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琉璃满京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八十五章 猜出皇帝心情不好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事情总是要说的,曲江暗暗咬了咬牙,说道:“微臣前两日去清韵斋查看玻璃池窑进度时,顺便也看了看马车的改进进度。”

    “哦,怎样呢?”皇帝大约看出曲江有难以启齿的事,心下奇怪,便适时地在中间接了一句。

    “进度不错,但夏氏女询问微臣,从清韵斋拿走的轴承模型保管可好?有没有泄露技术的可能?”曲江期期艾艾,终于是开了个头,用的正是夏晏清和他讲这件事的模式。

    皇帝虽然居于皇宫,每天处理的都是大事,但这么明显的意思,他瞬间就明白了。

    明白是明白了,却还是顿了顿,敢和他要好处,而且要的这么明目张胆的,他还真没见过。

    皇帝面色没什么变化,说道:“你怎么说的,说已经泄漏给朕了吗?”

    曲江吓了一跳,立即站起,麻利的跪倒在地,“微臣,微臣只是觉得,夏氏是个很有灵气的人,尤其在工匠行方面,只要有兴趣,就能时不时的突发奇想,对工匠技术很有启发。她一个年轻女子,喜欢赚银子而已,若是因此让她觉得工匠行无趣,以后在这方面再无想法,微臣以为,着实可惜。”

    这是曲江想了好几天,才琢磨出来,或许能让皇帝接受的说辞。

    这番话也的确切中了皇帝的要害,曲江需要夏晏清屡次提醒,可皇帝却比曲江想得清楚。

    曲江把话说完,皇帝已经想到,若是没有夏晏清的突发奇想,什么望远镜、轴承那是绝对不会出现的东西。

    这两样东西,实用的背后,那就是人命、人力和银子的消耗。谁能知道,夏氏在将来的日子里,是否还会有类似想法,给大梁朝某个行业的技术带来大幅度提升?从而给朝廷带来更多好处?

    还有将会给朝廷带来稳定收入的乌金石,若不是夏氏的玻璃窑炉用得上,她起了心思寻找,只怕乌金石如今依然深埋地下,偶尔出现一两块,也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皇帝感觉气顺了些,却没让曲江起身,而是接着问道:“夏氏怎么说?”

    曲江语气艰涩,小心翼翼的说道:“夏氏,夏氏把这个叫技术转让。她的意思,朝廷若是打算使用轴承,可以根据使用之后减少的消耗,适当给清韵斋一些技术转让费。”

    (ex){}&/  如今的滑动轴承和引风装置更表明,有夏晏清在的工匠作坊,效率很不一般。

    皇帝没理会曲江请罪的诚意,而是问道:“你觉着,清韵斋这轴承技术,应该付多少银子合适?”

    若照着使用高效率车辆的消耗减少来算,那可是一笔不小的银子,这可不成。毕竟,改造车辆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朝廷使用轴承车辆,更是为了减少运输消耗,绝不是为了让一个民间作坊大开财路。

    “这个,这个……”曲江支吾着,他哪儿知道啊?

    其实皇帝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拿捏不好,所以才有此一问。

    两人正这儿琢磨呢,门外有低声禀报:宫门外有话带进来。

    孙从山连忙往外去,不一会儿就回来了。

    皇帝问道:“什么事儿?”

    孙从山答道:“邵校尉从东溪回来了,已经去兵马司报过道,此时正在宫门外,若陛下无事,他就回邵府了。”

    皇帝一摆手:“回什么回?让他进来回话才是正经。宣!”

    宣什么宣?邵毅一边往进走,一边腹诽。他此来只是走个过场,告诉皇帝一声他这个不记名的宗室子如期回来了,这是规矩。

    他还打算赶着去一趟清韵斋窑场呢,结果被皇帝叫进来了,简直无语。

    看着一声风尘的邵毅大礼参见,曲江是松了口气,来了个真正应该替清韵斋说话的,他的担子就轻多了。

    皇帝说了平身之后,直接问话:“东溪那边的情形如何?”

    “还好,莫洪在矿区坐镇,做事的矿工如常出工,矿区事务一切正常。唯一麻烦的矿区通往管道的乡间道路,有一段被毁坏的不成样子,车辆难以行走。”邵毅答道。

    说完,看看小心站立的曲江,猜出皇帝心情不好。

    但他一路风尘,又没做错事,便试探道:“圣上不给微臣赐个座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