军意气风发的打下鸡西城。
他这五千军队当然不全是辽东新军补充的。而是在仆从军中挑选出作战勇敢听从命令的士卒补充的。算是混编。
山头之上,丁之阳驻马眺望着平原,心中豪情万丈。
抵达佳木斯之后,右路军主力是由李逍遥率领中往西北方向进攻,打通和阿城的通道,顺便横扫额穆部的堡寨。而他作为大军前锋往依兰县打。
他原本只是明军的一个低级军官。一个卫指挥使没挂游击将军或者守备的头衔其实根本不值钱。
但是他在这次征战冒出头来。先是指挥广宁军的1400余步兵。跨过鸭绿江之后,声名鹊起。麾下仆从军数千人。直到现在领兵五千,独当一面。
被授予一个千户的官职。
按照原来的明军品级来说,他这算是降级了。但是辽东军事改革之后,这个千户有多值钱啊!以他麾下这五千人的战斗力,相当于以往辽东都司的八大参将。
丁之阳感慨着,说道:“传我的命令。咱们八月份要打到依兰城去过中秋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