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活动现场后,黑色的林肯商务车内。
一行人日夜兼程的跑路演,那叫一个身心疲惫。此时没了外人,不用照顾形象的瘫在座位里。
不过刚刚宣布的续集计划,还是让众人各有心思。
大热电影的续集,稍微有点头脑的都知道好处多大。
扎导偷瞟莱曼一眼,见他闭着眼睛,也不知道该不该打扰。
车里有些安静,此刻的莱曼也在思考开发续集的打算。
这并不是什么心血来潮,而是电影成绩太好,不能浪费的一种资源利用。
毕竟构思结尾留白的剧情,也是他同意的。
总不能埋下了伏笔,而不去动用吧。
此刻,他忽然想到了《僵尸世界大战》。
如果按时间线来算的话,正好是丧尸潮爆发之后,整个美国都陷落的故事背景……
论票房,全球5亿多也不算磕碜。
不过这部影片的主要问题就是太过注重镜头特效,文戏的编排有些太过儿戏。
壮观的视觉感受完全撑不起脑残的剧情,就像一个人的肚子里有很多内脏,可唯独缺失了心。又仿佛选择了“量”,放弃了“质”,选择了“刺激”放弃了“剧情深度”,选择了“大场面”,放弃了“角色塑造”,没有拍出末日灾难电影的灵魂。
而如果选择这部的话,剧情是个大问题。
很可能需要大改,承接《纽约行》的创作脉络让两者尽量产生很好的联动,不然的话,让影迷们满意接受估计不太容易。
他细细想着,一时之间好像有了些许思路……
《纽约行》的idb评分落到了八2分,在网站收录的高分电影里,足以排进前100。
在它前列的是《疤面煞星》、《马耳他雄鹰》等佳作,《纽约行》正好与《赌城风云》、《猎鹿人》等并列八2分,排在93位。
不过,文艺类型的电影评分总是稍高,如果还加上票房盈利幅度的话,《纽约行》排在前二十都是正常的。
毕竟丧尸题材的作品,其本身的天花板就很低,有个73,74左右就很出色了。
(ex){}&/ 男主杰克的蜕变,从自私、利己,只想独自带着女儿逃离,到后面被某些幸存者的善念感化,联合他人一起断后,救人,临到死,不甘心的哭泣,也是为了践行自己的责任感。
壮汉就更别说了,护着妻子一路,证明自己是真正的男人,永远挺身而出。
还有棒球男和拉拉队长,两人互有情愫,还未表明,也不知道上帝随时会在两人之间堵上一扇打不开的大门,最终怀抱啦啦队长共同赴死。
至于最后没有开枪的士兵,则有力证明了一切想守护的东西都是值得守护的,是孤岛的希望。
这种时候,为深刻而深刻,是不是有病?
电影有那么多丑恶的嘴脸,生存变得这般困难,但关键时刻,依旧会有人站出来。
这也是电影想讲的地方,结尾又有什么毛病呢。
那些士兵的内心深处就不渴望幸存者了?道路的破坏,满目的疮痍,丧尸的残骸,都在说明士兵在有意义的坚守阵地。
还有,老是瞎琢磨什么阴暗面的,可能精神上有病。
有病的话,别耽误治疗,看开点,才能活得久。忠告。”
……
《纽约行》不是没有缺陷,甚至还有一两个穿帮镜头,搭景没搭好。
批评也不是不听,比如巨石强森的演技不够自然,动作戏还好,一到文戏,就过于肤浅,为了怒而怒,近景特写更是一个没有,就是为了怕暴露强森演技不扎实这一点。
还有伊娃,没什么存在感,虽说表演没啥问题,但也不够出彩,要不是后面有一段她个人的长镜头,也就是杰克死后,伊娃护着安吉,憋着声音哭泣那段最为出彩,然后呢,没了。存在感依旧薄弱。
安吉因为是小孩,形象符合即可,算是赞誉多过批评。
其余角色,西装大反派演的让人恨恨,是最惊艳的,完全压过了伊娃、强森等演员,也是削弱了主角团的镜头效果,有些失衡。
这都是莱曼同意的点。
他也没想反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