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暮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五章 欲取先诱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贪念与赌心,是人的本性。

    贪和赌两个字的造法,都狭义了。教人趋之若鹜、永不满足、甘愿冒险的,何止一桩“貝”事。

    钱、权、色,才、名、德,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时时刷新着自己追求的目标。

    自建中四年泾师长安兵变以来,赤胆保皇、四处征战的胡人名将浑瑊,如今已是检校司空、河中节度使、咸宁郡王。

    一等荣衔加身、实际军权在手,他的念头,却随着天子的授命,再次变作了一大片青云,颤颤巍巍向着巅峰飘去。

    天子有国师,藩镇节帅也有“镇”师。国师一般只有一个,镇师则往往有一群。

    河中幕府里头,喝过几两墨水的“镇”师僚佐,一时之间纷纷向浑瑊道贺。

    浑公,您这是要成为大唐的金日磾呐!

    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部的太子,被汉将霍去病俘获后送入长安,因兢兢业业地养好了御马,被武帝发现、逐渐委以重任。金日磾不仅建有赫赫武功,并且其后与霍光、上官桀等人,成为辅佐太子刘弗陵的“顾命大臣”。

    浑瑊身边的文士,很懂得主上的心理。

    武臣,武将,武帅,和“武人”有本质区别吗?没有。

    但是政治家,有。

    胡人金日磾,最终以政治家的声名,留于青史。

    作为胡人,浑瑊想要这样真正精彩出色的称号,而不仅仅是那手持精钢槊、跨着高头马的图像,陈列于禁宫三清殿旁的凌烟阁上。

    在僚佐中,唯有一个叫袁同直的人,向浑瑊提出了担忧。

    “浑公,两国会盟,仪式而已,以往我大唐皆由文臣赴盟。为何这一次,吐蕃人从一开始就要我大唐派出身负国公荣衔的武臣?从杜节度到马节度,再到浑公您,唯独已解权归朝的李晟不在提议之列……”

    袁同直的话还未说完,浑瑊已经笑呵呵地打断了他:“车轱辘话,就莫要来回讲了。袁判官,莫非从圣主到张相公和马郡王,都不如你知晓得多、看得明白?”

    不过,袁同直冒了出来,倒令浑瑊决定带上他。

    “袁判官,听说你素来精研佛事,甚好。吐蕃人如今都信了佛,此番你随本帅一同往平凉,盟誓礼成的酒宴上,老夫有接不上话的地方,正好由你去应酬。”

    (ex){}&/  浑瑊瞧着眼前两位年轻辈的将领。皇甫珩这样的神策军制将自不必说,那韩钦绪的阿爷、邠宁节度使韩游環,虽是藩镇节帅,也是天子盖了印的平叛忠臣。

    浑瑊现下已进入了自任明智的主上角色,以定分止争为重,莫在大功未成时先自乱阵脚。

    他带着和事佬的口吻道:“皇甫大夫和韩世侄的人,皆是老夫此行须仰仗的。两位将军又都是年纪轻轻便经历过沙场风霜的英才,莫伤和气。”

    皇甫珩闻言,一副位高量宽的作派,主动抬眼看向韩钦绪,拱手道:“这样吧,我与韩将军各出二十名精锐骑卒,由浑公带到平凉。皆时浑公可提议,和盟之日,唐蕃两国先互派游骑,入对方营地察看,若无异样,盟使再出营登坛。如何?”,

    崔汉衡的判官郑叔矩亦是个机灵的,忙凑上道:“皇甫大夫此议甚妙!崔尚书毕竟从前参加过唐蕃清水和盟,见到那尚结赞有些抹不开脸。浑公乃我大唐名将,素来威震边疆,有些话由浑公说来,想那蕃子也不敢不答应。”

    浑瑊暗自冷笑。谁说这皇甫家的小子就是个痴愣的,明明心里头很有些小算盘,逮着个机会就谋划,将来自己的名字也能写在送往长安的露布上。

    他于是端然应允道:“就有劳神策和邠宁的儿郎们了。”

    翌日,众人在青石岭分别。皇甫珩往北,韩钦绪往南,二人以犄角之势驻于泾河两岸。

    浑瑊则带着队伍继续西行。

    他们在黄昏时分翻过平凉郊外的山坡时,一眼便看到,土夯石垒的盟坛,映在如血的残阳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