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杨行舟要来中原?”
“他是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前来朝拜天子么?”
“难道他大周前来大明朝贡,也想成为我大明藩国不成?”
“开什么玩笑,当今大周雄霸南海诸国,收复高丽,灭掉鞑靼,疆域之大,能人之多,已经远超我大明。不是我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真要是两国开战,咱们大明虽然兵力强盛,但相较大周还差了几分!这可不是我说的,而是当今阁老李博远说的。李博远阁老的儿子,大李探花李寻风,此时便是大周朝的丞相,位高权重,也因为这个关系,李博远阁老方才有机会进入大周境内,见识到了大周的兵力的强盛!”
“这件事天下皆闻,就是因为李阁老的缘故,才使得大周与大明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使得边境安稳,贸易增加,百姓少了很多伤亡。”
“谁能想到,这杨行舟十多年前还只是一介武夫,现在却成了一国帝王,海外天子!以前被人称作大帅神枪,现在这个绰号估计要改一改了。”
“改什么为好?”
“应该叫做大帝神枪才对!”
此时杨行舟的龙船已经到达台州附近,早有大明官员在码头相候,见杨行舟一行人下船,急忙前来相迎,大吹大擂,将杨行舟引到台州城中,设宴款待。
“这地方十多年不曾前来,今日再来,竟然还没有什么变化。”
杨行舟在台州城转了一圈,对前来迎接自己的当地知府笑道:“昔日我从台州出发,斩杀黄岩倭寇,一路沿海南下,收琉球,灭倭国,合台元,立大周,经略南海,征讨高丽,摧毁鞑靼,使我大周朝名扬天下,威震四海。而这一切的起始点,就在这台州城啊。”
叹了口气,一脸遗憾:“十多年间,我都已经建国称帝,坐下来一番事业,使我子民免受冻饿之苦,不受外敌之欺,安居乐业,国富民丰。而这台州城,十多年间,竟然毫无半点变化,甚至比以前还破旧了几分,沿途百姓面有菜色,连温饱都难以做到,着实可怜!”
台州知府贾同新尴尬道:“大王说的是,昔日令徒寻风兄治理台州时,确实比现在要好的多,只是最近两年旱灾,两年涝灾,百姓深受天灾之苦,如今朝廷又不准百姓下海,如此一来,自然困苦。”
(ex){}&/ 毕竟掌握权力的人,都是读书人,满朝文武沆瀣一气,没有几个是家底干净的,即便是出身干净,但只要进入朝堂,这干净也很快就变得不干净了,不同流合污的话,你也没有机会进入朝堂了。
杨行舟当皇帝这么多年,对这种事情比谁都清楚,当下懒得再说,在台州城住了几天之后,这才重新出发,向北京城赶去。
他这次来中原,光是随从都有三千多人,礼物更是繁多,金银珠宝且不用说了,珍珠、宝石、各种奇技淫巧的西洋小玩意和大周国内特有的东西,都盛放在一个个大箱子里,找了马车托运。
除了这些东西之外,杨行舟还带来了不少特俗动物作为礼物,送给大明天子,南方陆地的袋鼠、鸭嘴兽、大蜥蜴、树袋熊、鸸鹋等稀奇古怪的动物,被作为珍禽从海外拉到中原,沿途官员百姓看了,无不啧啧称奇。
一路上他这支队伍极为醒目,沿途官员不敢怠慢,路上纷纷拜见,等到了北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
这一路行来,杨行舟依旧是坐在自己的火焰战车之中,赤焰火龙驹依旧是拉车的主力,两侧大周官兵开道,举着各种礼仪兵器,威严肃穆,排场极大。
等到了北京城外时,大明皇帝已经率领文武百官站在朱雀门外迎接,毕竟杨行舟此时可不是番邦小国朝贡,而是一个实力超过大明国家的皇帝亲自前来,大明皇帝于情于理都得出城迎接。
杨行舟从马车里走出来时,便看到一名身穿黄衣的青年男子被百官簇拥,正看向自己,脸上露出好奇之色,见杨行舟目光注视自己,这黄衣青年拱手笑道:“杨兄,你在海外建国,那海外之地不是说,都是荒芜之地么?怎么你大周国却如此强盛?”
杨行舟知道此人身份,这黄衣青年姓朱,叫朱厚照。
ps:不行了,搞不动了,第三章明天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