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日,正值酷暑。长白山脉之下的山林间,一批约三十骑的骑兵徐徐而来。
这批骑兵的主将正是被张昭下令召回到宁远参将李搏涛。
“都休息一下吧,等会再赶路。”李搏涛满头大汗的骑在马上,挥手下令。下马后,在亲兵们的服侍下坐在路边的石头处喝水。他心中有点情绪。
三千宁远军精锐被划归给新军营千户李逍遥指挥,他这个宁远参将反而被张大帅召回到中军,吉林镇中。
愤怒是不敢有的。张大帅年纪虽然轻,但威名赫赫。但他心中确实很不满。
看不起人还是怎么的?我在李逍遥麾下听令就一定会捣乱、扯后腿吗?
几名亲兵在一旁议论着,“你们说大帅这是什么意思?中军只留一个新军营辅兵团,把兵力全部都派出去左右合击虎尔哈部,却反倒把咱们大人召回中军。”
“估计是要统一指挥权吧。丁四娃那犊子一个指挥佥事,在新军营千户面前直不起腰来。咱们宁远军肯定听李千户的。”
“李千户的指挥水平还是很高的。咱们宁远军在他手底下肯定能拿到军功。”
“问题是咱们兄弟又不能建功立业。嘿嘿。大人,要不你回吉林镇,叫大帅放你去左路军?”
李搏涛笑骂这帮胡言乱语的亲卫,“滚蛋。大帅都把劳资叫回去了,还放得出来。不被夺兵权就算是好的。还想着建功立业吃香的喝辣的。都跟着劳资回宁远当地主去。”
亲卫们哄笑着。他们这些人都是世代军户。和卫指挥使李搏涛那是数代的忠诚、交情。所以故意在逗参将大人说话,排解情绪。
…
…
六月初三。在明军左右两路频繁调动,积累粮草、丹药准备打大战时,宁远参将李搏涛返回吉林镇。
他第一时间去中军所在的庭院中拜访张昭。
酷暑时节,即便是山脚下依旧炎热。吉林镇东边的长白山区号称“深山老林”,是生长中药材的宝地。盛产辽东三宝的人参、鹿茸。
张昭穿着一件灰色的军装,身姿挺拔,气度沉稳,头戴唐巾,正在侧面厢房中看沙盘。
(ex){}&/ 李搏涛顿时感激的道:“大帅,是末将想岔了。”
道理是那么个道理。但李搏涛不是三岁小孩,张昭这样安抚他,其实透漏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不会将他闲置。这让他感到安心。
当日他追着到广宁城中向张昭表示效忠,张昭也信任宁远军。优先配备武器。双方还是有信任度的。
张昭笑一笑,也不多说。他确实没打算把李搏涛闲置。李搏涛算是首批效忠他的辽东军将领,就算不会打仗,还是要给一个好的位置安排着。
军中也不可能全是战斗的职位。这种悠闲一点又有权的位置还是有的。
李搏涛这时才斟酌着道:“大帅,末将在来的路上思考过。恕末将直言,其实虎尔哈部和海西女真、建州女真有所不同。他们的生活条件更差。大帅只需给他们一定的好处就可以将他们收服。”
张昭笑一笑,负手道:“怎么个收服法?我不希望日后奴儿干都司还要人来清理一遍。干脆我自己一次性做完算了。改土归流一定要做。全部都要纳入大明的治理体系中。”
李搏涛劝道:“大帅,兵不厌诈。此等胡酋见利而忘义。只要大帅许之以利,驱使其所部攻打窝集部,以及向更北的征讨。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大明带来财富。
等大局已定,大帅回头再来改土归流,委派朝廷官吏管理,如海西女真那般治理,他们能如何?还不得乖乖听话。”
张昭微微沉吟一会,道:“是我想岔了。此事可行。我会写信让老林赶紧送一批奢侈品过来。”
李搏涛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消耗虎尔哈部的战争潜力,让虎尔哈部为大明出工出力,到最后再直接翻脸。
很无耻的一种做法。
但是张昭确实打算这么干。原因就是他是打算一次性把事情办好。奴儿干都司的大地上,绝对不允许再出第二个老奴。他连一点机会都不会给。
“小二,去把惨谋们都叫来。我要制定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